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精编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教育学》——第四章内容提要: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层次结构;2、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运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乌申斯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一、教育目的的概述应然的教育目的: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指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1.定向2.调控3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区别1)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2)定位不同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3)特点不同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2)联系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2)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容。3)☆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1、层次结构(纵向分析)1、教育目的(国家)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4、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教育目的的层次是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直接依据与评判标准具体化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体化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培养目标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学科专家课程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二级培养目标三级课程目标四级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1)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联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3)普遍与特殊、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内容结构(横向分析)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身心素质2)社会价值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内容结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时限表述远目近目概括具体(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生产力发展状况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如:人性假设、哲学观念、理想人格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不能决定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所以,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思考: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挣大钱过好生活?能够找个好工作?将来能教好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东西方儿童观的差异老师怎么和孩子说话美国、英国:Doyouthink?建议、商量中国、香港、日本:命令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会“想”美国认为:2个月中国认为:2岁日本认为:3-4岁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日本:孩子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中国:孩子是妈妈的亲骨肉西方:孩子是独立于妈妈的另一个人对儿童的控制策略中国:对儿童的控制比较严格、严厉,希望儿童听话、守纪律。西方:低控制,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教育结果中国:对成人高度依赖,看待事物的功利性,低报负,低自尊,低自信,对成人和权威的顺从。西方:独立性,做事凭兴趣,非功利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价值,对成人和权威不盲从。两个事实:一个悖论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比白种人高5%;比黑种人高15-20%。19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华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数比犹太人少得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也少得多。自1901到2000年,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中,犹太人占一流教授的25%,华人只占2%。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人占60%,华人寥寥无几。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个人本位论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的观点不一: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的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2、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定。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等。基本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社会;2)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3)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长”代表人物:杜威观点:1)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别的目的”;2)主张“社会中心”、“学校及社会”。并非完全放弃教育目的,而是反对外加的、强制性的教育目的。(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1、含义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制约3、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途径。两种取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个人本位论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2.社会本位论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涂尔干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凯兴斯泰纳(五)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深入了解两种目的理论是对培养什么人的回答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人”并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个体,而是指具有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群体自我意识相对),从社会群体中分离和分化出来的“独立个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产生西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叶西欧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欧,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东西方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贵族阶层。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于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地。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但它抨击了封建主义、宗教神权对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因而曾促进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一批巨匠: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等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启蒙运动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17、18世纪。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就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它高扬理性的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主要思想:抨击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典型的个人本位论及其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代表人物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约翰·密尔、伯特兰·罗素、哈耶克、洪堡、沛·西能、爱伦·凯、小原国芳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泰勒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要观点教育应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本性不受恶劣社会现实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卢梭所讲的个人实为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抽象个人。儿童生来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具有自由、理性与良心的成分2.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要观点推崇个人的价值,特别推崇个体的自由与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价值信奉自由教育,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