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人体的健康需要健康的饮食来维持。饮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合理的膳食调养,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引起疾病。饮食在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前提,而均衡营养又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即为“食疗”,若将药物与食物结合应用,就是药膳。《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素问·五藏别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这是讲根据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合理进食,可以保证身心健康,否则致病。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先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中,对于如何选择食物、如何做到合理膳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身体健康的根本,来源于饮食。食物既能扶正,也能祛邪,掌握正确的饮食疗养原则与特点,对于防治疾病、健康长寿是非常必要的。一.饮食与致病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饮食不当,致生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五脏),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饮食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肥胖病、高血压、脂肪肝等。1.饮食过量:过饱,指饮食太多,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则会损伤脾胃。由于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则可出现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泻下臭秽等,所以《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饮食不足:过饥,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进食不足,以致气血化生无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间长久,则脏腑机能衰弱而为病。若气血衰少,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退,又容易继发其它病证。《灵枢·平人绝谷》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产生饮食不足的原因可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或是营养不均衡所致。《饮膳正要》强调: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3.饥饱无度:饮食水谷是气血生化之源,饥则气血生化乏源,久则气血亏损而为病。饱则致生一系列疾病。根据现在的研究和认识,如常吃夜宵易引发胃癌,因为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又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可能导致胃癌。4.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饮食营养不均衡,搭配上不合理、不科学,如不控制饮食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病。如吃夜宵是一种不良饮食习惯,而晚餐的食量也宜适当控制。饮食与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肠胃疾病等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应注意饮食的调摄。5.饮食偏嗜:不同的饮食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不同,所以饮食过于偏嗜,可产生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在摄取饮食物时,要强调饮食物的均衡,《素问·五脏生成》还说“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等就是因为违背正常的饮食结构导致疾病。《素问·生气通天》“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些就是因饮食不合理所导致的病变。6.寒热不适:寒温适度是指饮食的寒热应该适合人体的温度。寒温适度,既无太热亦无过凉,才能为脾胃纳运水谷提供必要的条件。《灵枢·师传》指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饮食养生之所以要强调寒温适度,是因为寒温不当除损伤脾胃,影响运化、气血生成外,也有可能伤害其他脏腑,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形寒寒饮则伤肺。”7.饮食不洁:就是进食不洁的食物,如饮食霉变、过期、变质、病菌污染、农药残留等,如不干净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病,导致吐泻、腹痛或下痢脓血等。亦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再如水果腐烂部分后,各种有害物质可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这样的水果吃下去对人体有害。二.饮食与防病健康食物是防治疾病的基础,人类有不少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等,都与饮食摄入相关。根据饮食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素问·评热病论》说“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这是讲因饮食能与不能而预后不一样。《伤寒论》更是根据饮食推断疾病的转归,如“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41条),“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339条),“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383条),“……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333条),这些记载提示在应用食物时要采用相应的对策。1.控制体重:蔬菜、水果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从而降低能量摄人,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可降低肥胖病的发生率。注意膳食平衡,特别要增加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中的比例,对预防超重和肥胖是有重要意义的。2.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物可影响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适当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可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3.