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成长理念及要求事项—吴希蓝为什么是3岁而不是4-6岁任意一年上幼儿园?这是因为3岁开始,孩子面临着一个成长的分水岭。孩子要懂得照顾自己,建立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不能再像在家里那样吃喝拉撒睡只靠哭笑就有父母来服务。这种转变是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因为孩子能否走出这种“自我概念”(觉得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决定了其社会化的水平。而且社会化的过程,正是许多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一、能力培养:1、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或者认为是站在别的角度看世界能力。区别了你我他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技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观察世界:“爸爸很困了实在不能再陪你玩了”;“妈妈找了半天没找到你,你知道妈妈有多着急吗”;“你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你看,你都把人家打哭了”。3~5岁的孩子,只有学会了站在别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领会上面这些苦口婆心的话。我们把孩子们带到实验室,实验室的桌子上摆着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上面画着红十字,一个盒子没有画任何东西。我们问了小朋友这样一个问题:“叔叔现在要找个创可贴,小朋友,叔叔应该在哪个盒子里找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指向了画了红十字的那个盒子。我们当着孩子们的面打开了桌上的两个盒子——有红十字的那个空空如也,什么都没画的那个里面放着一打创可贴。我们合上两个盒子,换了一个人来问:“阿姨现在要找个创可贴,小朋友,可不可以告诉阿姨在哪个盒子里找啊。”如你所料,孩子们纷纷指向了没有标识的盒子。而后,由第三个实验者带着一个玩具熊走进实验室,把玩具熊放在小朋友旁边的椅子上面向两个盒子,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你好,这是我的朋友胖胖熊,他是来找创可贴的,你猜猜,他现在认为创可贴在哪个盒子里?”绝大多数三岁的孩子会指向没有标识的盒子,但是四岁末期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指向那个画着红十字的盒子。这个实验很典型地说明了,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学会了站在别的角度看待世界与问题,而这,恰恰就是社交功能与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过家家的时候,就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即站在另一个角度展现角色与约束行为。上个月,我陪着我老婆去产检,碰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要抽血,他的爷爷奶奶死死地把孩子摁在护士面前,孩子一个劲儿地因为恐惧而哭闹——也许是因为急中生智,他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在抽血大厅里大喊了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人们哄堂大笑,我跟我老婆也不禁笑出了声。我跟我老婆说,这孩子聪明,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了可以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了。有个幼儿园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在处理一个小班孩子乱丢玩具的行为问题时,孩子还没等老师发问就自己哭着承认错误了。这个现象其实是很了不起的。说明这个孩子的角色取替能力发展得很好2、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为一种理解与感受他人想法与情感的能力)这是亲社会行为的根基,也是减少校园暴力与社会犯罪率十分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具备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能够假设自己是受伤害的一方,并且感受到受害方的痛苦,便会立即停止伤害他人的行为。同理心也是高情商者必备的能力,一个可以成功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是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来让对方感到舒适与轻松的。所以,将对同理心的培养加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3、合作(我可以和别人一起完成)4、分享(我需要向别人敞开自己的世界)5、自控能力以“延迟满足”为首的自控能力。这个能力号称是绝无仅有的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预测孩子未来成功与否的心理能力。这个能力,3岁以下的孩子就不要多奢望了,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表现的——但是一过了3岁,这个能力在人群中会出现了像身高一般的极为分散的增长。有的人自控能力在短短两年内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有的人却长进平平。不同的孩子们选择的自控策略不同,有的会刻意转移注意力,有的会到房间的其他角落高声唱歌,有的会进入自言自语的状态自己给自己打气。自控,归根结底还是对情绪的把握和对逻辑的觉知,它只是一个对孩子而言具体的困难情景,面对这种情景,自控的表现好坏,的确算得上是对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多个方面的一种综合考量、6、你我有别能力比如我举个事例,我十五岁的时候,我二姑的女儿三岁。我还清晰地记得彼时我们兄妹的一次对话。我指着我二姑说:“这是我二姑,“你我无别”的心理发展阶段——“我是想吃也爱吃零食的,所以你也是想吃也爱吃零食的,那你要吃哦。”——至于当事人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在孩子们的心中,不重要也不明白。在这个阶段,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完成“你”、“我”、“他”三者的割裂,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感受,每个人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赢得该有的尊重。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就是不能很好地看待“他者”,没法对其他的生命个体感同身受,更谈不上向外界辐散关爱,长大了就更可能变成了拿浓硫酸泼熊的人。而一些到了别人家就乱翻东西,毫无礼节的熊孩子,也是不能很好割裂自身与环境,在意识中仍然认为我即环境,环境即我——怎样主宰都可以。7、集中注意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之一学会专注,或者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他;孩子在表达的时候,请放下手里的事,专注地倾听;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因为把家弄得乱七八糟给我们带来麻烦,而制止他;投入、倾听、创造力、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啊!