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七、八章解读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1静脉炎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7.4导管堵塞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6输液反应7.7输血反应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1静脉炎7.1.1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条款静脉炎危险因素1.静脉穿刺、导管留置或导管移动造成机械性刺激或损伤2.刺激性药物、高渗药物会引起血管壁的化学刺激3.消毒剂未待干引起皮肤局部的化学刺激4.没有执行无菌原则和手卫生易造成静脉导管感染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根据静脉炎分级标准对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跟踪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静脉炎分级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1、PVC立即拔除2、暂时保留PICC,尽早对症处理,如热敷、喜疗妥3、患肢抬高、避免受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4、加强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做好患者宣教指导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2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7.2.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解读根据药物外渗的标准来准确分级,给予正确处理条款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1.药物外渗危险因素:选择静脉细小、脆弱以往多次静脉穿刺、刺激性药物输注导管固定不正确、头皮刚针输液病人精神改变或感觉缺失2.症状:疼痛、发红、肿胀、无回血、患处感觉不适3.后果:皮肤脱落、发疱、组织坏死、肌腱关节损坏解读解读-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临床判断级别临床表现0没有症状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皮肤发白,水中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皮肤发白,水中范围最小直径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皮肤发白,水中范围最小直径15cm,皮肤紧绷,半透明状、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呈凹陷型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疼痛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药物外渗临床表现属于4级预防措施1.根据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2.牢固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宜使用弹力网状绷带3.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4.穿刺部位上方衣物不宜过紧,避免静脉内压力过高5.注射药物前确定导管在静脉内6.输液速度适当7.告知患者不要过度活动输液侧肢体,处理措施1.用空针尽量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2.拔除静脉导管,不宜过度压迫穿刺部位;3.抬高患肢,减轻水肿;4.保持水疱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直径大于2cm水疱,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保留表皮;5.不要在外渗的肢体远端再留置导管;6.等张、非酸性或碱性溶液,给予热敷、硫酸镁湿敷、中药外敷、局部封闭等。7.特殊药物根据药品说明书,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冰敷或采用合适的拮抗药等。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条款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7.3.1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解读1.静脉血栓形成的判断:血管超声可确诊肢体、肩部、颈部或胸部的疼痛、水肿、外周静脉充盈2.患肢制动避免血栓脱落3.操作时降低血管内膜损伤,降低血栓发生4.请血管外科会诊,注射抗凝药物37条款7.4导管堵塞7.4.1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7.4.2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解读1.导管堵塞分为药物堵塞和血液堵塞2.导管堵塞后强行冲管,有导管爆裂的风险37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条款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解读1、拔除PVC,重新穿刺,并更换输液系统2、保留PICC、CVC、PORT,中心血和外周血同时抽血培养,根据报警时间(中心血比外周血早2h)判定是否有导管相关性感染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6输液反应7.6.1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解读1、根据输液反应类型(空气栓塞、肺水肿、发热反、过敏反应)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做好不良事件上报条款37第七章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7.6输血反应7.7.1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做好抢救准备,保留余血,并记录7.7.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进行抢救解读1、根据输血反应类型(容量负荷过重、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做好不良事件上报条款37第八章职业防护8.1针刺伤防护按GBZ/T213执行8.2抗肿瘤药物防护条款8.2.1配制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制解读生物安全柜分级:1.II级A型:70%气体通过高效空气颗粒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30%气体过滤外排2.II级B1型:70%气体过滤器外排,30%气体经过滤再循环3.II级B2型:无循环气流,100%外排4.III级:被设计为不透气的密闭结构,整个安全柜内处于负压状态,所有气体均通过高效空气颗粒过滤器过滤排出5.II级和III级生物安全柜对化疗防护都有效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条款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解读1、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尽量避免药物溅洒或溢出的发生,但并不能够绝对避免意外发生,做好防范和应急2.在HDs储存、转运、配置和给药的任何区域都需要备有溢出处理箱(ONS,2012),确保应急时使用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378.2.3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条款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手套问题1.首选无粉手套,粉末颗粒会吸收抗肿瘤药物的污染物,增加皮肤接触的可能性2.聚乙烯(PVC)、乳胶手套可以提供保护,但注意乳胶过敏3.推荐带双层手套,PVC手套在内层并且戴在防护服袖口里,乳胶手套在外层并且覆盖在袖口外层37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8.2.4给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标准条文2013年报道,30家美国医院研究结果,使用密闭式输注系统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条款8.2.5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容器中解读1.必须放在合适的容器中并封口,保证不发生泄漏2.容器必须标识,以表示细胞毒废气物的存在3.在所有HDs容器贴上醒目的标签,以显示其有毒的特性(OSHA,1995)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8.2.6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a)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b)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c)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第八章抗肿瘤药物防护1.用吸收垫或泄漏控制枕拭去液体。用湿的吸收垫拭去固体颗粒(ASHP,2006)2.污染处先用洗涤溶液后用清水顺序从污染最轻到污染最重区域,彻底清洗(ASHP,2006)3.漂白剂(5.25%)可以中和大多数药物,但漂白剂有毒蒸汽和腐蚀性,临床一般不使用4.皮肤暴露,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ONS,2012)。眼睛暴露,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OSHA,1995)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随着发展不断更新•每3—5年修改一次•考虑全国不同医院•先进性与普及性并存展望未来前景美好!国际先进接轨标准体系完善护理专业进步造福广大患者N中国静脉治疗管理质的飞跃感谢聆听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