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学习是一个不断接触新事物的过程,错误在所难免。如何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将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教育环境和受教群体的局限,教师如何处理发生的各种错误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影响。本文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中产生的错误资源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1.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2.学生能力有限,学习方法不够完善3.学生的思维水平存在差异4.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二、小学数学教学对错误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对于错误资源态度消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求知的道路上,犯错是家常便饭,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它们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数学是数字、符号与图形的集合,课前预设错误资源,课中捕捉错误资源,课后反思归纳错误资源,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错误小或错误幼稚而无视问题、因为错误去否定一个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这样不仅会导致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束手束脚、难以暴露问题,更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压力。没有探索与错误,又何来的进步呢?2.对于错误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多样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同时兼顾共性与个性。但是有的教师会特别关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同一性质的解答,针对不同的犯错原因却没有深究。停留在表面层次的错误利用只是形式,要想真正把问题回收,就需要教师透过表象看本质、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包括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三、“变废为宝”,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价值1.正确对待错误资源错误,之所以被称为“资源”,是因为每一个错误都多多少少地可以回收利用。而正确的态度是面对和处理错误的首要前提。教师对于学生错误的宽容心态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与保护。而斥责错误或者忽视问题的后果不仅仅是使小漏洞变大窟窿,更会给尚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小学生带来心理阴影,一时的自欺欺人换来的是知识与能力的遗失。错误出现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引导远比皱着眉头的否定带来的价值更大。错误的发生让学生看到了现阶段的不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因,并及时进行改正,以避免重蹈覆辙。而错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针对共性,教师要能够发现共同错误背后的本质问题,反思教学手段和方式,然后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展现给学生;针对个性,教师不仅应该针对性地解决个别问题,更要究其本质把个别问题暴露的知识漏洞传授给更多的学生。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错误的能力小学生在犯错之后往往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希望通过教师或同伴去改正错误。如果教师不去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仅仅只是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那么,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而这样复制出来的学生能力也值得怀疑。教师应在错误出现的时候及时点明,并让学生自己思考错在何处,为何会错,延迟给出正确答案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绞尽脑汁获得的知识比被动接受要牢固得多。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将一段20米长的绳子平均切4刀,那么绳子被切成了几段?每段长多少米?”很多学生初看这道题,会想当然的不假思索道:切了4次自然就分成4段了,每段也就长5米。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直接否定答案,而要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来验证答案的正误。经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后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全面。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预设错误,是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重大计策。课前,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预设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刻意暴露出来,然后引导式地设问:“同学们,这一部分有没有错误呢?”或者“谁能证明这个公式是对的?”这样一来,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让错误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还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和感悟知识,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3.“教学相长”,反思错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以给双方带来帮助。一教一学的相互支持是活跃课堂、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资源的保证。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应思考错误带给自己的关于教学与知识的启发。教师应考虑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反馈在自己的教学模式及传授方法上暴露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利用、如何避免。从学生所犯的错误中提取出对日后教学有益的成分,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四、反思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忽视、逃避错误,终将使错误卷土重来,那时带来的损害将会更大。我们应该营造互相支持与理解的、真实的、积极的课堂氛围,给错误留下一席之地。错误的存在于学生而言,是学习阶梯,当错误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感情、思维相契合时,成长便是顺理成章。于教师而言,是教学动力和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由此生成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是可遇不可求的契机。参考文献:吾帕?巴特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07).?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