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为配合做好第14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促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我们收集、编辑了部分古今清正廉洁方面的小故事,从五月份起,每周以点对点形式分发给六岗以上干部员工,供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一阅,以求达到寓教于乐,增强廉洁意识,促进廉政建设之目的。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也渴望大家提供好的素材和建议。第一部分:以史为鉴(10)一、以廉为宝二、杨震拒金三、踢盆拒贿四、不惧贪泉五、两袖清风六、手好不要钱七、厚谢婉拒八、悬鹅拒礼九、立檄拒礼十、棒打送礼第二部分:古人劝廉(9)第三部分:“一字”清廉(11)第四部分:十大清官(10)1、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玉石,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有其宝。”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以史为鉴(2/10)3、踢盆拒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4、不惧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5、两袖清风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6、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7、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8、悬鹅拒礼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9、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10、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一、父劝子廉二、母劝子廉三、立书戒子四、妻劝夫廉五、王吉休妇六、兄劝弟廉七、诫侄守廉八、老劝新廉九、下劝上廉1、父劝子廉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深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护清醒头脑,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2、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3、立书诫子南梁的徐勉曾任吏部尚书,权重位显,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父徐融任过国相,可谓世为显宦。他一直牢记古训,清廉正直,甘居贫素,认为给后人留下精神遗产要胜过万贯家财。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以清白遗子孙”,教育儿子要继承清正廉洁的家风。“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籍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这则教子篇为世人所传诵。4、妻劝夫廉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5、王吉休妇西汉云阳县令王吉年轻时在长安求学,东边邻居家种了一棵大枣树,枝繁叶茂,伸到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老婆就从树上摘枣子给王吉吃。王吉后来知道了,非常生气,休掉了老婆。东邻听后,心中过意不去,认为是枣树的罪过,要把它锯掉。邻居们觉得锯掉太可惜,于是一致请求王吉把妻子迎回来,东邻也就不用伐树。王吉听从众位邻居的劝告,与妻子重新结合,所以当时歌谣说:“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6、兄劝弟廉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7、诫侄守廉宋朝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8、老劝新廉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9、下劝上廉金海陵王执政时,刘焕任任丘县县尉。任丘县县令是个贪财的人,刘焕遇事就提醒他“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这个县令还能听进他的劝告,与刘焕共事期间真的多干实事,不搞贪占。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一、晏婴一裘二、一贫如此三、不私一钱四、宗人一裹五、寇准一舍六、鲍昱一骢七、一钱太守八、二不尚书九、三汤巡抚十、四知先生十一、五代清卿1、晏婴一裘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受。2、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3、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4、宗人一裹明永乐年间,浙江钱塘县令叶宗人,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执法,深得民心。但他生活非常俭朴。当时按察使周新巡察钱塘,到他家后,悄然潜入他家的厨房,见橱柜内只有一包用纸裹着的腊制干鱼片。周新对叶宗人廉洁自律的清苦生活倍加赞赏,广为宣传。当时人们都称他为“钱塘一叶清”。5、寇准一舍宋代寇准秉性耿直,刚正不阿。从高居相位到贬官雷州,居官四十年,寇准没有为自己购置田园和营造楼台官邸,无论官居何处,只有一处普通住所,深为黎民百姓敬仰。诗人魏野作诗赞曰:“有官居鼎鼎,无地起楼台。”6、鲍昱一骢汉朝鲍昱,字文泉,官至太尉,拜为三公。他的祖父、父亲和他本人都当过司隶,廉洁奉公的祖训和节俭朴素的家风,颇受时人赞誉。他外出乘坐的马,还是祖父、父亲乘坐过的那匹青色老马,三代人骑乘了二三十年。当时京都有儿歌曰:“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奉法守正有祖风。”7、一钱太守汉代刘宠,任会稽太守时,体恤民情,励精图治,严禁各种非法苛税行为,教民勤事桑田。他离任时,山阴的五六个老翁,各携百钱馈赠送行,非常感恩地对他说:“大人上任以来,白天看不见催捐要税的,晚上听不到狗叫,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大人一心勤政为民的功德,小民永世不忘。”刘宠推辞不过,遂每人选大钱一枚受之,出山阴界后,即将钱投入江中。为纪念他廉洁勤政的功绩,后人为他建有“一钱太守庙”。8、二不尚书明朝范景文,万历进士,历任文选郎中,工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等要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常登门相求,均被范景文一一谢绝,并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6个大字的告示,以明心迹,于是,获“二不尚书”的美称。9、三汤巡抚清朝汤斌,顺治进士,任江宁巡抚时,“澄请吏治,江南北无一物不得其所”,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在生活上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以蔬菜豆腐汤佐食,因而百姓送他一个“三汤巡抚”的雅号。当时流传着“三汤巡抚赞”:日食“三汤”本姓汤,心怀美德自然香。为官甘吃人间苦,乐得万民享福康。10、四知先生后汉扬震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到夜间,王密以十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震厉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羞愧地退出。时人因此称其为“四知先生”。11、五代清卿隋朝袁隶修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五个朝代,历任尚书郎、太常少卿、信州刺史、都官尚书等要职,为官50余年,始终以清贫为本,未曾受过一升酒,一束绵。为此被称为“五代清卿”载入清史。一、西门豹二、赵广汉三、黄霸四、徐有功五、狄仁杰六、陈希亮七、包拯八、况钟九、海瑞十、汤斌1、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2、赵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人。赵广汉不畏强权,精明强干,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效率,官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