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复习(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朝代更替:秦汉时期(公元前3C到公元3C)•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时空穿梭】简述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丝绸之路文化上: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1、秦朝:(1)统一中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内容:②特点:(3)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4)修驰道、灵渠和长城(5)实行暴政①表现: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②结果: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权至上,权利高度集中一、秦汉的政治2、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原因: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结果:解决:(3)监察制度:刺史制(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一)农业1、秦朝:①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③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抑末)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①它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③目的:直接: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1.历程:2.概念:3.原因:4.表现①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②抑商: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①进步:②局限: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6.影响:5.特点: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禁止对外贸易。2、汉朝: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①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垄作法、代田法(赵过)②生产工具:耧车、耦犁、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时期工具特点和影响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赵过的耦犁;犁壁、耧车__________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东汉耦犁推广到__________铁犁牛耕珠江流域2、汉朝: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①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垄作法、代田法(赵过)②生产工具:耧车、耦犁、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③耕作制度:一年一熟④水利工程:白渠、漕渠、龙首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景)⑤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官营手工业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B、历史地位:素称发达,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二)手工业:C、手工业概况: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明的水力冶铁工具)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③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C.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主要包括哪两种经营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何?①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三)商业: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入粟拜爵”;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表现:(1)“市”的形成和发展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汉代:汉代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2)商业都会的掘起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新朝: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C、其他“都会”城市:蓟、江陵、寿春、合肥、吴、番禺。——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3)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3、工商业的管理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1)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严密程度;(2)汉朝: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理性思考: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有以下四个特点:(1)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黄河流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结合得较为紧密。(2)以农业为代表,从“耕”到“播”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3)与西北地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4)开始出现以陆海“丝绸之路”为主的对外贸易。(一)秦朝1、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2、文化:(1)以法为教、严禁私学(2)统一文字(“书同文”):小篆(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评价:①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②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③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三、秦汉的思想文化——文化昌盛,气势恢宏(二)汉朝:1、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1)汉初无为而治,经济得到恢复(2)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体系。(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①兼采各家思想(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唯心主义,带有神学倾向◆实质: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用:积极消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2、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评价:注:封建统治思想的演变(1)治国思想变化:回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加强镇压,实行暴政;②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2)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官员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大一统局面巩固,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2)董仲舒发展:新儒学迎合了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汉武帝推崇。提示:(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2)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本质都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注意区别本质、目的不同表达),抑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1: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董仲舒是在继承先秦儒学中“仁政”、“民本”等思想,兼采阴阳五行诸子百家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适应了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为后世所效仿。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新儒学思想基础。例2:“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2、文化:(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2)艺术:楷书形成(钟繇)(3)文学:汉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4)文字:小篆、隶书(5)绘画门类的丰富。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2、中国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源:(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形成,汉至宋发展,明清加强到顶峰并衰落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