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汉字的构造第一节六书说与三书说一、六书说•1、“六书”的提出•“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在我们在说到“六书”时,用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顺序。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3、“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倡的,这种学说认为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体),它使文字增生孳乳,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用字法(用)它对文字数量加以节制,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二、三书说:•1、唐兰的“三书”说•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2、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更简明。但其分类标准不如六书说只据汉字形义关系单一,还要着眼于汉字发展的过程。而假借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发展阶段的产物,它产生极早,在汉字字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产生,并促进汉字字形向其下一个阶段发展,把假借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合乎汉字实际的。另外,讲新三书者往往还要再分种类,结果搞得比六书繁复得多,更难掌握。•由于上述原因,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与唐兰的三书说一样,至今还无法取代六书说的地位,现在讲汉字结构的人大多数仍然沿用六书说。第二节、“六书”的介绍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象形字有如下特点:•(1)是独体字•(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象形字的分类:•一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示该事物,如日、月、鸟、鱼、鹿、山、水、牛、羊、象等字,它们的甲骨文写法,就像这些物的形状。•一类是合体象形字(又称烘托象形,依附象形),这类字描画的往往是事物的分体,即便是整体,特征也不鲜明,容易造成对象间的混淆,需要附加背景,用相邻近,相关联的事物加以烘托,陪衬.•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据统计,《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中,象形字仅为264个,约占总数的2.8%。•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指事字有如下特点:•1、是独体字;•2、有不能独立成字的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的事物。指事字分类:•1、一种是带有纯符号性质的指示字,如:上、下、一、二、三。•2、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指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末、亦、寸、刃。•指事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示出来的。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终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真正抽象的意义,既然无形可象,也就难以“指点”出来。所以,汉字里指事字比象形字还少。《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个。汉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造指事字。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会意字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参与表义。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会意字分类:1.按照组成会意字的各构件表意形式来划分:1)以形会意2)以义会意2、按照各构件的异同来划分:1)同文会意2)异文会意以义会意字•劣:从少力,本义是羸弱少力。•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尘:从小土,本义是指细小的灰土。•歪: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楞:从四从方从木,本义是指四方木。•粜:从出从米,本义是指卖出粮食。•掰:从二手从分,本义是指用两手分开东西。•甦:从更生,本义是指复苏。•尟:从是少,也写作尠,本义是指少见、少有。这个意义最早借“鲜”字表示,后造此字。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同文会意:即由相同的构件来组成的会意字。•屮、艸、卉、茻:木、林、森;火、炎、焱、燚•羴:“膻”的初文。•鱻:新鲜之“鲜”的本字。•淼:水大貌,从三水,也写作“渺”。•毳:细兽毛也。从三毛。鸟兽的细毛。•垚:高。•犇:“奔”的异体字,意思是急走、跑。•骉:(biāo),众马奔腾的样子。•蟲:“虫”的繁体。“虫”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猋:本义是狗奔跑的样子,迅速;通“飙”.•赑:赑屃(bìx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掱:(pá),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劦:(xié),众人协力。