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4页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AlfredWeber)是德国的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发表了《关于工业区位,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在1914年又出版了《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韦伯第一本著作纯属理论探讨,第二本则是结合实际的研究,论著于1929年译成英文版后,受到西方各国学者的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期的许多区位理论都或多或少的以韦伯理论模式为基础,而形成了各种学派。因此,研究工业区位理论时,首先要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前提韦伯在分析复杂的工业区位现象前,用抽象的方法做出“简单化的假设”,从而演绎出他的理论。韦伯的假设是把他认为次要的因素舍掉,视为一个常数,不引入模式。他提出的理论前提的假设是:①分析的地域单位是具有同一的气候、地形、种族、技术,在单一的政府统治下的孤立国。②在那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例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例如煤和铁矿)的分布。③劳动力普遍地分布在特定地域,供应的劳动力是无限的,每个区位的工资水平不一定相同,但工资是固定不变的。④消费地点是已定的,工业制品只能在一定的市场出售,消费量是已知的。⑤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直接运送距离与载运重量成正比。就是在以上的前提条件下,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受运费、劳动力费用以及集聚力这三个因子决定的理论。二、区位因子与一般区位因子体系韦伯认为,工业分布地理位置(工业区位)的选择决定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当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韦伯考虑到影响生产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是:①原料及燃料;②劳动力;③运输;④集聚;⑤地租;⑥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折旧;⑦借款利息等。对于造成某一生产地点生产费用节约的因素,韦伯称之为区位因子。韦伯把区位因子分为三大类:①对于所有的因子分为一般区位因子与特殊区位因子两种。前者指适用于所有工业的,如运费与劳动力费用,后者专指影响某种特殊工业的因子,如湿度对于纺织业,净水对于化学工业等;②对于影响工业区域分布的因子分为地方的区位因子和集聚(或者分散)的区位因子两种。如受资源或运费影响而引向一定的地点,就是地方区位因子的作用。对于工业向某一点集聚而取得利益,或因在工业集中区域内,由于地价昂贵,而引起工业的分散,韦伯称之为集聚(或者分散)区位因子;③第三种分类是按因子的自然、技术或者社会、人文的特性来区分的。韦伯在他的“纯理论”探讨中,比较重视自然、技术的区位因子作用。韦伯认为,对生产成本费用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子只有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三者。在三个区位因子中,他认为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定向起最有力的决定作用。劳动力费用的影响可能引起由运输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而集聚被归之为由于外部经济引起的向一定地点集中的一般区位因素,可改变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的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偏离”。这就是韦伯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也是他的理论核心。三、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韦伯对工业原料作了如下分类:①根据原料的产出和分布情况,分为遍在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和偏在原料(系指仅产在特定地方的原料,在地理分布上有严格的限制如铁矿石等);②根据原料转换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分为纯原料(如棉纱织成布,重量很少变比)和粗原料(指在制成品过程中失去一部或大部重量的原料)。