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后现代主义(提纲)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而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广泛涉及建筑、文学、艺术、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女权运动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其核心是哲学思潮。“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在西方文献中“现代”一般是指自17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的西方现代化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尽管有各种说法,不过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哲学。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韧,70和80年代在西方一些后工业社会风靡一时,进入90年代则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己呈衰颓之趋。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从社会根源看,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反映。所谓后现代是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相对应的。当今属于前工业社会的是亚非拉第二世界国家,属于工业社会的有西欧、日本等国,属于后工业社会的是美国。从社会根源还应看到,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对时代状况的确认和诠释。后现代主义的兴衰也有哲学理论渊源。西方哲学,从产生至今,一直有两种倾向既分疏对立,又纠缠交汇地发展着。一种倾向的特征是追寻世界的本质,探求人类知识的基础,表现为营造理论体系,目标是求得真理。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端,这种倾向就声势显赫,硕果累累,占据主导地位。另一种倾向以怀疑、批判、讽刺、否定为基调,提醒和警告人们不要执迷于现存与流行的见解,而要为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敝开大门。这种倾向的开创者是苏格拉底。从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的两难境地。这既表现于认识论,也表现于价值论方面。理论界一般认为,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库恩、费耶阿本德等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尼采的反传统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库恩的范式理论、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等都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相对比表现出的几个主要理论特征。(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这一观点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来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反传统形而上学是同一个意思。(2)反基础主义。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等著作中论述了反基础主义观点。反对依靠某个“第一原理”推出一切的方式和做法,强调在现实中不存在语词所指的独立自在的实体性的对象,因而也不存在可以作为“某种思想中心”基础。(3)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坚决反对传统认识论的这种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立,反对在认识论中套用归类、原则、模式这类“人为”概念。在反本质主义旗帜下否定传统认识论哲学,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共同立场。(4)反表象主义。后现代主义坚决反对传统认识论主张的人可以通过表象的中介认识客观对象的表象主义。(5)反真理、反权威。后现代主义从反表象主义和语言游戏论出发,否定真理或客观真理。后现代主义认为,既然没有客观真理,没有权威,只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所以应该反对一元主义,提倡多元主义,让不同的意见同时并存,共同繁荣,反对任何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之上的专制主义和恐怖主义。(6)反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认为,近现代认识论中寻求普遍性的做法是极其迂腐的,如果将以理性或逻辑为基础制定出来的条理和方法论作为普遍规范,一定会限制人的个性的发挥,束缚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不仅颠覆了人文社会科学,而且会压制自然科学的发展,因为归根结底只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才是真实的,是创造的源泉。(7)反建构、反体系或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反对有中心和边缘、主要和次要之分,即反对二元对立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理论的整体化或系统化,提倡反向性思维,喜欢采用否定、零散的表达式,用语往往模棱两可,以逃避理论的清晰性、体系性和规范性。总之,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倾向是反基础、反本质、反主客之分、反中心和权威、反主流、反理性、反决定性、不确定性、反整体性,凸现出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否定,对被遗忘的不确定性、非正统性、非主体性、非中心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张扬;强调在后现代知识状态下,人们要专注于知识的局限、断裂、悖论和非稳定性,并以此构成与其对立面一一现代主义相区别的相对主义、多元主义、非理性主义等的基本理论倾向。第二节后现代主义几个代表人物的理论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主要有:法国哲学家福柯、拉康、巴尔特、德里达、利奥塔,美国哲学家罗蒂、詹姆逊、格里芬,德同哲学家伽达默尔等。本节对后现代主义几个核心人物一一德里达、利奥塔、罗蒂、詹姆逊的理论分别作些述评。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1931-)是当今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也是名副其实的有世界声望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声音与现象》(1976)、《书写与差异》(1976)、《论书写语言学》(1976)、《播撒》(1972)、《哲学的边缘》(1972)、《立场》(1972)、《丧钟》(1974)、《绘画中的真理》(1978)、《哲学的边缘》(1982)等。德里达发展了后结构主义思想,建立了解构主义理论。他的思想被人们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哲学源头。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德里达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概念体系是一些“二元对立”的范畴构成的。在德里达看来,其种种的二元对立,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在场”和“不在场’的二元对立。“在场”总是主导的、优先的,而“不在场”则是次要的、派生的、被否定的。德里达认为,在场和不在场的关系,并不是如在场的形而上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封闭的、僵死不变的关系,而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变动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解构主义者就是要消解这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不可解构的关系。德里达用他的解构主义消解哲学与文学的二元对立。