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文段的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几个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比较阅读的各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四、有三种组合情形:1、课内与课内型2、课内与课外型3、课外与课外型课前练习诊断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3.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4.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用鞭子打买它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⑵我要买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学生归纳后总结: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3、课内语段的内容理解及要点的归纳。4、文段主题的把握。应对策略:(一)注意实词的理解和虚词的运用解释字词(重点实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为动词C、动词活用为名词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E、使动用法F、意动用法G、被动用法①词义的扩大可以为师矣②词义的缩小妻子③词义的转移临表涕零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爪牙虚词用法归类之代词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去,往,到其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副词表揣度,相当于“恐怕”“或许”表反诘,相当于“难道”“怎么”助词补充音节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修饰关系以介词把凭借“在”“从”用”“拿因为”“由于”连词用法类似“而”,副词同“已”,相当于“已经”固定结构以是、是以、以故、以此所以以为(二)翻译句子:留、删、补、换、调、变应对策略: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策略:1、以直译为主。2、要字字句句落实,注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的意义。3、要译出文言句式的特点。4、还要补充省略成分。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三)比较探究联系上下文文段,解读句意,相互比较,找出对应点。应对策略: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例题展示(一):1、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2、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答案1、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B、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答案2、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主”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主”“玉纨”和水进行比较)常见题型1——比较写作手法异同策略:回忆写作手法仔细辨别夸张、对比、比喻、拟人、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烘托、渲染、铺垫、托物寓意等例题展示(二)策略:筛选关键词句,概括综合。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答案:1、有善于进谏的谋臣。2、齐威王虚心纳谏。3、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4、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常见题型2——比较内容异同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常见题型3——比较人物形象异同策略:概括事件知个性;品味描写显性情。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例题展示(三)例题展示(四)常见题型4——主观探究性题策略:1、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2、抓住评论性的语句.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答案:原因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①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常见题型小结:题型1——比较写作手法异同题型2——比较文章内容、主题、情感异同题型3——比较人物形象异同题型4——主观探究性题基本策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概括综合实战演练【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爱认为当面指责通“返”,返回B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①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课后作业:完成《课后巩固练习》相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