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2015年3期|自进入20世纪以后,博物馆即被赋予了教育的重任。无论是从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法条款,还是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都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日益重视。博物馆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一、教师是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的纽带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人。要让博物馆资源和学校教育完美地衔接,只有在职的学校教师才能不负使命。“一个教师等于一万个学生,”这是国际博物馆界对于教师作用的一种形象比喻。因此只有当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将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时,学生才能真正从中受益。从博物馆的教育效果而言,教师能有效保证青少年观众参观前阶段和后两阶段的学习效果。发达国家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通常以观众的实地参观为界,将教育活动划分为观众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1]三阶段活动相互关联,逐次推进,甚至可循环往复。实地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可视作是教育活动中间阶段,这往往是博物馆最为看重的部分。而参观前阶段和后阶段作为中间阶段的基础和补充,也应当得到教育实施者和接受者的重视。因此,观众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教育活动理应一体化地规划和实施,才能力求博物馆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但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如果在青少年去博物馆学习的前后,有人对学习内容做适当的引导和巩固,这将会提升整个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青少年而言,由教师来辅助完成教育前期和后期的过程是最有效的办法。在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前阶段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比较精确地把握课堂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点,因此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后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则可成为博物馆教育成果的后期维护者。一方面,教师通过宣传在博物馆中的良好体验,将学生从偶然参观者变为长期参观者,促进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与参观体验相联系,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我国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在理想情况下,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的纽带,理应是馆校合作过程中的重要角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能力朱峤提要:博物馆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承担着纽带的角色。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动机和能力,既能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发展,也促进馆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我国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力略显不足。本文探讨博物馆如何通过提供教师培训、设立教师研习会、提供辅助教学资源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主动性和能力。关键词:博物馆;教师;校外教育资源作者简介:朱峤(1988.5),女,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教育。[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7页。48|CHINESEMUSEUM,Vol.33,No.3,2015|色。然而在我国馆校合作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研究表明,当教师想运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校外教学时,往往会受限于以下三点:1.教师本身对博物馆资源的认知程度;2.学校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援与配合;3.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机构的配合程度。[1]若这三项因素无法满足要求,将会降低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意愿,加大利用的难度。当下,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馆校合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因此,目前的主要矛盾并非是缺乏来自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是教师缺乏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专业指导。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他们并不会像博物馆学专家一样了解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特点,因此在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时他们势必面临重重考验。当前教师在利用博物馆资源的过程中或主要面临以下几点困难:(一)不会设计学习单多名在中小学校中负责校外教育活动的老师曾表示,他们目前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并非来源于经费,而是老师们不会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学习单。学习单是一种纸质的学习资源,在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中是十分常见的学习材料。在我国,一些参与馆校合作的学校和博物馆也会为学生设计学习单。学习单不同于普通的参观指南。除了关于展览的一些基本介绍外,学习单会为观众设计一些问答环节,帮助观众掌握学习的内容。可以说,学习单既是参观引导的工具,也是辅助自学的教材。学习单的类型繁多,最常见的是根据学习领域(如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等)进行划分,此外也可以根据学习对象(如成人、中学、小学等)或活动类型(户外考察、主题探索、小组讨论等)进行划分。一般而言,完整的学习单需要包含以下六个要素:学习对象、学习目标主题、背景资料、学习活动计划、教学策略、学习成果评估。因此,设计一份有意义的学习单需要教师和博物馆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而现实情况是,博物馆设计的学习单由于缺乏中小学教师的参与,以致过于模式化,缺乏针对性。而教师则由于缺乏博物馆专业知识,对博物馆主题、资源不了解,导致对设计学习单这一工作无从下手。(二)在教育活动的策划中缺乏参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方式大多局限于带领学生来到展厅参观。当然,也有一部分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博物馆开始拓宽思路,对学生提供参观、讲解以外的教育服务,如夏令营、社会实践、专题学习班和讲座、主题互动等。但学校教师往往是作为教育产品的使用者存在,鲜有在教育活动策划过程中就参与其中。