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而”的用法一、意义或用法:1、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2、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却”“可是”3、表并列,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①聚室而谋曰;②为坛而盟,收而攻蕲;③夺而杀尉;④登轼而望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人不知而不愠;④环而攻之而不胜;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蔚然而深秀者;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①佣者笑而应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③面山而居;④呼尔而与之;⑤朝而往。2、“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云归而岩穴暝B.佳木秀而繁阴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之】一、意义或用法:1、作代词(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等(2)复制代词:这,此2、动词“往”,“到......去”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人皆吊之;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②辍耕之垄上;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②小大之狱;③渤海之尾;④公输盘之攻械尽。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①怅恨久之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1、“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B.夫晋,何厌之有?C.布衣之怒D.王之蔽甚矣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四时之景不同C.多助之至D.呼尔而与之3、“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悍吏之来吾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B.公将鼓之C.仲永之通悟D.久之,蛇竟死呼尔而与之“以”的用法一、意义或用法: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依靠”4、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按照”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7、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至于”8、动词,“以为,认为”例: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扶苏以数谏故;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例: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以伤先帝之明。例: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③河曲智叟无以应;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⑤属予作文以记之。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例:屠惧,投以骨。例:①何以战;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例:①以刀劈狼首;②祭以尉首;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告先帝之灵C.以光先帝遗德D.以咨诹善道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A.必以情B.以残年余力C.徐喷以烟D.以彰其咎【于】一、意义或用法: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万钟于我何加焉;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介词: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其一犬坐于前;③战于长勺;④今有人于此。3、连词:与,跟,同————例: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曹操比于袁绍。4、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夫鹓刍鸟发于南海;③受地于先王。5、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至于北海。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所欲有甚于生者8、被————例:①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受制于人。9、表原因:因为、由于————例: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0、向————例:①告之于帝;②胡不见我于王?11、给————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二、链接中考: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不求闻达于诸侯B.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燕王欲结于君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受任于败军之际D.又留蚊于素帐中古诗赏析朝耕袁中道(明)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①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②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14.(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