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全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方案背景】制定本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意见》提出,上海教育经过3到5年的努力,要基本建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各环节互为联动、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实现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著提高、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意见》提出,建设高中与大学教育相衔接的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鼓励高校与有条件的高中共建课程、共享课程及有关实验实施,共同制定校本课程建设标准及评价标准,高校帮助高中教师开展专业研究。◆《意见》提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督导评估。以学校发展型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突出对学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能力评估,加强对学校创新素质培养环境建设的引领,重视以全体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的学业成绩、态度、能力评价。关于交大附中与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上海交大附中作为上海名校之一,在2005年就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在走向现代教育的过程中,以“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内实外名,在弘扬传统中求发展,力求让每个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发展。目前,学校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力图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根据上海市教委有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提出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构想。一、开展与交大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与优势分析(一)具有培养创新人才思想一致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思想,并在建立新型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方面做了诸多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关注对有特长学生的潜质开发与培养,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和高能力为目标,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二)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经历和办学机制一直以来,学校注重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早在1992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开设“交通大学预科班”,与交通大学进行有效衔接。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直接向大学输送人才等方面做出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尤其是对课程设置作了调整,“交通大学预科班”用5个学期学完6个学期的课程,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在大学部的支持下,学校自编了与交大理工科专业密切联系的新教材,在数学、信息技术、外语等学科方面进行延伸,着力于培养拔尖人才。几届“预科班”的开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交大附中被社会誉为“准大学生的摇篮”,学校向交大、复旦、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了大量人才,也积累了培养“双优”人才的宝贵经验。作为四校之一,曾参与上海招收理科班的尝试,在理科班的教学模式中,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训练之外,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科技等领域,对学生进行高一层次的训练,引发其对未来专业的兴趣和探索。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大学资源,组建“交大附中校友讲师团”、“大学教授专家讲师团”,通过授课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为培养创新人才,学校还进行了深度开发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尝试,使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01年开始实施的“课题式综合学习与实践”的方案,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求知欲和鉴别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具有依托交大优质资源的联合办学优势长期以来,学校的规划和发展一直得到交大的支持,交大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为我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我们提供前沿科学的学术资源。目前,我校和交大校园网实现了网络链接,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我校对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办学方法的探索是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又一优势。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想和号召,努力参与到这一改革性的工程中来,力图参与改进目前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的现状,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与实践活动。从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的框架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提出我校的设计方案。二、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框架(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广博与专长相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储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品德;其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求异求新的思维,这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征服自然的原动力;最后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的禀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着力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自觉培养创新艺术与创新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学做创新的主人。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入手,在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同时,着力增强教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树立勇于创新的教师典范,甘于奉献的教师楷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严谨求实的教学氛围。(二)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象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学校计划从各初中学校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追求理想和真理不屈不挠精神的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通过高中三年的培养,使其创新品质能得以显著提升,并能形成一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同时,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选拔在初中阶段已显现出综合能力较强、创新潜质突出、有特长的学生组成“交大创新实验班”,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使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得以显著提高,为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和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三)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1、“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指导思想】构建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适度平衡的课程体系;依托交通大学和社会力量,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重视教学的个性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实践能力、规划人生职业理想。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持续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构建一个基础厚实、开放度高、选择性广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教与学,在高选择性和现代性的课程设置前提下进行教与学,在各学科结合交融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教与学。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采用三大模块表1:三大模块模块Ⅰ模块Ⅱ模块Ⅲ通识教育模块科学素养培育模块人生规划模块基础性学科、人文素养、现代管理知识等。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基本理解、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基本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正确理解社会实践、责任感教育、择业与创业理想教育【通识教育模块】以基础性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在基础教学的领域,我校拟保留传统的国家课程,以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必备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二期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适当减少这部分课程课时总量,控制集中授课时间。学校通过开设精品课程加强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学等领域加大一定的教学力度。学校关注学生的领导与团队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制定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拓展训练。【科学素养培育模块】以自主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设置相关拓展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努力把探索、创新、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目前我校已根据学生需要开设的拓展课的精品课程有《动手学化学》、《数悉欣赏》、《计算机AP课程》、《LEGO机器人技术》、《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活出精彩的生命》等等。学校通过已建立的“交大附中校友讲师团”、“大学教授专家讲师团”、“学生家长讲师团”,或聘请交通大学教授、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授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校内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校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纳入综合能力的测评。【人生规划模块】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学校搭建全方位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在市信息委资助下,学校正在构建和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发展规划”信息系统。其目标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心理、能力倾向等进行测评,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进行预测,帮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课程和自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升学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所需的知识结果和要求,帮助学生设计课程方案和学习策略,让学生了解各专业对学生因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形成专业志向的基础上,指明自主发展方向,。同时让学生了解各大学所培养的名人,了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学生树立人生榜样。此系统可以发展为区域性共享的,伴随学生人生发展过程的信息系统——“生涯发展规划平台”。通过“人生规划指引专题课程”、“从中学走向大学”“择业与创业”等课程开设或讲座,让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在中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另外,充分运用已搭建的“模拟社区”这一平台,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建设和完善“学生模拟社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学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2、“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高中课程为必修课,创新人才培养课程采用微型选修、短选修、长选修、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选修。(见表2)表2: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备注:“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比例大致为2:1。高一年级以微型选修课、短选修为主,注重人文素养教育。高二年级增加长选修课和社会实践,注重科学素养教育。高三年级以微型选修课为主,注重人生规划教育。微型选修即讲座(每次2课时);短选修(每周2课时,一学期共计32课时)每学期每位学生可以选4轮不同的课程(项目),每门课上4周,共4个轮次。长选修(每周2课时)一般采用一学期一选的模式。这些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对学科的认同感,帮助学生由对学科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志趣进而再转化为志向,作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学习和研究。(四)与交通大学联合创建“交大创新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为了实现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校要充分利用交通大学的资源,闯出一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创建“交大创新实验班”即从初中学校中选拔一批苗子,联合交大,共同培养,然后直推进入交大深造。1、“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送学校对“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送采用“下延上接”的模式。对“交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学校力求从一般意义上的“尖子”选拔与再加工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尝试一种新的选拔模式。主要通过上海市搭建的各类中学生科技竞赛、科学实践活动等平台(见表3),从中选拔一批综合能力较强、创新潜质突出、具有特长的学生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