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不是诞生在中国我们知道在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迅速建立起了近代科学体系,而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不是诞生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而是诞生在文明历程较短的西方。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总结如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提出了,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此外,中国学者中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其主要关注两个大的方面:(1)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因素阻碍了现代科技的形成?(2)西方文明有什么因素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形成?下面我将会针对两个方面基于一些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因素阻碍了现代科技的形成?谈文明历程的发展局限,政治制度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关键点。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僚制度,以及应运而生的“科举制度”,都在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指向“为君所用”,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极大地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同时,在这种政治制度上,大多数的人们以“男耕女织”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安定于闲适的农业生活。虽然人们在耕织生活中不乏优秀的智慧结晶,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来说远远不够。科学技术诞生的基础是科学实验,而中国农民则惯于以经验的形式传授给子孙后代,缺乏实验的记录。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根据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民主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愈来愈完善,朝代的更迭亦是推动中央集权完善的主要原因,宋明时期达到顶峰。此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从无到有是依赖个人的偶然发现及研究,人口数量多也意味着发现的机会多,但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些偶然就不那么占主导,此时的科学技术需要深入探讨,需要一些新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开创者,中国缺乏一些开创科学技术的划时代人物。这种划时代的人物的影响是深远的,会加速该领域及相关一系列领域的发展。教育水平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没有一个综合性质的大学。人们普遍读的是私塾,重视其思想和文化的规范化,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的是各方面均有涉猎,才能在某个领域真正做出突出贡献。而在1200年,法兰西就建立了巴黎大学,巴黎大学为欧洲的各地学生提供了数理化、天文地理等科目的学习,甚至可以授予硕士学位。这一巨大差异,不得不令我们震撼!(二)西方文明有什么因素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形成?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次在于自英国后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上述提到,民主是科技必不可少的因素,西方首先在政治制度上的发展就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好了基础。同时,基督教新教的反权威意识、自主自由的意识培养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识。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不在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导致一些农作物小麦、玉米不适宜生长,但是有利于牧草生长,故欧洲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为主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欧洲各国的粮食来源不像中国那么丰富。为了寻求温饱问题,人们必须加快科技的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来使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天然的农作物,就想办法去创造其他的粮食,而科技正好能完成这一任务。在西方,发展了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种科技的兴起与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鼓励较强的技术开发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良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人的诞生极大地推进了物理学乃至数学的快速发展,而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其相关的领域飞速发展。而此时的中国,学者们都在争论如何有效治国,推崇“为君所用”,强调“入仕”实现自己价值。地理上欧洲各国分布比较零散,各国之间交流频繁,各国的思想相互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西方科学有着良好的“求异”传统,“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所以他们总是刻意求新。而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思想“守一”和“齐一”的思想控制,严重地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总结关于科学技术为什么诞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的争论和见解一直都比较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答案。上述只是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原因,政治、体制、经济角度,思想、文化、哲学角度,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这里不一一列出。但是仅仅找出问题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从这些问题中反思当今时代下的中国。21世纪定调的主旋律是科学技术,它是一个民族未来走向的重要奠基石,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这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光明的,这就要求我们现在的国家必须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深入总结上述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失误,解放思想,给科研者营造相对自由、民主的科研环境。同时应该积极学习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学习西方在科研上的良好的探索品质,敢于“标新立异”。但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严谨的逻辑推导及严密的理论思维在科研生活中必不可少,为此,我们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打好理论基础,不要再犯对西方的“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样的重大失误。只有这样,才能赶超先进,才能迎来美好的科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