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专转本大学语文试题江苏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巧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A.哀兵必胜(悲哀)察颜观色(颜色)讳莫如深(隐瞒)B.繁文褥节(文章)当机立断(应当)却之不恭(拒绝)C.审时度势(估计)短兵相接(交战)分崩离析(倒塌)D.寒花晚节(节操)众口铄金(熔化)因循守旧(因为)A、哀兵必胜是一个成语读音是āibīngbìshèng,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察颜观色:cháyánguānsè出处: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清·唐甄《潜书·食难》解释: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看别人的脸色近义词:观颜察色成语故事:春秋末年孔子的学生子张提倡士人要勤勉从公,尊重贤人又容忍大众。孔子曾多次给他讲通达与闻达的区别。孔子认为通达是品质正直,讲道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从心里心甘情愿地对别人退让成语举例: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脸,细细的察颜观色,不敢冒昧的张口。老舍《四世同堂》三十讳莫如深(huìmòrúshēn)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基本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近义词: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反义词: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B.繁文褥节繁文缛节,读音:fánwénrùjié,汉语成语;释义: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出处: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清·魏源《治篇十一》:“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繁文缛节”常误写为“繁文辱节”,应注意。】当机立断解释:当:现在;立:立即;断:决断。当机:抓住时机。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示例:哥哥,国姓爷就在城下,你应该~。郭沫若《郑成功》第七章【嫦娥奔月】嫦娥当机立断,疾步上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果断却之不恭是一个汉语成语,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临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姚雪垠《李自成》24章:“既然这样,只好全部收下。这实在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示例我们觉得~,只好让他劳驾。★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反义词:置之不理歇后语:受之有愧。用法: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C.审时度势成语解释【成语】:审时度势【拼音】:shěnshíduóshì【解释】: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成语典故【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乡试遇水火灾》:“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和洪仁玕《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短兵相接短兵相接,读音duǎnbīngxiāngjiē,汉语成语,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出处《九歌·国殇》。【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兵:兵器;接:交战。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分崩离析分崩离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bēnglíxī,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成语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D.寒花晚节寒花晚节是一个词语,读音是hánhuāwǎnjié,比喻人的晚节仍高洁不污。解释寒花:耐寒的花和冬天里开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的晚节仍高洁不污。出处宋·韩琦《宋名臣言行录》:“重阳有诗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公居常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元·张伯淳《次韵完颜经历》:“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香。”明·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须信苦尽甘来,晚节黄花无疑。”示例:重阳有诗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宋·韩琦《宋名臣言行录》)亦作“黄花晚节”、“晚节黄花”。众口铄金众口铄金,读音zhòngkǒushuòjīn,汉语成语,亦作“众口销金”。意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出自《国语·周语下》。成语解释铄:熔化。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成语典故《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因循守旧因循守旧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出自《汉书·循吏传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出处:《汉书·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近反义词:近义词:故步自封、陈陈相因、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反义词: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例句如果~不求进取,那么人就不会进步。【歇后语】:穿新鞋走老路——因循守旧2、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汉语拼音出现的中国话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化▲。在上面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范畴B、范围C、领域D、视域2、考同义词A、范畴基本解释1、[category;domain]领域,范围,多对抽象思维而言。应当把可查明的事实与个人的意见这两个范畴区分清楚。2、范畴(希腊文为κατηγορια),哲学用语,中文翻译成范畴取“洪范九畴”之意,指的是最高级的概念,能应用于任何事物、最普遍的、哲学的概念B、范围范围,指界限,限制,一定的时空间限定;效法。语出《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C、领域是一个汉语词语,发音是lǐnɡyù,有生物学概念,数学概念等多重意义。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详细解释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诗,不但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徐迟《牡丹》六:“这些演出和演奏,又把魏紫带进了艺术的领域之中。”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人民对红军的深深的怀念,几乎浸透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D、视域:所谓“视域”(Horizont),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因而它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它是有限的:即使视域不为事物所阻挡,它的最大范围也就是天地相交的地方,即地平线。所以在德文中“视域”和“地平线”是同一个词。但“视域”又可以说是开放无限的;随着主体的运动,“视域”可以随意地延伸;对于主体来说,“视域”的边界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地平线是一个只能看到,而无法划定的场所。因此,“视域”的有限性与被感知的实在性有关,“视域”的无限性与未被感知的可能性有关。2、参考答案:C;3.父母让自己丰富、充实和有趣,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更是对孩子价值观、生活观的▲的引导。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沟通、关怀和爱,一切都▲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潜移默化顺理成章B.耳濡目染顺理成章C.潜移默化理所当然D.耳濡目染理所当然潜移默化:[qiányímòhuà]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例句:1.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的力量也越大。耳濡目染[ěrrúmùrǎn]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例句:小明父母是美术工作者,他平时~,从小就喜欢绘画。3、参考答案:B。顺理成章:顺理成章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ùnlǐchéngzhāng,意思是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种植物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的北部。•B.下班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C.我们到达地铁站的时候,他巳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D.这部历经十年编订而成的书稿,是集团智慧的结晶。4、参考答案:C。5.“方言孤岛”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这是被大多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认可的。但是个现象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则使研究者将信将疑,许多从事文化史和语言史研究的,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上面这段话主要是想告诉人们()A.大多数研究者并不承认“方言孤岛”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B.语言学家与文化史研究者在“方言孤岛”研究上观点不同。•C.研究者对“方言孤岛”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态度谨慎。•D.研究者对于“方言孤岛”作为一个复杂的存在不存在分歧。5、参考答案:C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宫、商、角、徽、羽”这五个从低到高排列的音级为“五音”。B.汉代开始将“《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春秋》”称为“五经”。C.古代社稷坛所用的“五色土”是指“青、赤、黄、白、紫”五色的土。D.汉代董仲舒所说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A、错。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2356宫商角徵(zhǐ)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B、错。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C、错。五色土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五色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数千年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五色土的使用在《山海经》《禹贡》《周礼》《史记》《唐书》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多用于诸侯建国立社、帝王封禅等重大仪式。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坛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征,因此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社稷坛是北京紫禁城内的明清两代社稷坛(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五色土的华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华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等等。D、正确。五常(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

1 / 1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