通过分类,韦伯认为偏在原料和粗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大。为了明确工业区位指向,韦伯运用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耗用粗原料与制成品之间的单位重量比。计算结果表明,某一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指数如果大于1时,工业区位指向原料地;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时,则工业区位指向消费区;若原料指数等于1时,工厂既可建在原料地,也可以布置在消费区。第2页共4页韦伯在工业区位研究中还提出了区位重量的概念。区位重量是指运移每一单位的产品重量和原料重量的总和。如利用遍存原料生产,生产地和消费地在一起,产品重量为1,生产原料指数为零,则区位重量为1。因此,原料指数增大,区位重量亦随之增大,如原料指数为1/2时,区位重量为3/2,凡是区位重量小的工业则被吸引到消费区,而区位重量大的工业总是趋向于原料地。四、运输费用——原料与消费市场的分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韦伯认为工业生产中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有决定性影响,一个工厂的运费是由运进原料和运出产品的重量及与之相应的运输距离形成的,寻求到最小的运费区位,也就是工厂的合理区位。(一)运输定向,寻求最小费用点韦伯承认不同区位的原料和燃料费用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是为了分析简便,他把这个因素包括在运输费用内,即当某一点的原料和燃料费用高于另一地点时,就把这个点的区位视作远于另一点(其距离按运费推算)。韦伯就是根据上述决定性的因素用数学计算、几何图形的模式方法,求得各种合理区位。1.一个市场和一种原料的场合工业制品的需要地限于一个,且仅用一种原料生产的场合,有下述三种区位形式:(1)原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普遍存在着的场合,工业区位在市场。因为在市场区,不论原料和工业制品的运费均为最小。(2)原料仅在特定地区存在,而且是纯原料(指不减少重量的原料),工业区位在市场或原料地均可。(3)原料仅在特定地区存在,且为粗原料(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重量减损的物质),在这种场合下,工业区位应在原料地,可以减少大量运输费用。2.一个市场和两种原料的场合某工业制品的消费者集中于一个市场。工业制品由两种原料(R1和R2)制造的场合,其工业区位有下述几种形式:(1)R1和R2为普遍存在的原料时,工业区位与一个市场一种原料的场合一样,应位置在市场。(2)R1为普遍存在的原料,R2是市场地区以外的某个局部地区的原料,如同为纯原料时,工业区位在市场,因为耗费的仅为R2的运费,例如,位置在R2时,制品的重量为两原料之和,运费必然增加。(3)R1和R2皆为局部地区的原料,又是纯原料的场合,工业区位在市场。(见图6-1-1之1)因为两原料的运费合计以市场为最小。假如工业区位在R1或者R2时,不在工业区位的R1或者R2,从原料地到市场的运输距离必然增大而提高了总运费。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原料地通过另一个原料地的场合,这时连续通过的原料地和市场间的任何一点的总运费相等,工业区位在两者或两者之间均可。(4)R1与R2两种原料都是局部地区存在的原料,如果是粗原料时,工业区位的解法比较复杂。为此,韦伯提出一个区位三角形的模式。(如图6-1-1之2)设第一点是市场(M),第二点是R1原料的供给地(SR1),第三点是R2原料的供给地(SR2)。R1和R2在生产过程中均损重50%,各自年需2000吨。假如工业区位在M,一年间总运费(吨·公里),(a)就R1而言,从SR1到M为2,000吨×100公里=200,000吨公里,(b)就R2而言,从SR2到M为2,000吨×100公里=200,000吨公里,合计运量是(a)+(b)等于400,000吨公里。假如工业区位在SR1,它的运费(a)就R2来说,从SR2到SR1为2,000吨×100公里=200,000吨公里,(b)就工业制品来说,从SR1到M为2,000吨×100公里=200,000吨公里,合计运量(a)+(b)等于400,000吨公里。工业区位在SR2时,也是同样情况。若在区位三角形的SR1和SR2之间x点建立工业时,其运量是,(a)就R1而言,从SR1到x,2,000吨×50公里=100,000吨公里,(b)就R2而言,从SR2到x,2,000吨×50公里=100,000吨公里,(c)就工业制品而言,从x到M,2,000吨×87公里=174000吨公里,合计运量为(a)+(b)+(c)等于374,000吨公里。