•晶:从三日,表示光亮之意。。•磊:从三石,本义是石头多。•轟(hōng):同“轰”。本义是群车行驶声。•毳(cuì):会意。从三毛。本义:鸟兽的细毛。•雥:群鸟也,从三隹。•虤:(yán)虎怒也,从二虎。•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练习:分析下列汉字的六书结构•瓜牢卒孬果•须甘采为其•求禽朝亦辠•朱州母寇鹿•涉莫益眉寸•寒孔看删易•象鸟秉年矢四、形声(一)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乃是以形符标明该字的意义类属、取声音相近的字(声符)注明该字读音,搭配而成的造字法。(二)产生途径:•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围:•齿: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羞:•囿: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1)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狮:“师”字本为“师众”义而造,汉代假借它表示一种猛兽,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来表示这个假借义。前后《汉书》只有“师子”,《玉篇》、《广韵》已有“狮子”了。•又如:戚—慼、舍—捨•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取:本表示“获取”,后来引申而有“娶妻”义,为了区别,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来表示这个引申义。•士:本义是男子、君子,因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做官,故引申而有“做官”义,后加注“人”旁分出“仕”来表示此引申义。•又如:昏—婚、朱—株•3)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征”的的本字为“正”,“正”在甲骨文中作上为囗(围),下为止(趾),囗为四方形的城池,从止,表示去征讨攻打这座城池。在甲文中,“正”也是用作“征伐”之义,“征”为后起区别字。由于“正”借用作“正月”之“正”,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彳部,构成从彳正声的形声字“征”来表示“征伐”义。•“它”,本为“蛇”的象形字,由于用作旁指代词,表示“蛇”这个意义时,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虫部,构成一个从虫、它声的形声字。“它”为蛇的本字。又如:益—溢、莫—暮、其—箕臭—嗅、要—腰、丞—拯•4、改换形声字偏旁:•振:“振”引申有赈济的意思,后来把“振”字的“手”旁改换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又如:绵—棉、赴—讣•改变意符的:暖—煖、说—悦•改变音符的:袴—裤、螾—蚓•声符、意符全换的:村→邨。(三)类型:1、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关系:1)左形右声:防、祥、峡、肌2)右形左声:斯、胡、雌、欣3)上形下声:宇、芹、崔、霖4)下形上声:盂、禁、斧、岱5)外形内声:圆、阁、匪、衷6)内形外声:闻、辩、哀、莽7)声占一角:旗、房、病、徒8)形占一角:疆、载、颖、腾2、几种特殊情况:1)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冯—仌是声符,与从“仌”的“冻”、“凉”不同。和—禾是声符,与从“禾”的“稻”、“穗”不同。蚀—食是声符,与从“食”的“饥”、“饿”不同。视—示是声符,与从“示”的“福”、“祈”不同。2)形符和声符不能按照自然结构分析:•修——从彡、攸声;形符在右下角。•颖——从禾、顷声;形符在左下角。•佞——从女、仁声;形符在右下角。•從——从辵,从声;声符在右上角。•瓣——从瓜,辡声;形符在声符的中间。裏——从衣,里声;声符夹在形符的中间3)省形和省声: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进行简省,必须补全起来才能起表意或表音功能。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形、省声。A、省形:•星:从晶省,生声.•晨:从晶省,辰声.•亭:从高省,丁声.•耆:从老省,旨声.•屦:从履省,娄声.•釜:从金省,父声.B、省声:•夜从夕,亦省声。•搴从手,寒省声。•劵从力,卷省声。•産从生,彦省声。•雷从雨,畾省声。•豪从毛,高省声。注意:•①形声字偏旁的位置有时还可移动,如:“峰”可作“峯”,“裙”可作“裠”,“翅”可作“翄”,“裡”可作“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形旁和声旁由于配置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声字,例如:翊≠翌忡≠忠怡≠怠吟≠含偏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移动,什么情况下不能移动,大概是由于习惯。•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形声字中,既可以充当意符,也可以充当声符。如:“闺”、“阁”等字中,“门“充当意符;“问”、“闻”等字中“门”充当声符。练习1:分析下列汉字的六书结构禾、甘、败、妾、姓、求、瓜、跪、析、戍年、颇、母、行、庖、取、其、孔、王、旦练习2:分析下列形声字的结构裹、载、辩、蚀、锦、珊、從、颍、疆、雌弑、旌、勝、宇、房、肌、霖、禁、胡、匪病、闻、哀、岱、莽、毫、夜、倏、和、疫(四)形旁的表意作用:•①有少数形声字与其形符同义:如:船、頭、爸、産、到、叛。•②但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符只表示词的意义范畴,或表示与词义的某种关系,而且,所表示的关系还往往泛而不切,灵活多样。•③另一方面,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形符来表示。如:同是禽类,雉、雞从隹,鹰、鹅从鸟;同是宫室建筑,庙、库从广,宗、室从宀。常见形旁举例:1、厂:像山崖形,“厂”部字多与山石有关。如:厚、原、厐2、匚:像侧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