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教学目标:•概述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说出诗人在伤口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诗歌语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一、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玄宗挽白居易联琵琶行湓贾思嘈舫迁谪钿篦呕哑嘲哳字词正音pén(江名)gǔ(商人)sì(名词,思绪)cáo(声音粗重)fǎng(船)qiānzhé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正直。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移船相近邀相见东船西舫悄无言又闻此语重唧唧江头送客闻琵琶千呼万唤始出来曲终收拔当心画整衣敛容叙身世月夜船上弹琵琶整体感知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互文)第一次演奏:朗读第一段“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琵琶女出场急切欣喜矛盾含羞第二次演奏:朗读第二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琵琶女演奏序曲第一乐曲第二乐曲第三乐曲曲终倾诉悲情。急切愉快。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曲终收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一:大量运用比喻。二:摹声与比喻结合。三:叙议结合,妙语点睛。3、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皆泣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女的形象诗歌的第三部分:通过琵琶女自诉身世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年轻貌美昔日欢笑独守空船今日辛酸年长色衰一个现在飘泊江湖却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伎。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年轻美貌——年长色衰门庭若市——孤守空船夕日欢笑——今日辛酸夜梦往事——孤寂伤感年轻时年老时起对比反衬作用被贬江洲病卧浔阳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拓展延伸:•《明湖句听书》刘鹗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问:这几句描写音乐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以形赋声。“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又如登山“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主题《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体会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写作艺术*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