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词汇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策略作者:鲁文娟张若碧来源:《黑河教育》2016年第08期[摘要]衔接是产生语篇的重要条件。1962年,系统功能语法创始人韩礼德首次提出了“衔接”(cohesion)概念。1967年,他和哈森合著《英语中的衔接》,使这一概念趋于完善。根据韩礼德和哈森关于衔接理论中的词汇衔接框架,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语篇衔接的异同,探讨翻译中词汇衔接的实现手段,指出在翻译过程中既可以保留原文词汇衔接,又可依语言习惯作出各种改变。[关键词]词汇衔接;英汉对比;语篇;翻译韩礼德和哈森在其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中认为,衔接是“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并将其划分为五类,即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前四类通过语法手段体现,最后一类靠词汇手段体现。本文就英汉互译中的词汇衔接处理策略作了具体分析。一、词汇衔接概述按照韩礼德和哈森的观点,词汇衔接是一种词汇语义关系,可分为再现(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再现是指利用词汇手段再现前文出现的某些内容,其中包括重复、同义/反义及上下义衔接。其中,重复(repetition)是词汇衔接最直接的方式,指某个或某几个词项在同一话语或语段中重复出现,从而起到了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衔接作用。它不仅限于词语本身,还可以是词根重复。如:[1]Thesyllogismconsistsofpropositions,propositionsconsistsofwords,wordsaresymbolsofnotions.(Bacon:TheNewOrganon)[2]Shemetadog.Dogsareugly.同义包含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不同词项之间的衔接关系,即我们常说的同义和近义。反义指的是两个词项之间有一种区别性意义的对比关系。[3]Weallcheered.Thespokesmanacknowledgedtheapplause.[4]Thosenewcomesarenotusedtothelifeinthesuburbswhichwassodifferentfromthatinsidethecity.龙源期刊网上下义关系类似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体现了词语间的分类。如body是head,hand,leg的上义词;apple,banana,pear是fruit的下义词。[5]Heisexcellentatmusicalinstruments.Attheconcert,heplayedpiano,cello,aswellassaxophone.上例中,piano,cello,saxophone用于musicalinstruments的下义词,准确了解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整个话语的主题意思。搭配(collocation)是指在语篇中使用相关的词语,使其在文中前呼后应。只有它们相互搭配使用和习惯性共现,才能达到整个语篇的衔接。二、翻译中词汇衔接的实现手段语篇衔接不仅体现在语法衔接上,还体现在词汇衔接上。前者是一种自动化的结构选择,译者只要成功解读原文语法关系,也就容易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后者不一样,需要译者充分理解原文,在不损害原文语义的前提下,以目的语所接受的表达方式成功实现词汇衔接,从而达到整个语篇的衔接。因此,分析英汉语篇衔接的异同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1.保留原文词汇衔接汉语和英语所属语系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两者之间组词造句的相似性。就重复而言,中英文都会用此来达到语篇衔接,有时候也用于表达强调。这时,就可以在翻译时根据情况保留原文的重复衔接。如: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本句可译为:Itisanaspiringtreewithastraighttrunkandstraightbranches.显然,这里“笔直的”出现两次,作者是有意要进行强调,说明白杨的刚毅品质,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译文相应地重复straight,有效地表达了原文情感。一般情况下,英汉语篇都喜欢用同义衔接来表达完整精确的意思,虽然大致内容上相似,却各有所重,这样就把一个事物或事情的细微方面表述到位了。此时,如果目的语中有相对应的表达,翻译时保留原文的衔接更好。如:Theybegantostudyandanalyzethesituationoftheenemy.本句中,study和analyze都含有努力研究之意,但侧重点不同,而且汉语中又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所以分别译出更切合原文。龙源期刊网反义衔接一般意义明确,对比性强,又具有修辞作用,英译汉时基本上保留原文衔接方式。然而,汉译英时却要仔细分析原文内涵意义,如果不是用于对立并举的修辞,而是用来说明事物或过程等的对立面,翻译时最好保留原文反义衔接。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译]Ifswallowsgoaway,theywillcomebackagain.Ifwillowswither,theywillturngreenagain.Ifpeachblossomfade,theywillbloomagain.(许渊冲译)“去”和“来”,“枯”和“青”,“谢”和“开”这三对反义词有效地展示了几个自然现象的动态发展过程,让人感觉时光易逝,岁月无情。许渊冲先生选择合适的英文表达,将这些反义衔接逐一翻出,无论形势和意义上使整个话语都和原文一样连贯自然。上下义衔接的功能在中英文中是相似的。下义词用于解释一种特定概念或特定物质的性质,同时,上义词又会总结语篇中出现的下义词。通过这种方式,整个语篇才能连贯有意义,所以翻译时务必保留原文衔接。