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2)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3)果室数:以3室为多。(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3.花粉:花粉粒表面分外壁和内壁2层。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2.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untze。(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ers)Kitamara]:乔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大叶红茶生产区。白毛茶(Camelliasinensisvar.pubilimbaChang):小乔木或乔木,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的东南部(3)福鼎大白茶品种Camelliasinensiscv.Fuding-dabaicha四、种植资源的概念及类别1.种植资源的概念种质(Germplasm):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2种质库(基因库):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也称遗传资源。2.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别(1)根据来源划分: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2)根据亲缘关系划分: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五、种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1.广泛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原因:(1)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才能完成。(2)不少宝贵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3)避免新品种遗传基础的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种质资源。2.种植资源考察范围:茶树起源中心、栽培中心和遗传中心进行。3.种质保存(Germplasmconservation)(1)概念: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2)保存的方式分为种植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a)种质保存:就地种植保存,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异地种植保存,种质圃中,采取集中与分散保存的原则。b)种子保存:木本植物种子分为正常型(脱水耐受)、中间型(脱水中度耐受)和顽拗型(脱水不耐受)三大类。c)离体保存: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试管保存,必须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增加了工作量,易产生遗传变异。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酚类含量高,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平台还未完善。d)基因文库:分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4.种质资源的利用: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潜在利用六、品种1.概念:指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茶树群体。2.茶树品种的属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3.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茶叶品质、增强适应性和抗性七、四大茶区及特点(根据生态环境、行政和茶类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种质资源丰富,大多为乔木或小乔型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几乎各省都有;西南茶区:种质资源丰富,四川、贵州等地有乔木或小乔木型野生大茶树;江南茶区: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少部分为小乔木中大叶种;江北茶区: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八、主要育种目标: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不同发芽期、抗性强。九、特异优茶树资源(指具有一般茶树资源不具备的一些特异性状)氨基酸6%、茶多酚45%、咖啡碱1%或5%,或发芽期特早(大于标准种10d)《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4第二章引种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将茶树从现有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2.引种驯化的意义:(1)是栽培茶树起源与演化的基础(2)丰富和改变了茶树品种类型,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3)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二、引种驯化的原理1.遗传学原理:G+E=P(G是基因型、E是环境、P是表现型)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限制茶树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1)温度:(主导因子)低温及极限最低温度往往是茶树品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低温和极限低温及持续时间;影响气温变化的地理位置、纬度及海拔高度;寒冷地区引种应注意茶树抗寒性和采取有效栽培措施。2)降水:≤700mm/年,生长季节≤100mm/月,不利于茶树生长。3)土壤pH:茶园土壤pH4.5~6.5,pH>5.5生长缓慢,对茶树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南茶北引的性状变异1.树型:植株矮化,最低分枝部位降低。2.叶片: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加深。上表皮增厚,栅状组织层次增多。3.生长期:随着降低的不同程度,发芽期相应推迟,年生长期相应缩短。4.开花结实:日照和气温的影响,花期缩短,结实率减少。5.抗寒性:易受冻。6.化学成分:茶多酚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加。四、引种驯化的工作程序和措施1.明确引种目标和要求(1)生态条件;(2)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是动态的,茶树一经种植,很难换种;(3)品种适制性:当地生产、消费什么茶类,品种适制什么茶类;(4)品种搭配:茶类搭配;早、中、晚生搭配;不同品质搭配;抗性搭配。2.先试后引(1)一个品种的数量可少些,但引入品种个数,应尽可能多些;(2)多点进行小规模试验。证明可以引种直接利用时,再较大量地引种或就地建立母穗园。3.与栽培试验相结合4.与繁殖相结合5.防止病虫传播6.引入的品种选择7.《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第三章选择育种一、选择育种的概念和作用概念: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作用:优中选优,简便有效(利用自然变异材料选择。优良个体个别性状发生了变化,一般保持原品种优点。);连续选优,不断提高(变异→选择→变异→选择)二、选择与选择育种(遗传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有意义)1.出现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2.遗传力:表明某一性状受到遗传控制的程度,分为广义遗传和狭义遗传。H2=VG/VP。遗传力介于0~1之间,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效果好。3.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潜力越大,选择效果越明显。(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群体所处环境比较一致时,遗传变异方差较大,则选择效果好。(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降低入选率也就是提高选择标准,增加选择差。三、选择的类别: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和混合选择;独立淘汰选择和性状加权选择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集团选择法:是根据不同性状(如发芽期、叶形等)从群体中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若干集团,不同集团分别采种或无性繁殖,分别种植于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及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选出优良集团。混合选择法:是从原始混杂的群体中按育种目标选出若干优良单株,混合繁殖,种植于同一块圃地,与同龄对照种及原始群体(即未经选择的群体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四、茶树经济性状的鉴定1.鉴定方法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等。直接鉴定(Directevaluation):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间接鉴定(Indirectinvaluation):根据与目标性状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2.经济性状的鉴定:产量鉴定、品质鉴定、抗性鉴定(寒、旱、病虫)、生物学特性鉴定、品种纯度和繁殖力鉴定。(1)产量鉴定:根据采摘标准(红茶和绿茶品种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乌龙茶品种采摘小到中开面叶),分批适时采摘,统计单位面积鲜叶产量。全年采摘计算法:统计春、夏、秋三季产量,这是工作量最大,但是最精确的方法季节采摘计算法:采摘一季或两季鲜叶,根据各季产量推算全年产量高峰期采摘计算法:采摘高峰期鲜叶,一般高峰期产量占各季产量的60%以上,根据高峰期产量推测全年产量。新品种鉴定采取定植后第四年开始计产,统计全年产量,连续三年。统计数据用二因子(品种《茶树育种学》知识点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6间、年度间)方差分析,计算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间绝对产量的差异性显著程度。(2)品质鉴定:按照标准采摘鲜叶,并加工成干茶,进行感官审评。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他干扰因素,使某品种的特有品质得到表现,绿茶用春茶采首批一芽二叶制烘青绿茶,乌龙茶采春茶首批小到中开面新梢,夏季首批制红碎茶,机械加工,每一个品种的茶样不少于100g,妥善保存。茶样由专职审评师按NY/T787进行感官审评来确定,品质总分是感官审评时的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和叶底5项因子加权后的总分。3.早期鉴定(Earlyappraisal)是指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的鉴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是茶树育种的基本目标,是鉴定茶树品种好坏的标准。五、系统选种的基本方法:1.系统选种的一般原则(1)选择标准的制定:自然条件,品种现状,生产茶类和今后发展(2)有适当且丰富的原始材料(3)在适宜的季节和树龄中进行选择(4)根据综合性状并有重点的进行选择(5)实行选择、鉴定、繁殖与推广相结合2.无性系系统选种程序和方法(1)根据育种目标选拔优良单株(2)优良单株的修剪与繁殖(3)品系比较试验(品系: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一群同类个体。株系(Line):经初步观察鉴定、无性繁殖,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4)品种区域性试验(5)繁育推广3.有性系系统选种程序和方法(1)选拔优良单株:需调查开花期和结实率。(2)采种与育苗:采种、分家系播种于苗圃(3)家系比较试验:定植、鉴定各家系、从中选出优良家系。(4)种子生产试验:鉴定种子生产能力(5)家系适应性试验:入选的优良单株无性后代的种子,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