(三)博物馆教学和课堂内容脱节中小学教师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时,常会出现博物馆教学和课堂内容脱节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时,过度依赖展览原有的主题和思路,不能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策略。这会导致校外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的后果。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所感兴趣内容往往不尽相同。而博物馆作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教育机构,它既有通俗的内容,也有专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博物馆广袤的素材中提炼出学生需要的部分。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很少主动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以及进行后期的跟踪服务,如学习体验的调查、学习成果的评估等。这也使得课堂与博物馆难以衔接。综上所述,教师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利用博物馆资源,是因为他们缺乏来自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机构的专业辅助。因此博物馆必须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如何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三、经验和建议要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从近期的政府文件来看,一些政府工作开始对提升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说明教师在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2014年,国家文物[1]黄千殷,王鸿裕等:《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辅助教学之研究——以自然科学博物馆附近学校为例》,《海峡科学》2012年第3期,第186-195页。49|《中国博物馆》2015年3期|局开展了“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旨在研究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项目,探索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其中在《关于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1]就明确将重视教师培训、配套教材教具研发等列为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博物馆应当“设立专职教育辅导专员,吸纳相关课程研发人员、专家参与教师培训,通过教师研习会、双师课堂、教师博物馆之友会员等多种方式,增强博物馆教辅人员与在校教师的双向互动,使老师学会使用博物馆教材教具,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建议。地方政府部门的行动则体现更为细节的方面,比如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交流的平台。以上海市为例,为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3]的文件精神,实现有效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上海市校外联办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上海市校外教育管理干部研修班。研修班的参加人群以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它以提升教师利用博物馆的能力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校外活动场所的文化内涵,实现博物馆等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文化育人的目标。此外,在地方政府的牵头和鼓励下,一些走在前沿的博物馆也开始尝试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践,在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能力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一)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利用博物馆自身的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上的辅助,这在美国博物馆界十分流行。这里所讨论的辅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的指南;另一种是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用以展示和互动的辅助教学资料。在美国,大部分的博物馆都非常乐意为教师提供用以组织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的指南和建议。因为一旦教师使用了博物馆的教学指南,这意味着该博物馆将拥有一大批固定的学生观众。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为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在他们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中,一个名为“飞跃黑板”(BeyondtheChalkboard)的教育网站[4]尤为著名,曾获得美国“最佳教育网站奖”。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教师使用该网站。此外他们向教师提供针对儿童早期教育、英语学习和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指南。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在“飞跃黑板”(BeyondtheChalkboard)网站上免费获取。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来自于美国威廉斯堡殖民地历史公园。这是一个活历史博物馆(livinghis⁃torymuseum),许多历史教师喜欢将这里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事实上,威廉斯堡殖民地历史公园也不负众望,为教师提供了许多非常实际的帮助。公园将优秀的历史课教学计划作为范本展示在网站上。这些教学计划都出自历史课教师,经过实践的检验,最后又被其他的历史教师所用。另外,博物馆还在网上为教师们开辟交流的平台。用户进行免费的注册之后,即可分享或者下载资料。实物是很受教师欢迎的辅助教学资料。实物资料因其直观、真实、可触摸的特点,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因此,一些美国博物馆会将实物出借给教师,用以辅助课堂教学。其中广为人知的要数菲尔德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出借项目”。菲尔德博物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其“教育资源出借”项目也已拥有百余年的历史。该项目资源包含了400个小尺寸展示箱和70个可以触[1]中国文物信息网:《国家文物局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50661。[2]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4]BostonChindren'sMuseum:BeyondtheChalkboardwebsite,|CHINESEMUSEUM,Vol.33,No.3,2015|摸的体验箱。博物馆允许教师将这些出于学习目的而非展示目的的收藏品带去课堂使用。在我国,因为考虑到文物安全和保护的问题,博物馆为教师提供藏品式的教学资源十分少见。博物馆为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通常以出版物(杂志、光盘等)为主。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种形式:1.教育手册。2013年,上海市校外联办拟与上海博物馆联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