很多人可能会以为,那在家也一样有行为习惯的培养啊。只能说环境和角色不合适。幼儿期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在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变化。掌握能力,专注力都会有所提升。在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心态和习惯的培养。二、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也很重要,这些都是为以后成长打好基础。1、主动解决或者寻求帮助的习惯;面对挫折孩子应该有合理的反应,可以尝试解决,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切勿让孩子遇困难就烦躁就哭闹。2、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以让小朋友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或者游戏,但是要牢记任何一个游戏只要孩子有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就会从多方面获益。而本身的培训或者分数都不重要。三、一年的学习下来最终需要达到的结果1.绝大部分时候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2.对常见危险有基本认识,了解基本防范方法。3.仍旧有好奇心,并且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好奇心。4.对规则的认识。群体中存在规则,不同的群体之间可能有不同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遵守规则。了解并遵守基本社会规则。5.基本的理解吸收学习能力。6.合理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7.一定程度的表达和复述能力。一定程度的沟通和交友能力。8.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如:拼音和一定量的识字。基本词句的意思。了解并会掰手指头数数从一到十。9.自信心——喜欢自己的样子、性格、能力。10.独立性——学会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11.人际交往能力——不伤害、不妨碍别人;和别人相处时快乐、融洽;和自己相处时,也自得其乐。12.挫折抵抗能力——失败是很正常的事,做的不好是因为缺少练习。我相信我有能力越做越好的。13.自律——我相信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我也可以做到。14.情绪管理——高兴时,我乐于和大家分享;有不舒服的情绪时,我知道有很多方法来排遣,不是只有摔东西和骂人这些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方式。四、家长需要转变或者需要注意事项:1、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学什么内容,而是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儿童学习。因为儿童最开始习得的这些学习方法,会影响其余后的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坊间很多砖家叫兽号称不要儿童背诗词啊,做数学题呀之类的,我觉得这些都是避重就轻。如果方法得当,儿童可以在背唐诗宋词的时候,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可以教儿童认识方位词,上下里外,可以认识鸟类,用其他鸟类名词来替换“黄鹂”“白鹭”,引出对大自然中雪山的认识,进而比较雪山和其他山的区别,一起探索“为什么雪山的雪不融化?”这又引出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还有交通工具“船”,可以通过问小朋友“为什么古代人去很远的地方不坐飞机、汽车?”引出他们对交通工具选择的了解和认识。唐诗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画面感,但是又不会局限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让儿童自由作画,自己增加或者减少诗词内容画一幅画,并给小伙伴或者父母介绍自己的画。所以,教学内容,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尤其是成人引导儿童思考的提问技术(inquiryskills)。2、说数学在学前教育时期非常重要。因为早期的数学能力可以培养,在6岁后因为形成思维模式,所以会影响儿童后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多人会觉得数学成绩不重要,但是研究显示,数学能力影响成人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为数学能力是显示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能力等等。而6岁之前,数学的思维是可以培养的。早期数学能力的培养,更多是从认知发展上的进行培养,主要是以建立数学概念。比如,2岁时期进行的颜色、形状的分类和配对,3岁时期进行相同物料的分类和pattern的规律总结,4岁时期进行数的规律的探索,5岁进行的简单运算等等。数学最难培养的地方是因为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靠儿童自身摸索出来的,而不是成人能够主动改变的。但是成人的作用也很大,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让儿童到达形成自己思维的点。3、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4、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5、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7、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8、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9、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10、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11、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12、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13、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14、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15、学会幼儿园能让孩子吃点苦头这些的苦头不是说惩罚之类,而是让孩子的诉求并不能马上得到满足。往往想做什么不是就能做什么的,想要什么也不是就能想要什么的。往往很多时候,父母肯定做不到这点,但老师可以哦。甚至乎,有的老师很擅长运用这种“整人”的策略,让孩子接触到“人性丰富的社会”(你懂的)。有人可能质疑,那幼儿园这样做不是违反职业道德吗?话说,在孩子这个水平,也就只是让他(她)经历一些心理感受的过程而已。真正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但你能否认,人长大的过程不就是要学会处理和极品人渣的相处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适当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接触这些,也是成长的任务之一。因此,很多幼儿园的很多水平很差的老师,在这点上算是做到了锻炼孩子的挫折感。长大后他就知道,“人生难免遇到几个人渣,眼前这点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