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交流材料:_“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实施方案0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张启好(拟定)一、问题的提出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近十年以来,各学科相继推出全新理念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小学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概述当前数学教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3、练习封闭,缺少层次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同时课堂练习基本以书本为准,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标准化答案,模式化解题策略,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4、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育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落实到一点,更为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做学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提出“有效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练习,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系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即有效地促进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有效的。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课题的研究对象:3-6年级全体学生。三、当前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等。这些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儿童学习发展特点的探讨,归纳总结以下理论(包括最新国家最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并讨论本研究的价值。(一)当前理论研究现状1、建构主义认识论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是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作为当前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其主要思想表现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下,借助自己的努力,以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过程,知识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获得,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必须注意的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建构主义认识论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2、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叫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它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通过亲自参与操作、活动、游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节;主动地感受经验获取知识。3、有意义学习理论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的观念相互发生了影响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因此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4、有效教学的理念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它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它主要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还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等。因此,有效教学理论主要强调教学的本体功能,它认为教学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我们归纳为4点如下: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综上,当前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了有效地学习,有效地被组织,教师是否在课堂中实施了有效地课堂教学(课堂练习)。(二)研究价值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新课程更强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实践里,发挥课程练习的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服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数学教学,出发点就是“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种精神,我们认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本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1、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教学理念的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新思考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作用。如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以前同年龄的学生有了巨大改变,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准备从课堂练习这一层面,探讨出“有效练习的途径”,旨在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四、研究内容和目标练习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