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导委员会主任:李源田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永忠王于飞曹廷华熊笃编委会主任:李源田周波副主任:冉泊涯余仁清田伟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尹从昭田伟冉泊涯石建麦莉汪红李源田余仁清李少军李真银余明海周波胡红梅唐果南黄明超湛平谭中胜-3-目录上编第一章《论语》选读……………………………………………1第二章《学记》选读……………………………………………11第三章《大学》选读……………………………………………16第四章韩愈作品选读……………………………………………20第五章《传习录》选读…………………………………………24第六章黄宗羲作品选读…………………………………………27下编第一章《孟子》选读……………………………………………32第二章《荀子》选读………………………………………………41第三章《乐记》选读……………………………………………50第四章《中庸》选读……………………………………………54第五章《对贤良策》选读………………………………………58第六章《颜氏家训》选读………………………………………61第七章《朱子语类》选读………………………………………69第八章《习性诸论》选读………………………………………72第九章梁启超作品选读………………………………………75-1-上编第一章《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㈠※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齐:整齐、约束。免:避免、躲避。耻:羞耻之心。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大意】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注释】仆:驾车。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大意】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注释】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意】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注释】女:通“汝”,你。居:坐。愚:受人愚弄。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贼:害。绞:说话尖刻。【大意】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注释】以: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或“以便”。下面几个“以”用法同此。斯:代词。指代“修已以敬”。而已:罢了,够了。安人:使他人安乐。安:使动用法。病:这里有“难”的意思。【大意】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应以敬为目标,提高自身修养,使言行不越礼。”子路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进一步要通过修养自己,使亲人朋辈安乐。”子路㈠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2-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更进一步便是通过修养自己,使天下老百姓都得到安乐。而修养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以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这是尧舜也难以实现的目标啊!”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注释】行:社会实践。【大意】孔子按四项内容教授:典籍文化,社会实践,忠和信。※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注释】有:同“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注释】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大意】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大意】孔子说;“严于自己的过失,而轻于别人的过失,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注释】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实践,实行;复礼:践行礼仪。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目:具体的条目,纲目。回:颜回。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事:从事,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大意】颜渊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仪,这就是仁。一旦都能这样做,天下就会归顺于你的仁治,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细目。”孔子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看,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听,不合于度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1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注释】省:反省,自我检查。疚:内心痛苦、惭愧。【大意】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曰:“不忧愁,不畏惧,做到这些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可以畏惧的呢?”-3-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注释】重:稳重、庄重。威:威严。固:闭塞不通。忠信:忠诚,讲信用。主忠信:以忠诚信实为根本。友:意动用法,是“以……为友”。过:作动词,犯过失。惮:害怕。【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则不牢固。要以忠信为根本。不要与那些在品德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过错,不要怕改正。”※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14.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何难之有”的省略。【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使自身品行端正,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大意】孔子说:“以前我对人,听他怎么说就信他怎么做。现在我对人,是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是宰予让我有了这种改变。”1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大意】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大意】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1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抑:只是。云尔:如此。【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断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则可说是已经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注释】愤: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角。【大意】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大意】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东西,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东西了。”-4-※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愠:恼怒,怨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大意】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知识,能够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则:那么。殆:危险。【大意】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注释】以: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或“以便”。【大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冥思苦想,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心想还不如去实际地学习哩。”二、学习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篇与章原来没有标题,后人各取首章开头的几个字充当标题。《论语》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在诸经中,《论语》得到的评价极高,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地域最广远。东汉经学家赵岐称“《论语》者,五经之錧辖,六艺之喉衿也。”清末满族学者唐晏称《论语》“群经之锁钥,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