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山东省实例研究姓名:李红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闫兵;江桂斌20080418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山东省实例研究作者:李红莉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尚兴娥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关系-经济问题2006,(2)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对立与统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出路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寻找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达到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目的.2.学位论文张弘基于生态环境重建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研究2008现阶段,西部地区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资源基础和政府的大量投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大。增长方式依然是一种以资本积累为主要经济增长源泉的资源开发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突出地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发、干旱灾害严重、风沙危害蔓延、草场严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等方面。西部地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更带来了环境的恶化。西部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在于两方面:一是劳动力优势,二是资源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西部地区在增长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消耗和浪费。西部地区资源开采成本较高,运输成本较大,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出路,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也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西部“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以及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由于其中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的先进企业竞争,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20%左右,但其排放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分别占全国的30%左右。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污染物,要比东部地区高出l-5倍。由于发展环保型可持续的产业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因此吸引和接受传统产业的转移就成为理性选择。一些地方政府为局部利益放弃了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责任,现行的环保管理体制的块状分割而不是垂直管理也使地方环保部门难于违背地方政府的意志从而有效地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由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直接危及到当地企业、小煤窑、小矿井以及农户的生计,地方政府的税收、收费利益也受损。于是,私下里甚至明目张胆地强行砍伐,强行采矿的现象普遍存在,环境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加之对政府的考核主要是短期经济业绩而不是环境指标,于是地方政府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默许。这使本已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不堪重负。由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落后,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被动接受相对落后、污染环境、低附加值的夕阳产业的转移。甚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接受重污染行业和陈旧设备。受“先污染、后治理”思想的左右,西部地区有的省份为了加快引资速度,盲目招商引资,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工作落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某些企业无节制地出售初级产品和稀缺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加快;很多企业为尽可能多地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采用牺牲环境的手段。这些做法给西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形成新的环境压力。环境的恶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过孝民的研究结果,经过保守估算,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约占同期GDP的20%。基本上相当于同期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0%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减缓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环境恶化使西部地区对私人投资和外资的吸引力不足,甚至导致资本外流。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依赖于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环境重建就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益,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高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兼顾速度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具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2、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积极推进工业化,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转变本研究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生态环境重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论述。主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动态计量模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计量、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力求避免规范研究而尽量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运用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动态计量模型;在讨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时借鉴了过孝民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在研究生态环境重建的效益时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在全文的逻辑演绎和理论的归纳推理方面使用了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生态环境重建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因素的论证和探求,凸显了环境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对全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思路,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具体研究中,采用动态计量模型,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计量引入到分析中,并对生态环境重建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了定量分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方法,能够丰富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同时,通过对基于生态环境重建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途径的研究,对现实的转变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期刊论文陈赟正视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难题减小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前沿2007,(9)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为之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困扰着全人类.因此,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制度与政策,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是我们所面临的当务之急.4.期刊论文彭昱.常永官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及思考-三峡环境与生态2000,22(2)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深刻反思.据测算,重庆市仅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市GDP的16.1%.要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资源与环境核算和环境法制工作.5.会议论文韩孟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把稳国民经济运行改善宏观调控的基本点2007经济社会全局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撑。生态环境禀赋与自然资源禀赋,共同为国民经济运行经济增长提供自然基础和基本前提。当两类禀赋出现衰变退化时,经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会受到深度的、强力的制约。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需要告别近20-30年的粗放型(成本缺失、未计算)经济模式。现阶段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都必须精细核算、循环核算、综合核算内外部成本。国民经济运行、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和谐顺畅与否;与生态平衡的方向一致与否;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违背与否,它们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与成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生存发展。重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禀赋与功能保障,是当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与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体现。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微观经济的绿色化,需要绿化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加强、改善宏观经济绿色调控,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在新的基础上争取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水平提升和层次平衡。处理好上述关系,对于战略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制订、年度经济运行关系重大、至关重要。6.学位论文何静中国的环保政策: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007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甚至达到了20﹪。然而中国经济的腾飞却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经济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投入高,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的繁荣所带来的后果是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压力加大。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产生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严重冲突。中国的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并严重影响了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有13亿人口的中国要想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增长四倍的宏伟目标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我写下这篇论文,分析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中国环保政策。我的论题是环境保护不会限制经济增长,反而能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构成了该论题及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篇论文的目的是重点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证明环境保护对经济是有意义的。论文的出发点是经济和生态环境并不是对立体,而是可以调和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经济增长带来环境破坏和代价,环境保护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不能与环境对立,因为生态环境是社会必需的生存基础。经济不能无限制的增长,而是有其界限的。环保政策所起的作用就是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确保继续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中国得到了认可和应用。中国的环境状态令人堪忧:空气质量差,酸雨,水资源无法饮用,日益增加的垃圾得不到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能源消耗高并且使用率低等等。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变得越来越明显和严重,并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瓶颈。为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政策,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及其有效的贯彻执行。另外必须调动和促进中国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加强环境教育方面发挥了日益重大的作用。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在此期间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过去的几年中国的环境政策有重大的转变。中国政府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制定了改善环境状态及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出版发行了环保白皮书并引进实施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实行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等。中国全社会呼吁节约能源。循环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计算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政府官员不能再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放在首要地位,而是必须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这些都提供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信号。通过引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必需转变观念,即经济增长不仅拥有绝对的优势,而是与环境保护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官员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而且应关注和加强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长期发展。7.会议论文郭建斌.郭蓓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实证研究2008通过选取陕西1990-2006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数据,检验陕西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后,建立了陕西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模型,量化分析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经济增长是环境质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环境质量的变化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经济增长增量每变动1%就会引起综合环境质量增量5.2%的反向变动,同时环境质量好坏也影响到经济增长,环境质量每变动1%就会引起经济增长0.094%的反向变动.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陕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8.期刊论文万伦来.朱骏锋.沈典妹.WANLun-lai.ZHUJun-feng.SHENDian-mei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