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1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1.1总则1.1.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防水等级为1~4级的地下整体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工程。1.1.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1.2术语、符号1.1.2.1术语(1)地下防水工程: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构)筑物,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各项技术工作的工程实体。(2)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所确定结构允许渗漏水量的等级标准。1.1.3基本规定1.1.3.1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1.1.3.2防水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1.1.3.3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1.4施工准备1.1.4.1技术准备(1)按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工人上岗操作培训。(2)按设计资料计算工程量,制定材料需用计划(含技术质量要求)。(3)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办法。(4)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1.1.4.2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在设计文件中未明确规定时,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有较轻微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无论采用何种水泥,均应采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2)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3)细骨料: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O%,泥块含不得大于1.0%。(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外加剂: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6)掺合料: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1.1.4.3主要机具(表1.1.4.3)表1.1.4.3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说明l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采用预拌混凝土泵送2搅拌运输车6m3、7m33、9m33车泵伸臂16~47m4拖式泵HTB60、80、905布料机拖式泵配套6搅拌机强制式350L、500L、750L根据工程确定7机动翻斗车1000kg根据工程确定8磅秤2000kg9胶轮手推车10漏斗根据现场确定11串筒根据现场确定12试模普通试模、抗渗试模根据工程量确定1.1.4.4作业条件(1)钢筋、模板工序已完成,办理隐蔽工程验收、预检手续。检查穿墙杆件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2)对各班组做好技术交底。(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并换算出施工配合比。(4)运输路线、浇筑顺序均已确定。1.1.5材料和质量要点1.1.5.1材料的关键要求(1)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MPa,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不应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将不同品不同批次水泥混合使用。(2)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3)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pH值大于9的碱性水、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量1%的水,以及海水、污水、工业废水等均不得使用。(4)熟悉外加剂厂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产品说明书,必要时进行复检和模拟试验。1.1.5.2技术关键要求(1)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宽度,对处于与土体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构件,规定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对特殊重要工程、薄壁构件或处于侵蚀性水中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控制在O.1~0.5mm。(2)防水混凝土结构常采用普通防水混凝土和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且其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提高普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应采取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技术参数的措施。水灰比值不宜大于0.55。砂率以35%~45%为宜,灰砂比以控制在1:2~1:2.5的范围为宜。(3)做好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是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4)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控制在3%~5%。(5)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混凝土人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1.1.5.3质量关键要求(1)所用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现场复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应合格。(2)检查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合用水量、水泥用量、外加剂掺量等。(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两次。掺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测定其含气量。(4)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无缝隙、杂物,对欠缺处应及时纠正。(5)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验收单。(6)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8)墙、柱模板固定应避免采用穿钢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9)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以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回填土完毕,以防止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下沉,引起结构裂缝。1.1.5.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1)混凝土搅拌机及配套机械作业前,应进行无负荷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开机工作。(2)搅拌机、皮带机、卷扬机等应有专用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停机时应拉断电闸,下班时应上锁。(3)混凝土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振动器应有防漏电装置,不得挂在钢筋上操作。(4)使用钢模,应有导电措施,并设接地线,防止机电设备漏电,造成触电事故。1.1.5.5环境关键要求(1)施工场地应平整,夜间施工照明应有保证。(2)冬期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3)采用掺化学外加剂方法施工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1.1.6施工工艺1.1.6.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配制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1.1.6.2操作工艺:(1)模板支设要求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湿性小,支撑牢固,墙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应在螺栓中间加焊止水片(图1.1.6.2—1),管道、套管等穿墙时,应加焊止水环(图1.1.6.2—2),并焊满。(2)混凝土配制选购商品混凝土应遵照《预拌混凝土》GB14902的相关规定。混凝土应按照设计配合比,根据当天测定骨料含水率,计算出施工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1.1.6.2-1的规定。现场搅拌投料顺序为:粗骨料一细骨料一水泥一掺合料一水一外加剂。投料先干拌O.5~l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参见表1.1.6.2-2。图1.1.6.2—1固定模板用螺栓的防水做法1一模板;2一结构混凝土;3一止水环;4一工具式螺栓;5一固定模板用螺栓;6一嵌缝材料;7一聚合物水泥砂浆图1.1.6.2—2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a)1一止水环;2一嵌缝材料;3一主管,4一混凝土结构(b)1一遇水膨胀橡胶圈;2一嵌缝材料;3一主管,4一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允许偏差(%)表1.1.6.2—1混凝土组成材料每盘计量累计计量混凝土组成材料每盘计量累计计量水泥、掺合料士2士1水、外加剂士2士1粗、细骨料士3土2注: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表1.1-6·2-2要求坍落度(mm)允许偏差要求坍落度(mm)允许偏差≤40土10≥100土2050~90土15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水灰比不得大于0.5,砂率宜为40%~45%,灰砂比宜为1:2~1:2.5。(3)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5h,出现离析,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拌合。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使用泵送时,应预先泵水,再应用2~3m3。原配合比水泥砂浆(减石子)润湿输送管内壁,并在间歇时保持一定余量以免空气进入输送管造成重新泵送时堵管。(4)混凝土浇灌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插点间距不应大干50cm,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过振,表面再用铁锹拍平拍实,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抹压以增加表面致密性。(5)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1)施工缝是防水薄弱部位之一,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灌,墙体上不得留设垂直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其位置留在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距穿墙孔洞不得少于300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较多的地段,并应与变形缝相结合。2)施工缝的断面可做成不同形状,如埋设膨胀止水条、外贴防水层、中埋止水带等,水平施工缝构造见图1.1.6.2—3,变形缝的防水构造见图1.1.6.2-4,后浇带的防水构造见图1.1.6.2-5。3)水平施工缝浇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水泥净浆,再铺30~50mm厚1:1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4)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其表面清理干净,并刷素水泥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图1.1.6.2—3水平施工缝防水构造(a)1一先浇混凝土;2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一后浇混凝土(b)1一先浇混凝土;2一外贴防水层,3一后浇混凝土(c)1一先浇混凝土;2一中埋止水带;3一后浇混凝土图1.1.6.2-4变形缝防水构造1一混凝土结构;2一金属止水带;3一填缝材料(6)养护防水混凝土浇筑后4~6h应覆盖浇水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图1.1.6.2-5后浇带防水构造1一先浇混凝土;2一遇水膨胀止水条}3一结构主筋;4一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7)冬期施工应根据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确定冬期施工方案。对于一般寒冷地区,进入冬期施工阶段时,应对砂石表面覆盖,下料时防止冰、雪、冻结块进入搅拌机,必要时可对水适当加热(加热温度不大于60℃,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合格环保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在寒冷地区应掺人防冻剂,防冻剂品种的选择要注意其碱含量,并经试验确定。浇筑后应用保湿材料加塑料薄膜覆盖,做好蓄热保湿养护。严寒地区应按有关严寒地区冬期施工的规定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1.1.7质量标准1.1.7.1主控项目(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