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大学生的性心理第一节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一、性心理的发展按照弗洛伊德学说来理解,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他把与生存本能相联系,并用以机体的性需要的心理能量称之为利比多(libido),在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利比多投放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并以此为标准而将人的性心理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和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一、性心理的发展1、口腔期(1岁以内,婴儿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通过吸吮母亲的乳房不仅满足对食物的需要,还因此感到快感满足和安全。这一时期性表现的三大特征是:“性快感的来源同身体中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寻食功能密切相关;它尚不知有性的对象,是一种‘自体享乐’;它的性目的受快感区的直接控制。”[1]这一时期最大的心理危机是断奶。——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一、性心理的发展儿童早期(1-3岁,肛门期)获得独立性,发展自律性,接受个人能力(如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学习如何表达负向情绪(如敌意、愤怒、攻击等)。由于父母过分关照,自律性发展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怀疑,依赖别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一、性心理的发展学前期(3-6岁,性器官阶段)性别认同开始形成,对生殖器格外好奇,对两性差异有浓厚兴趣。对父母异性一方产生爱恋情结。对有关性意识和性行为自责、内疚和悔恨;或者由于父母教导的过于松懈,导致孩子缺乏伦理道德,不能遵循社会价值观行事,形成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人格。一、性心理的发展学龄期(6-12岁,潜伏期)性兴趣下降,开始发展对学校、游戏同伴、体育运动等新的兴趣,获得勤奋感,具有乐于学习、富有好奇心,有坚强的毅力等特征。出现不足感和自卑感等消极的自我概念;在学习方面不适应;对批评采取防卫性反应;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依赖性强一、性心理的发展学龄期6-12岁,潜伏期这是一个充满依赖-独立的矛盾冲突的时期。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矛盾冲突迅速膨胀,可能会有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体验。通过综合各种影响和压力,最后建立自我认同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接纳自己。认同混淆和认同危机,没有一种稳定的自我认同感。可能出现同性恋或变态性心理。没有一种清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影响性心理发展的因素性心理的发展首先有其生理物质基础。柏曼(L.Berman)就以内分泌腺功能优势为标准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胸腺期(幼年)、松果腺期(童年)和性腺期(青年)。遗传基因、脑内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对性心理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二、影响性心理发展的因素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心理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首先是父母对性的态度。如果父母对一切有关性的事物和行为的评价是自然的,非极端的,对孩子的性教育是民主和平等的,那么孩子的性态度一般也是平和自然的和正常的。如果父母对有关性的评价是批评、否定的,对孩子的性教育是严厉和保守的,那么孩子将视性是罪恶,形成性敌视的态度。其次是父母对待孩子性别的态度对孩子的性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家庭和社会境遇中,“个人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内所经历的某些偶然事件,必定也会对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影响性心理发展的因素每个人都是被社会文化塑造的人,一定社会中的性文化观念、性道德、性行为方式对个体的性心理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对待手淫、堕胎、避孕、同性恋等与性有关的事情,世界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态度。在社会文化中传媒对人们的性态度和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黄色书刊和光碟作为一种不良的性刺激常常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性犯罪或罪错的诱因。三、男女性心理的差异(一)在需求心理方面的差异女性在心理需求方面的特点是被人关心、被了解、被尊重、对其忠诚、被认同;而男性在心理需求方面的特点是被信任、被接受、被感激、被赞赏、被肯定。