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1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1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20、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1、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22、“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2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2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3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3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34、资本的周转速度()。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35、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7、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38、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A、劳动生产率B、剩余价值率C、年剩余价值率D、利润率39、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A、改进技术B、价格竞争C、资本转移D、降低成本40、资本主义银行利润应()平均利润。A、高于B、低于C、相当于D、无关于平均利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3、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部分依赖于整体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5、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6、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C、每一次交换都要求严格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形成新的价值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10、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4、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单选1——5CACAA6——10CBBDC11——15CCDAD16——20DCCCC21——25DCCCC26——30BBCBC31——35CCADA36——40DADBC二、多选1——5ABCDCDADABBCD6——10ABDADACABCDAB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答案要点:(1)人民群众的定义。(1分)(2)人民群众的作用。(2分)(3)现实意义:这一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2分)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分)(2)区别:(从双方的性质看)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内的变化;而质变是突破原有度的限制,是飞跃。(1分)(3)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分)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2分)(2)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分)(3)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分)(4)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分)4、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贡献: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的描绘;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3分)局限性: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