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人体内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它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正常5000—10000/mm3。一、种类及特点根据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把白细胞分为两大类:有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时各种白细胞数目保持一定比例,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情况下数目如下:白细胞种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杆状核分叶核数量比例(%)1-450-703-50-125-402-8疾病状况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都可发生改变。常见白细胞的形态比较种类直径(um)核核形染色质胞浆中性粒细胞10-15小分叶粗颗粒多,细小,均匀,染紫红色嗜酸性粒细胞13-15小分叶粗颗粒大,整齐,均匀,染橘红色,充满胞浆嗜碱性粒细胞10-12小分叶粗颗粒少,大小不均,染蓝黑色,常盖于核上淋巴细胞6-15大圆形,肾形粗糙,成块透明兰色,无颗粒,或偶见少数粗大而不均匀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15-25中肾形,马蹄形,有折叠疏松,网状半透明,灰兰色有细小尘土样,嗜天青颗粒,弥散于胞浆中。二、白细胞的功能①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吞噬和消化侵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各种坏死细胞,包括衰老和受损红细胞.是机体防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内溶酶体丰富,并做变形运动。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在组织液内游走(趋化性)。如果白细胞的的溶酶体释放的酶量过多,不仅能杀死和溶解细菌,本身也将致死,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细菌分解物一起成为浓液组成部分。②嗜酸性粒细胞: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当机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有人认为她和机体的过敏性反应有关。③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肥大细胞相似,细胞颗粒中能合成组织胺和过敏性慢作用物质。组织胺: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与人过敏反应有关。过敏性慢作用物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哮喘。总括起来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寻麻疹,食物过敏等各种反应,同时又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聚集这一局部。④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T细胞:骨髓中生成的淋巴系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血液中80-90%淋巴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成B细胞,多集中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参与体液免疫—抗体免疫。⑤单核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后,便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等三、白细胞测定临床意义(一)白细胞增加: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超过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可以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临床常见为淋巴细胞增多症。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生理性:如饭后和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和疼痛后等、妇女经期及妊娠等。病理性:(1)急性感染:某些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毒)引起的感染;(2)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3)组织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烧伤等。(4)急性失血及贫血(5)急性中毒:如化学毒物及药物中毒、尿毒症等。(6)粒细胞异常增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7)其他:如脾脏切除后。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0.4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与许多疾病有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3、白血病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侵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⑴病因: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已肯定是由人T细胞病毒-Ⅰ引起的放射性核素:其致白血病的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化学因素:(如烷化剂、细胞毒药物)及化学毒物(苯)可诱发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7%。其他血液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淋巴瘤等最终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⑵分类:按病程缓急及白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自然病程约半年以内。骨髓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增生为主,正常造血受到抑制的恶性疾病。成人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较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发热及白血病细胞侵润各器官、组织引起的症状、体症。按白血病细胞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多发于十岁以前儿童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起病及病程经过缓慢,比较成熟及成熟细胞增生为主。(二)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细胞计数4.0×109/L;当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其绝对数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⑴原因:理化因素所致骨髓抑制:如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等。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症。恶性肿瘤侵润骨髓。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如肿瘤化疗后、血液透析、脾功能亢进等。⑵临床表现:头晕、乏力、四肢酸软、低热等,易感性增加。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