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考点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认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个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现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微微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考点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考点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点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还带(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知道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揭示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设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考点2、什么是物质?辩证维族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考点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考点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考点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我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考点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创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考点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考点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考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点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考点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考点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周玲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考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他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于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根系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考点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考点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主义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