(二)在思维方面的差异女性在思维方面的特点是凭直觉、喜欢分析、喜欢变化、喜欢具体事物、易依赖顺从别人的意见、遇困难时,因不知所措需要更多的表达;男性在思维方面的特点是讲求逻辑、喜欢综合、喜欢稳定、喜欢抽象、爱发号施令、遇到问题时喜欢静思解决方法。三、男女性心理的差异(三)在性格方面的差异男性现实、情感内向、豁达、忍让、妥协、常沉默、较粗疏大意、易冲动、粗暴、较勇敢、果断、刚毅;女性情感外向、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爱叨唠、对缺点爱用放大镜挑剔、批评爱上纲上线、较勤奋、有恒心、较柔顺。(四)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女性爱整洁、有秩序,抱怨丈夫不爱清洁是丈夫同样抱怨的2.6倍,男性对生活的随意性较大、对舒适的要求大于对形象的关注.四、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对恋爱的热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开放的性观念和表现上的文饰性的矛盾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第二节大学生的爱情观与择偶观一、什么是爱情1、爱情以正常生理发展为基础。爱情是基于男女两性之间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当生理基础出现异常时,爱情可能出现变异。2、爱情是个体自我意识和性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自然而然产生的,而在未成年异性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现象,只能算是爱情前期的性心理发展。一、什么是爱情3、爱情是一种社会感情,既受到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也包含经济和价值利益的交换。4、爱情是一种以异性之间感情为基础,具有强烈的相互吸引力和愉悦体验的高级情感,性爱是爱情的构成成分之一,但性爱不等于爱情,人的爱情不是动物性的低级情绪。5、男女双方彼此尊重和友谊是爱情的基础,忠诚与信任是爱情的保证,专一或排他性或是人类爱情的核心。爱情的结构由三种成分所组成(一)动机成分是指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包括性驱力、异性容貌的吸引、对方的地位、钱财、权利等社会资源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或互补性等。在恋爱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热情地追求心仪的异性。(二)情绪成分是指在恋爱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幸福或仇恨等复杂的各种情绪。(三)认知成分是指对爱情的含义,爱情的意义与价值,爱情的道德责任、择偶观、自己与恋爱对象的匹配性等理性思考与性行为控制的认识。认知是维系爱情持久性的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双方对爱情的承诺和守约。二、大学生恋爱的类型(一)理想浪漫型(二)现实功利型(三)情欲慰籍型(四)互爱互助型三、大学生的择偶观(一)择偶理论1、同类匹配理论(趣味相投)2、资源交换理论(取长补短)3、择偶梯度理论(男高女低)4、门当户对理论5、郎才女貌理论(二)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调查发现大学生择偶观中排在前十位的考虑因素是:性格(87.3%)、品质(87.1%)、健康(80.0%)、能力(65.5%)、兴趣(60.1%)、才华(58.9%)、相貌(57.9%)、聪明(52.6%)、学历(52.1%)、理家(45.2%)等。提示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和理智的,但与成年人相比仍显得有些理想化和书生气。四、大学生恋爱的不良行为与教训亲昵过度婚前性行为玩弄异性三角恋爱畸形恋爱失恋自杀报复行为第三节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健康的性心理标准含义:对自己的生理性别认同与悦纳,具有与生物性别一致的社会性角色行为。现场测试:手势的性别角色特征。讨论:什么是典型的性别角色行为?性爱对象的正常发展成年后能将性爱指向异性,并能与同性和异性和谐相处。伴随性器官和生理的成熟,有与年龄变化相一致的性欲和性反应,并能进行有理智的情感实现与控制。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__《孟子.万章》上一、健康的性心理标准•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并能有社会责任感•在婚姻前提下的性生活符合男女平等、科学、卫生的原则.人类性行为的特点持续性(非生育目的)隐密性(害羞性)排他性(心理上的独占性)社会性(伦理与法制性)圣洁性(对意义的追求)二、常见的性心理障碍(一)性神经症1、性器官或性功能焦虑症。2、性病和性变态等疑病性障碍。3、因性问题所致的恐怖症。4、性压抑所致的失眠症。5、性强迫症。(二)性别认同紊乱1、易性癖\易装癖\同性恋二、常见的性心理障碍(四)攻击性性变态施虐和受虐狂、恋童癖、鸡奸、色情狂、慕男狂、恋尸癖,以及乱伦、强奸和淫乐杀人等变态行为(五)隐匿性性变态触摸-挨擦癖、露阻癖、窥淫癖、猥亵电话、书信和言语挑逗、恋物癖二、性心理的调适家庭教育与家庭治疗性别角色再教育精神分析与认知转变行为交往与自信训练厌恶治疗文学艺术疗法关于自慰(手淫)的正确认识与处理安全的不涉及他人的合法的合乎伦理的必要的性能量释放方式之一艺术——投射、移情、升华音乐:歌唱爱情美术:人体的欣赏文学:铭心刻骨性能量的释放方式之二劳动——释放性的能量性是一种能量爱的转移爱的实现性能量的释放方式之三学会交往——脱敏对异性的冲动学会认识与欣赏异性交谊舞:一种轻微的脱敏习以为常与少见多怪性能量释放方式之四体育——发泄性的压抑体育运动对性别美与气质的展示能量的转化与消耗压抑的发泄欢迎访问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