因之看出这个x点比位置在M、SR1及SR2点的工业区位的运量负担都少。工厂设在三角形内的x点上就是最小运费的位置。第3页共4页总之,韦伯区位三角形模式表示,从三角形三个顶角点M、SR1、SR2连到x点的直线(见图6-1-2),则连结到x点的直线长度与原料地SR1、SR2及市场M的引力成反比。假如,两种原料的重量减损率不同,而且需要量也有差异,这时工厂为了减轻运费负担,就靠近引力较大的区位建厂。也就是说,SR1到x点的直线短,表示SR1是引力最强的一种重量减损原料,为保持较低的运费,就应把工厂建立在靠近SR1点的x点的位置上。3.一个市场多种原料的场合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不只需要两种原料,而是多种。对于这种场合,韦伯应用区位多角形模式求解。(见图6-1-3)图上M为市场,其他SR1……SR4为原料、燃料或辅助材料。五点连成为五边形。从五顶点连线到x点,所划的直线长度也与运费成反比。这时x点是理想区位。SR1和SR2至x点的直线短,表示他们是重量减损最强的原料。对于更复杂的问题,韦伯用范力农构架表示(见图6-1-4)把重量相当于每一部分单位运费的砝码用在滚轴上转动的细线悬挂于该构架的边缘,并把每条细线的另一端连结在一起,代表工厂的x点所停的地方代表力的平衡,也就是生产成本最低点。范力农构架被认为是一种模拟机械力学的台式模型。对两个市场和两种原料地,三个市场和两种原料地等不同的场合,都可利用韦伯理论的区位三角形的变形(区位多角形)求解,确定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区位。(二)劳动力对运输定向模式的影响在工业区位的研究中,韦伯注意到了劳动力费用的地域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如在运费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工业区位,有可能由于劳动力费用的节约而得到弥补。也就是在所追加的运费小于所节省劳动力费用情况下,可使一个工厂企业离开运费最小的位置移向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从而使运输定向的工业区位系统模式产生第一次“偏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韦伯引用了等费线的概念。所谓等费线就是把生产成本费用相等的点的轨迹连结起来的线。(见图6-1-5)首先有单一市场M和单一原料供给地SR假定①原料或工业制品的每吨公里运费相等,以M或SR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韦伯称为费用等值圈。②原料是粗原料,重量减损50%,即制造1吨制品需2吨原料。假定工厂区位在SR时,从SR向M运输1吨制品要10个单位的运费(1吨×10单位距离)。若工厂区位在M,生产1吨制品需要2吨原料,从SR运到M的运费(2吨×10单位距离),是20个单位。工厂区位在x点上,原料的运费为8个单位(2吨×4单位距离),对制品来说仍要10个单位(1吨×10单位距离),总运输费用为18个单位。图中的粗线是18个单位点所连结的等费线。假如工厂建在y点,原料运费为13个单位(2吨×6.5单位距离),制品运费为5个单位(1吨×5单位距离),合计仍为18个单位。与SR相比较,18个单位的等费线的运费高于SR区位8个单位,从而是不利的。但是,其所以要把工厂建立在18个单位的等费线上,是由于生产每吨制品的劳动力费用的节约大于8个单位的运费。对于一个市场和两种原料的场合,仍然是先以区位三角形的运费最小点定向。(见图6-1-6)M为市场,SR1与SR2为原料供给地(皆为粗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均有50%的重量减损),设原料与制品的每吨公里运价相等,所以他们的费用等值圈是以M为圆心的表示单位制品运往市场的费用。由于两种原料都是损重的,而制品是纯的,所环绕SR1、SR2的费用等值圈的间距比环绕M的要密,P是运费最小点。假定在y点生产一个单位制品所需的劳动力费用比P点低2个单位,而为在y点设厂追加的运费小于2时,y是一个生产费用较低的位置。虽然P点的总运费为7,y点的总运费为9。连接等于劳动力费用节约额各点的线为临界等费线。图上表示y点在9的临界等费线之内,说明y点的总生产费用低于P点。韦伯的等费线模式被认为是区位分析的有用工具,不仅可引用于几个原料地和市场,而且也可引用于许多在费用上有空间差异的方面。(三)集聚对运输、劳动力定向模式的影响第4页共4页韦伯认为集聚的作用也会使生产成本费用节约,其经济利益是由于①工业企业本身的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集中的经济效果;②同一工业部门中工厂企业之间的协作;③企业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因此韦伯所指的集聚不是一般工业的集合,只有为了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