如:Thevictimswereinairplanesorintheiroffices--secretaries,businessmenandwomen,militaryandfederalworkers.Momsanddads.Friendsandneighbours.[译]许多乘客和办公人员都不幸遇难,他们可能是:秘书、商人、妇女、军人或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已为人父母的,还有你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这是布什在911事件后发表的演讲。victims是上义词,接着连出现9个代表身份性别角色的下义词,可谓将受害者一览而尽,有力地控诉了恐怖分子的罪行。翻译时应将所有下义词译出,达到和victims的完整衔接。与前几种词汇衔接方式相比,搭配衔接呈隐性,灵活多用,特点突出,且多通过语义链来达到。这些词汇链有利于读者确定具体语义,充分把握语篇信息。如:…greatgreyhillsheaveduproundthehorizon;astwilightdeepened,wedescendedavalley,darkwithwood…(E.Bronte,JaneEyre)[译]…一座座灰色的大山耸立在地平线上。暮色渐浓,车子驶进一个山谷,那里长着一片黑乎乎的森林。Wood一词在英文中意思很多,但在本句中,根据整个语篇的衔接,这是描写傍晚驱车驶入山谷,而那里长的应该是一片黑乎乎的森林而非一棵树。2.改变原文词汇衔接龙源期刊网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词汇衔接的差异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往往会让译者不知所措。虽然有作为语言的相似性,但基于不同的文化渊源,每种语言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只有遵循了该特征,翻译才会顺利进行。首先,说英汉两种语言的人思维模式不一样,前者重视个体思维,后者重视整体思维。体现在语言上,汉语喜欢用周遍性的重复来表达整体式衔接,英语中则较少。遇此情况,就可以通过增加和省略等策略翻译。如“镇子坐落在一个峡谷里,东面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北面也是山。”“是山”重复4次,这在汉语句子中既有音韵美又有结构美。译为英文,则大不必再现重复衔接,只需“Thesmalltownliesinavalleysurroundedwithmountains.”就可以。另外,中国传统思想讲究对立和并举,如认为生死相连,天地并举,以至于诸如此类的成语比比皆是,语篇中则常出现近义堆砌。成语“大大小小”“表里如一”可分别意译为“indifferentsizes”“thinkandactinthesameway”.其次,英语属于形合语言,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有时态曲折变化,呈显性衔接。汉语侧相反,属意合,语篇中很少甚至不用形式连接,基本无时态曲折变化,侧重隐性意义连贯,即只要意思明白,什么都可以省去。所以在翻译中,应根据中英文的表达习惯增添、删除或转换原文的词汇衔接。如:TheydriftedacrossAmericaandgatheredinthebigcitieswhenwintercame,hungry,defeated,empty,hopeless,restless,drivenbytheyknewnotwhat,alwaysonthemove,lookingeverywhereforwork,forthebarecrumbstosupporttheirmiserablelives,andfindingneitherworknorcrumbs.(TheGloryandtheDream)[译]他们漂遍美国,冬天来临时,才聚集到各大城市,忍饥挨饿,到处碰壁,一无所有,前途渺茫,焦躁不安,心烦意乱,辗转奔波,到处找活干,到处找仅能糊口的面包,以维持他们悲惨的生活,却一样也没找到。在搭配衔接方面,英语常显得简略些,而中文为了意思的完整明白,常会增加一些东西。上例中hungry,defeated,empty等形容词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生活的窘况。如直接对应再现,就是“饥饿的,挫败的,空虚的…”,显然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而且意义模糊不清,导致整个语篇衔接失败,所以应按照中文搭配衔接习惯添加其相应的成分。最后,英语和汉语都有一词多义现象,但在程度和表现形式上却很有差异。总体来讲,汉语词义严谨,涵义窄,不大依赖上下文;相比之下,英语却词义灵活,涵义广,变化多,同一个词在语篇中的多次重现,可依赖上下文确定词义。因此翻译时要先理清原文中的词汇衔接关系,再适当作改变。如:…whoisagoodChristian,agoodparent,agoodchild,agoodwifeoragoodhusband,…(W.M.Thackeray,VanityFair)龙源期刊网[译]…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杨必译)上例中,单从表面来看,可能会把几个good理解为重复衔接,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作者只是利用了该词不同的语义方面而已,所以翻译为汉语,我们将其处理为近义衔接。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衔接中非常重要。无论是何种词汇衔接方式,在两种语言语篇中都有相似性,可以在译文中相应地再现原文的衔接方式。然而,还有一些来自于文化渊源的特有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在翻译时仔细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改变原文词汇衔接方式,以达到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表达。参考文献:[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2]刘宓庆.新编汉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3]满莉.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和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责任编辑付淑霞)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