西财政治经济学课件(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详细了解什么是商品,正确理解商品的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掌握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运动规律,学会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第一章商品和货币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商品第二节货币第三节价值规律第四节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深化与发展第一节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分析开始?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第一节商品(一)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首先是对人有用的物品;并不是所有对人有用的物品都能成为商品;并不是任何有用的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交换成交才是商品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考察物品的使用价值?第一节商品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由什么决定的?2、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3、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第一节商品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供求决定论……劳动价值论是遵循古典经济学传统的规定商品交换商品共同的质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价值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形式基础第一节商品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矛盾与对立: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不能同时拥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这种矛盾。理解商品二因素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1、含义:在具体的、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范畴◇社会分工的基础(二)抽象劳动:1、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2、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第一节商品体力·脑力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理解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同自然物质结合起来,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唯一源泉(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1.统一性2.对立性(具体劳动在性质上不同,在数量上不可比;而抽象劳动在质上没有区别,只有数量上的差别。(四)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原理第一节商品★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第一节商品劳动时间劳动量价值量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的确定: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甲生产者乙生产者丙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12小时10小时8小时第一节商品(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一节商品(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表示方法:☆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劳动时间☆耗费的劳动时间产品数量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第一节商品(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1、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2、复杂劳动: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才能胜任的劳动。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是相对的。4、换算:复杂劳动是自乘和多倍的简单劳动。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第一节商品资料: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获奖证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每人并获得500万元的最高奖金。其中,50万给个人,450万做科学研究经费。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理解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四、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根源于根源于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扩大的价值形式的价值形式简单的偶然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第二节货币(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主动)(被动)第二节货币1、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绵羊)和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斧头)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3、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4、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5、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对立获得外在的表现。6、局限性:无差异人类劳动本质没有充分表现第二节货币(二)总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的价值形式特点:绵羊的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会妨碍交换第二节货币(三)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特点: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局限性: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但一般等价物不固定第二节货币(四)货币形式: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第二节货币货币产生的根源及发展历史:“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第二节货币实物货币即商品货币如贝壳、布等贵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代用货币如:交子会子宝钞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电子货币如信用卡、Q币等(中国夏朝贝币)(金条)(西班牙古金币)(交子)(咸丰元宝)(招商银行信用卡)三、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一)价值尺度职能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2、充当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价格大小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值。4、价格标准:包括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和等分。第二节货币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1匹绸价格1匹绸价值(100小时)==1两金1两金价值(100小时)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2、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商品流通过程:W-G-W3、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由于货币充当流通媒介,卖和买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了,因而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4、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第二节货币(三)贮藏手段1、贮藏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2、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3、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第二节货币4、货币贮藏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的经济中,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蓄水池”)。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不是由商品流通中货币职能的自发转换来实现,而是由流通过程之外的政府货币管理当局加以控制。纸币的储蓄手段与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区别第二节货币(四)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1、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2、产生前提:商业信用3、作用和后果:★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藏危机的可能。——商品的买者、买者以及其它经济行为人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链条,只要一个债务人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引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使社会发生紊乱。第二节货币(五)世界货币(worldcurrency)1、所谓世界货币,就是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性、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2、黄金曾经发挥过世界货币的作用,在国与国之间,媒介商品劳务流通,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但目前,黄金只是一般的商品,偶尔在国与国之间作为最后的清偿支付手段。第二节货币(六)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有机联系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以货币的储蓄和贮藏的存在为前提以前四项职能在国内的发展为基础第二节货币第二节货币四、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二)纸币流通规律1、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的。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纸币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纸币的购买力就会同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相等,纸币就能正常流通,物价就会保持稳定。3、两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1988,1994,2007◇通货紧缩1997-2002第二节货币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进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价值规律既是价值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量如何实现的规律。2、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三节价值规律(2)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价格的变动始终是以它的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期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还是一致的。◇无论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怎样涨落,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第三节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的作用根源于其内在的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激励创新,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优胜劣汰,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节价值规律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一、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马克思首创了劳动二重性。三、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四、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形式及其发展和结果。第四节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深化与发展一、从局部劳动到整体劳动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过程考察: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是生产劳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