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练习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Y+532818187第三周期第IA族第五周期第VIIA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的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的次外层电子数BX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元素原子序数的确定方法1.用各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作基数(即左上右下规律)规则1对于ⅠA族、ⅡA族,下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数值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Z)等于相邻的上一周期中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之和。如:Z(K)=Z(Na)+8(Na所在周期中元素的种数)=11+8=19。规则2对于ⅢA~ⅦA族、0族,下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相邻的上一周期中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所求原子序数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之和。如:Z(Br)=Z(Cl)+18(Br所在周期中元素的种数)=17+18=35。2.奇偶法。一般情况下,对于某种元素,若常见价态是奇数,则原子序数是奇数;若常见价态是偶数,则原子序数是偶数。奇数与奇数或偶数与偶数的加减必为偶数,奇数与偶数的加减必为奇数。只有求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时,才能用奇偶法。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234111921011181961112132467143132DA.B.C.D.4、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D5.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B是同周期,B、C是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则A、B、C分别为什么元素?A是氮元素B是氧元素C是硫元素7N8O14P16S观察,可得A是氮元素B是氧元素C是硫元素7N8O14P16SaAbBcCcCaAbBbBaAcCcCbBaA简单计算:设最外层电子数为x2x+x-1=173x=18x=6(合理);2x+x+1=173x=16(否)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周期和族来表示)。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为34:原子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为88:第二周期ⅣA族第四周期ⅥA族第五周期ⅦA族第七周期ⅡA族第三周期ⅢA族随堂检测: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单质Rb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思考:碱金属原子结构有何异同?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都为。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最外层电子数1个电子层数增大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钠在空气中的燃烧钾在空气中的燃烧钠钾与氧气反应剧烈燃烧,火焰呈色,生成色的固体剧烈燃烧,火焰呈色钠、钾化学性质比较黄淡黄紫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保存于煤油中;用镊子夹取,在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元素条件现象产物结论(记!)LiNa加热燃烧,剧烈Na2O2K稍加热燃烧,更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KO2RbCs(1)与非金属的反应(以O2为例)从Li—Cs,随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加热燃烧,较不剧烈Li2O接触空气不加热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接触空气不加热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归纳总结: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复杂钾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钠与钾性质对比实验22222HKOHOHK与水反应在水面上、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滴入酚酞呈色在水面上、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滴入酚酞溶液呈色,有微弱爆炸钠钾浮熔游动红钠、钾与水的反应浮熔游动红元素现象产物结论LiNaKRbCs从Li—Cs,随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会反应,比Na缓慢遇水燃烧,甚至爆炸对应的碱和氢气剧烈反应,有“浮、熔、游、响、红”现象更剧烈,气体会燃烧,轻微爆炸1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过氧化钾与CO24.超氧化钾与水,CO25.氧化锂与水,CO2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2Li+2H+=2Li++H2↑2K+2H2O=2K++2OHˉ+H2↑2K2O2+2CO2=2K2CO3+O24KO2+2CO2=2K2CO3+3O24KO2+2H2O=4KOH+3O2↑Li2O+H2O=2LiOHLi2O+CO2=Li2CO3LiNaKRbCs1.相似性:1)都易失电子,表现强还原性2)化合物中均为+1价总结:碱金属的原子结构2.递变性: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层数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的影响)失电子能力还原性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4Li+O2===2Li2O(氧化锂)点燃2Na+O2===Na2O2点燃(过氧化钠)2、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反应特点:浮,熔,游,嘶,酚酞变红)2Li+2H2O==2LiOH+H2(十分缓慢,因为生成的LiOH微溶于水,反应慢,且Li不熔化)(比钠更剧烈)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2R+2H2O=2ROH+H2↑(R代表碱金属原子)越来越活泼LiNaKRbCsFrK+O2=KO2(超氧化钾)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OC沸点OC锂Li3银白色,柔软0.534180.51347钠Na11银白色,柔软0.9797.81882.9钾K19银白色,柔软0.8663.65774铷Rb37银白色,柔软1.53238.89688铯Cs55略带金色光泽,柔软1.87928.40678.4总结: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LiNaKRbCs1.相似性:2.递变性:1)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都较柔软,有延展性3)密度小(ρ石蜡ρLiρ煤油ρKρNaρ水ρRbρCs)4)熔点低(均小于200℃)5)导电、导热1)密度呈增大趋势(但K反常)2)熔、沸点逐渐降低记住!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课本6-7页)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与水和氧气的反应越来越,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增强剧烈复杂强增大增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已知金属A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B、C金属性强弱如何?金属性A〉B〉C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金属性Na〉Mg〉Al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记!)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卤族元素相同点: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都为。递变性:从F到I①依次增多。②依次增多。③依次增大。氟氯溴碘卤素原子结构有何异同?最外层电子数7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1.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逐渐加深)2.状态:气态~液态~固态3.熔沸点:逐渐升高4.密度:逐渐增大5.溶解性:逐渐减小光500℃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生成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同一主族中,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思考与交流:规律:1.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超声速飞机)。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碱金属元素的用途:课堂练习: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C2.下列关于钾、钠、铷、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B.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C.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CsOHD.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钠原子3.钠、钾保存在煤油里,锂是否也可保存在煤油里?(煤油的密度为0.78g/cm3)少量的锂可保存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里。BD原子的发现史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4.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5.电子云模型(1927~1935年)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XAZ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原子核素种类→质量数→(同位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化学性质决定原子半径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X10-311.673X10-271.675X10-27相对质量①相对原子质量=cxmm12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X10-311.673X10-271.675X10-27相对质量①1/18361.0071.008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XAZ——元素符号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O8162--2离子电荷质量数质子数化合价质量数质子数微粒H11填表中子数电子数23123235451801101616801135Br8035X+2311S2-3216质子数中子数微粒111210231H11H21H31质量数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自然界中各同位素原子的物质的量百分比(个数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