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发展简史1、园林、园林史的定义2、了解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园林的性质和功能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历史分期5、园林的特点(一)园林、园林史的概念中国造园的生法要求的目的规定性,主要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可望、可游。“西方人传统的情形是关切围绕在结构或形象周围的,相反地东方人却更关切所围成客间的特质,及这些客间对去经验它的所产生的智慧及感情方面的影响”。张家骥认为“园林和园林艺术是同一概念,和建筑不同,凡造园都是一种艺术,园林艺术就是指中国的园林。”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却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1、园林的含义园林名词的历史沿革“园林”一词,最早见是在西晋的杂文中出现,(始自公元265年)如: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此时园林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名著《园冶》。《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部,地偏为胜。”…………书中共18处:《园冶》创作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名词解释:苑或囿“苑囿”是帝室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会员领地,在这基础上又具有娱游观赏的性质。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TONGJUN)(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多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形似石似树苏州--留园冠云峰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园林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3、陈从周《说园》园林定义: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池,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而庭或院间或也点缀一点花木、山石,但究竟还不是以构成为独立的景观。由此看来,凡园都必须有景可观,而没有景观意义的空间院落,规模更大,也不能当作园来看待。”•6、美学词典:“园林是一切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者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等,按审美要求所组成的综合艺术。7、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物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小结:园林的定义1、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2、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3、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园林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个人理解的园林:以植物为主体,配合以建筑、山石、水体、园林小品进行造景的景观。区别于森林,更区别于园艺。园林小品按功能分五大块:1、供休息的小品。2、装饰性小品。如各种景墙(如九龙壁)、景窗等,在园林中起点缀作用。3、结合照明的小品。园灯的基座、灯柱、灯头、灯具都有很强的装饰作用。4、展示性小品。各种布告板、导游图板、指路标牌对游人有宣传、教育的作用。5、服务性小品。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时钟塔等;2、园林史的定义: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SHAN)、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史为鉴,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园林)(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原始文明对园林发展有孕育作用。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集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养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屋前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进入萌芽状态。(驯化)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存在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个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至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1)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2)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河水”、滋味不变的“乳河”(3)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也位于昆仑山上。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有多处。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文字记载的“囿”;“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2)主流是封闭型、愉悦、内向型的(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的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这个时期园林的特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的外向型(3)不仅追求观赏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此阶段园林的特点:(1)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2)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3)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4)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5)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色(6)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性质和功能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农业文明)的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史实际上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了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主流园林*非主流园林*按地方风格*按园林布置形式*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主流园林皇家园林:皇室、苑、宫苑、苑囿、御苑等;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寺观园林:佛寺、道观。皇家园林历史背景:中国古代严密的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构筑成一个统治权力金字塔,皇帝居于这个金字塔的顶峰。因此,凡属于皇帝有关的起居和政治活动环境诸如宫殿、坊庙乃至都城等。莫不利用其建筑的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权的至尊。即使是追蓦山水的风景,但在当时也不显皇家气派。从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一座皇家园林—周文王经营的灵囿、灵台、灵沼到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重见颐和园的近百年间,每个朝代几乎都有皇家园林的建筑,它们既是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代表,又是耗资巨大的土木工程。因此,一个朝代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盛衰。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苑:在囿的基础上后有宫室的园林。大内御苑:建造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紧邻着宫殿;皇家园林相当于私家园林中“总园”。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不同点:行宫御苑是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住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中国自南北朝开始皇都就已经形固尺的规划模式:呈宫城、内城、外城三重环套的有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城市的南北和皇居宫殿,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体型变化构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完整二空间序列,以此来体现封建皇权的至高无尚。最典型:明清时北京的西苑、北海海上有三个岛屿,北征“海上三仙山”其中最大的华岛,为整个御苑的构图中心。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文人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别业、山庄、草堂等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因为封建礼教限定了皇室和民家的尊卑贵贱,因此私家园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与皇家园林有明显的差别。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草堂规模较小,建筑较素,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建筑与陈设极为简朴。“木,万斤而已,不加丹;墙圬(WU)而已,不加白;城阶用石,幕窗用纸”。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由于受到城市用地的限制,规模不大,但在已较小的空间中把大的景观移摹写在咫尺之间,素有“咫尺山林”之美誉。它们应布城镇的后境部,故又有“城市山林”。寺观园林佛教-寺庙道教-道观寺观园林实例佛教实例: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观实例:武当山(十堰)2、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院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睢阳书院(河南商丘)3、按地方风格分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4)西域园林5)巴蜀园林江南园林主要集中在扬州和苏州两地,以两地私家园林为代表。植物:应用四时之景。石料:太湖石和黄石,叠石之艺精湛。园林建筑:富有变化,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室内外空间通透,布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园林园景,恬淡雅致有若干水景渲染画艺术情调。由假山、花木、建筑围合而形成多空间的变化,为园林的组成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得咫尺之地,仿佛无限深远。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园林。北京是辽代陪都和金、元、明、清四代建都之地,有大量的皇家园林。北京又是官僚、贵戚集中之地,世居本地者子孙繁衍分宅而居,名省的大员王公也都安在北京兴造邸宅,而有宅必有园。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园林布局也注重仪典性表现,规划上运用轴线、对称线的情况较多。由于北方气候,则用石为青石和和北太湖石,它风格浑厚,尽管引进江南,但还是体现浑厚凝重的当地风格。岭南园林中国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