德里达还用他的解构主义消解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德里达所以能消解哲学与文学、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是由他的解构阅读方法决定的。二、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理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1924-1998)是法国哲学家、后现代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利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正的游戏》(1984)、《解释后现代》(1990)、《海德格尔与犹太人》(1988)等。他的《后现代状况》一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有代表性的论著之一。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对所谓后现代状况,特别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描述体现出来的。利奥塔对知识作了广义的解释。在利奥塔看来,就对传统知识的表达来说,最恰当的形式不是科学,而是叙事。他所说的叙事是指话语的传递。利奥塔把叙事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初和开创意义的叙事,或者叫原始叙事、小叙事,它的合法性是自然形成的,是习惯的产物;另一种是被合法化和理想化的叙事,或者叫元叙事、大叙事,指的是具有最高叙事意义的政治和哲学的叙事。利奥塔认为,在后现代文化中,无论是叙事知识还是科学知识,都是多元的、可变的。这种多元性、可变性与强调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致的,而与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的统治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利奥塔还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个电子计算机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切科学知识在电脑的控制下完全商品化、技术化和工具化了,人已完全成了追求高效率的机器部件,知识已彻底变成追求高利润的商品。利奥塔强调,在后工业社会中,不可能有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共同的一致意见,只有发展一种悖论推理一一尊重、容忍不同见解的推理,即通过语言游戏的语用学,以容忍为原则,以更广阔的气度尊重各自不同的见解,不求同,而存异。利奥塔指出,后现代知识不再是权威者奴役人的工具,它坚持宽容的异质标准,而不是专家式的一致性标准。它属于创造者的悖论推理。利奥塔对当今西方资本主义高科技条件下的各种规范的否定,反映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点,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因此他的理论是有意义的,也因此他的观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青睐。他对一切规范的否定,表现出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包含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三、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理查德•罗蒂(Richard.M.R.。由1931-)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是后现代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主要有:《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实用主义后果》(1982)、《随机性、反讽与协同性》(1989)、《论海德格尔和其他哲学家》(l991)等。如果说杜威代表着美国工业社会的哲学,罗蒂则是集中反映后工业社会的哲学。罗蒂思想远远超出了哲学界,它广泛涉及西方社会文化各领域。罗蒂在他的《哲学和自然之镜》、《后哲学文化》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新实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罗蒂提出要否定整个西方传统哲学。他试图将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如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欧陆哲学融合在一起,使实用主义具有了新的形态,由此他被认为是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罗蒂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两种反传统思潮作进一步发挥和扬弃,使其反传统倾向更适应当代西方哲学的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合流的趋势力罗蒂哲学的这种特色使其在西方哲学捍受到普遍重视。罗蒂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近现代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中,这就是镜喻论、镜喻哲学。认为,近现代的基础主义和表象主义的镜喻哲学今天已濒临尽头了。罗蒂的反传统的哲学立场其结果是走向他的所谓后哲学文化。罗蒂所讲的后哲学文化是相对于后神学文化而讲的。后哲学文化是一种不受任何哲学的真理和原则压制的百花齐放的自由文化。罗蒂认为,后哲学文化中的政治不需要其他文化形态来作它的基础,因为政治是自由的,它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原则。哲学、文学、艺术飞德道、经济等等虽然对政治会有所帮助,然而却不能对它有任何限制。并且当其他文化形态与政治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其他文化形态却应该去符合它。这是因为其他文化形态是属于私人的,而政治则是属于公共的。这样一来,罗蒂实际是把政治抬高到其他一切文化形态的基础的地位,表现出他重视政治。四、詹姆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弗雷特里克•詹姆逊(FredricJameson1931-)是美国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后现代主义而著称。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囚牢》(1972)、《政治元意识》(1981)、《意识形态的理论》(1988)|、《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l)等。詹姆逊早年就是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判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詹姆逊的社会批判理论从文学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以致整个社会领域,建立起了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詹姆逊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做了深入剖析。五、对后现代主义评价70和80年代后现代主义盛行一时,反映了西方发达社会的各种深层矛盾和危机,是对于西方社会制度合法性的逆反心理的一种集中表现。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挟带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它的产出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产物,是对人类现代化进程文化反思的结果。另一方面,从哲学自身看,传统哲学确实存在许多弊端。这种哲学不仅做了许多非分的工作,而且给出的结论也很少具有其自诩的普遍意义。后现代主义就是对这种困境的一种回应。从总体上看,相对于近现代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否定性的哲学在目前更是把近现代哲学的破绽撕开给人们看。当然,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过激言沦是我们不能苟同的。毋庸置疑,后现代主义确实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如它的解构手段和批判精神等。但是,对于这一纯粹西方文化思潮,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国情,予以冷静地分析,而不应完全照搬。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