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象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也出现了贫富分化,这种贫富分化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的变迁,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率之间的变化。而中国现阶段改革的本质也是关于人们利益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强调效率优先的分配,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我国的贫富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中国现阶段出现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已经向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同时也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和出现暴富阶层的现象,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不容忽视。在测量贫富差距问题上有几个标准,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前为0.160,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而现今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60以上,超出了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的中等贫富差距程度;从五等分法来看,中国20%的最富有家庭占全部个人收入的50%以上,20%最贫穷家庭占5%以下,而美国20%最富有家庭收入不足全部收入的一半;从恩格尔系数来看,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都低于15%,是极富裕国家,而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则在53%以上,恩格尔系数偏高,说明中国的贫困阶层的比例较大。按这三种社会分层的指标来划分,中国的总体社会分层结果都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中间阶层太小。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人口主要是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并且这个阶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而是凭借权力、非法手段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造就的。我国的中间阶层从其目前情况看来仍处于一种代际更替的过程中。而低收入阶层则是人数众多,在收入上徘徊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在阶层分化进程中被甩入社会的底层,在社会结构上与其他阶层之间开始出现“断裂”。在当前,我国贫苦阶层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两大群体。城乡合计将近1亿人处于贫困状态。目前,在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低收入职工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和城镇,由于低收入的生活状态相同而且集中,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开始显露。他们为了改变低收入的贫困状况,开始出现了内部认同和组织群体行为的征兆。尤其是当今一些富有者斗富摆阔、肆意挥霍的现象,极易使贫困群体产生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和敌视心理,进而引发犯罪等越轨行为。富裕阶层是当今贫富分化中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定期公布全球富豪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指名道姓地统计出中国大陆17位拥有亿元以上资产的富豪,这17位富豪的资产总额超过41亿元,与大陆某些贫困省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相上下。近期有人测算,我国目前百万富翁有300万人,亿万富翁超过1000人,拥有十几亿、几十亿财产的富翁已经出现,百亿富翁即使尚未出现,肯定也为期不远。这些事实表明,当今中国富裕阶层的队伍正在壮大,所拥有的财富已经相当雄厚,他们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正逐步扩大。在开放型分层体系中,因个人活动或努力而实现社会流动的概率是很高的,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后,因个人努力而实现的社会流动变得更为突出。应当认定,当今中国率先进入富裕阶层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作出了贡献而实现的。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1.分配原则的变化当前,我们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这不仅使分配原则更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正式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必须看到,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条件是不一样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居民所得的非劳动收入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就拿企业家赵薇的成长经历来说,随着她的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她能获取财富的途径就会越来越多,聚集财富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是一般演员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造成收入的多寡不同,无疑拉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2.国家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区域经济梯度开发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加之东部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其获得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分配上实行了灵活多样的工资奖金制度,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而在同一时期,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这种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从而使收入差距随之拉大。在农村,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差异,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这些改革政策也是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3.市场经济的弊端市场经济是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又具有导致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会使各种利益主体的收入趋于分化,从而形成一种“马太效应”: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一些个人承包的大企业,因使用国家几十年巨额资金投入所形成的庞大固定资产,使得这些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同等经营水平和经营环境下,生产成本较低,从而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而那些规模小、设备陈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者将被淘汰,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矫正市场弊端的能力还比较差,宏观调控措施还难以全部到位,会致使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非法手段,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4.社会保障的落后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对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几乎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甚至一些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是国家长期执行偏向工业的政策造成的,从而使城乡居民、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了缩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三、解决贫富差距的措施:(1)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应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减少低收入人群,提高贫困者收入的有效途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需要从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两个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从拓宽就业渠道角度看,政策取向应该是: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动计划。具体而言,一是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潜力,发展多种经营,盘活企业闲置资源,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减少社会的下岗人员;二是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尽可能兼顾能够有效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四是拓宽国内跨地区劳务市场和国际劳务市场。(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机制,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实质和功能都是为了解决在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而引起的社会贫困以及社会发展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具有安全阀、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当前,在解决贫富差距这个难题时,我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这些功能,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处于社会低层的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避免转型时期出现暴富者对社会财富的疯狂掠夺和贫困阶层生活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形。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难以保障低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主要还是依靠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因此,当前要加快在农村建设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等,并加以切实落实。同时在城市居民中,应通过实行最低工资保证制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使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退休职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在生活上基本有保障。(3)合理运用税收制度,加大调节力度。税收系统是国家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基础和支柱。政府有效的税收行为,一方面可以对先富阶层实施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为各项福利政策或其他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采取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调节税,来对低收入者进行转税支付的方法。(4),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平孵化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让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农村教育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短板”,比如始终保持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4%及其以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5)打破行业垄断,整顿不合理收入。垄断行业的垄断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经济管制的保护。要解决垄断行业的问题,政府首先要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行业间公平竞争,缩小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其次是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6)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目前还是比较突出,国家的基本政策一直以来是倾斜于工业,在今后,政府应该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使公共服务更多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应把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从而缩小农民的比例,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传统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应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科学合理种田的政策,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构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其次,要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限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同时,应以城带乡,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构建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才能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成功破解它,关键是要靠改革,核心是要有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因而我们应该尽快系统地推进初次和再次分配制度、财税制度、公共就业和教育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工作措施创新。参考文献:〔1〕王屹.WTO与中国农村经济〔J〕.中国改革,2001,〔2〕李成贵.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成因与影响【3】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3)【4】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与中国社会分层现状[J].人口学刊,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