预防糖尿病: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可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这与其含膳食纤维有关,因为膳食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反应。4.防治便秘: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由于膳食纤维吸水,可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增加排便频率,降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故可以防治便秘。5.防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通过时间,有利于防癌,抗癌,现在研究认为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食管、肺、胃、结肠、直肠等癌症的危险性。深绿色的蔬菜和深黄色的水果维生素A和C的含量较丰富,应多吃。另外,多吃深绿色的蔬菜对抑制结肠、直肠、胃和肺癌的扩散有一定的作用。应当少吃腌制和熏过的食物,如香肠、火腿等,因为这些食品会产生某些致癌物质。6.绿色蔬菜防多种疾病:绿色蔬菜吃得越多,患关节炎的可能性就越小,并能保护眼睛,爱吃蔬菜的人,通常较少吃蔬菜的人患病率要高。此外,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牙出血、牙龈发炎;吃鱼防治哮喘等等。三.饮食与诊病《素问》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饮食对于疾病的发生、转归具有密切的联系,诊察疾病,对患者的饮食情况也是需要考察的,以免造成误诊。下面略举几例来说明此问题。1.察胃气:根据饮食情况来诊治疾病也是一种诊断方法,如固护胃气是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的,胃气盛衰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伤寒论》就专门提出了借助饮食以判断病势进退以及胃气存亡的方法,如“……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332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根据胃气的盛衰来判断疾病的死生。2.辨寒热:中医认为渴欲饮水者多属热,寒多不用水者多属寒,这是《伤寒论》据饮以辨寒热的一般规律,如“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372条),据食以辨寒热有指导意义,如“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6条)这就明确指出了消谷引食是胃热,不能消谷属胃寒。3.辨病位:《伤寒论》中据饮食情况判断病位,或言病属何经,或辨病位高下,如“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食谷欲呕者,属阳明……得汤反剧者,属上焦”(245条),“自利而渴者,属少阴”(282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此胸中实”(324条),“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354条)等等。4.辨疾病:许多疾病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①食量少:平日饮食正常,若突然食欲不振,见食生厌,尤其是见到油腻食物恶心,身体困倦,乏力,可能是患了肝病。②食量多:食欲旺盛,容易饥饿,但身体反而消瘦,兼有口渴、多尿,可能是得了糖尿病;若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减轻,伴倦怠,乏力,怕热,易出汗,易激动,面部常潮红,突眼,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③恶油腻:食欲正常,而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部,很可能有胆道病患。④恶食味:经常食欲不振,见食生厌,大便失常,或腹泻,或便秘,或大便时溏时干,是脾胃功能受损。⑤腹下坠:食后腹胀加重,平卧减轻,嗳气、胃痛,偶有便秘或腹泻,体型瘦长,多是胃下垂的症候。此外,当进食过剩,出现吞酸、嗳气、胸闷腹胀或腹痛等症状,多为伤食,而暴饮暴食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烧,可能为急性胰腺炎等等。根据进食情况来诊断疾病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四.饮食与治病药以治病为务食以养生为主,俗话说:三分吃药,七分调理。饮食是否合适,对疾病的痊愈有很大影响,饮食与治病的关系,以饮食调理是上策,以药物治病是下策。饮食是常年性的,医药则是临时性的,注意饮食调理,配合药物医治,全面照顾,比单用药物治疗效果要好。1.治疗旧病复发:所谓旧病是指既往有病,通过药物可以防止和治疗这一类的疾病,如各种慢性炎症,有时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用食物却有明显的作用,这是食物的优势。2.治疗慢性病:药物治疗疾病,作用迅速,但某些慢性疾病,采用科学饮食,可得到有效根治,缩短病程,减少用药,提高疾病治愈率。3.攻克顽疾:如糖尿病,如果不控制、节制饮食,必定会加重病情,其他如心脑血管病,结核病,乙肝病等,均与饮食有密切地关系。在应用饮食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辨证施膳:即根据不同病情、证候、体质、健康等情况,加以辨证分析,有区别地选择食物。因人施膳:饮食调治要结合个体差异应用,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采取不同的饮食疗养的原则。因时施膳:四季气候的变迁,饮食要因时施膳,如夏季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宜常食西瓜、西红柿等祛暑生津之品,而冬季寒冷,人体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应多食温热的饮食,如羊肉、韭菜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意思是告诫人们,用寒凉的药物治病,要避开寒凉的气候,用温热的药物治病,要避开炎热的季节,饮食也同样如此。因地施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饮食习惯来考虑饮食原则,即为“因地施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故宜多食温热性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热量,抵御风寒。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应采用不同的食物来调养。平衡膳食: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为方便起见,根据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特点,均衡的摄取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合理、膳食平衡,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总之,药以治病为务,食以养生为主,饮食与治病的关系,饮食是本,当患有某种疾病时,食治应为先。一、论文内容(一)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二)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三)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四)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