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简介39 八上第六单元简介陈恒舒一、单元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3.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二、编写意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完成了对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界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两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天帝为之感动而把山搬走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坚韧执着、大智大勇。《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可以说,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要求,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过去一些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是“逐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八年级︶40 字落实、逐句翻译”,串讲课文、落实翻译就要花掉两三个课时。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忙着抄笔记,课后就是背注释和背译文以应付考试。再加上市面上铺天盖地的“文言文全解”,导致学生养成了很重的依赖心理,反正课上有老师,课外有“全解”。这就使得课标提出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学生直到初中甚至高中毕业都缺乏利用工具书的意识,而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几乎为零。本套教材非常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文言文也不例外。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文言文一般都是“预习”中就提出的任务,也就是说,在正式讲课之前,学生应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点拨个别难点,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在诵读和问题研讨上。因此,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的任务一定要落实到位,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其次,要继续练习诵读。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学者提出“学文言非诵读不可”,将诵读摆在文言文学习的核心位置上。文言文的诵读与白话文的朗读有相通之处,都需要重视重音、节奏、停连、语气、情感等;但文言文多单音节词、多短句的特点,又使之具有一种有别于白话文的节奏和韵律,诵读时需要多加留意。此外,同是文言文,议论、叙事类作品的诵读与写景类作品又有区别。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所选,多为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整句居多,少用虚词,诵读时要注意在音韵和谐中读出山川风物之美;本单元的议论文,整散结合,善用虚词,要注意在铿锵的节奏中读出论辩的气势,并通过把握虚词读出论辩中的起承转合;本单元的记叙文,则应该重点把握人物的对话,通过诵读体会人物的语气,进而理解人物的性格。总之,诵读是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要注重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名句的积累。由于学生目前接触的文言文还相对较少,因此还不必做系统的归纳总结,关键在于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到一定阶段,稍加点拨,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收获比教师的直接灌输更有效。此外,查阅工具书、诵读、课外阅读也都是积累的重要方式。至于名句的积累,不仅在于会背会默写,更高的境界在于能够运用于日常交际和写作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三、单元教学指导教学本单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本套教材的教读课文都设置了具体的预习任务,是希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抓八上第六单元简介41 手,明确“预习时应该做什么”,也方便教师检查落实情况。如果落实情况良好,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上课时检查,可以以提问或检查预习笔记的形式来进行。具体来说,本单元的课文预习中几乎都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的要求,这是对课标精神的落实,也有助于保证课堂效率。有的课文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比如学习《〈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前让学生了解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有关情况等,学习《古代诗歌五首》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都属于“知人论世”,对于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2要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问题探讨与诵读结合起来。诵读的意义在于培养语感,语感的养成对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至关重要。讲得太多,读得太少,导致语感缺失,学生脑子里只有一堆半懂不懂的语法名词,文言阅读水平自然上不去。词汇语法知识不是不能讲,而是时机尚未成熟,至少在这一阶段不应该大量地、系统地讲授,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目前的积累还很有限,对语言现象尚不熟悉,即便教师能把语法规则讲正确讲清楚,学生也难以消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多读多背才是正道。以《〈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为例,可以以诵读为核心做如下的设计:(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可以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过程中,教师务必加强指导,除了字音要准确无误外,对于停顿、重音、语气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都关系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在预习时,已经要求学生“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此时要重点解决诵读中反映出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②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两个层次。“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八年级︶42 (2)在学生理解到位、诵读熟练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本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晰,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短时间内背诵。教师对背诵也要加强指导,针对学生背诵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难点(如漏句、颠倒等),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述。)②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其他文言文的教学也都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设计。文言文的诵读有共性,即注意古人特有的语言习惯、节奏感等;但具体到不同作品,诵读的要点也可能略有区别。以本单元各篇课文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点应该放在难词难句的点拨和行文思路的梳理上。文中排比、对举句式较多,应该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全文共五句话,明确了每句话的意思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背诵也就不是问题了。《愚公移山》的重点在于把握重音、语气,读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如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态度、目的和语气则完全不同,在诵读时,前者应该读出担忧、疑虑的语气,后者应该读出责备、挖苦、嘲笑的语气。《周亚夫军细柳》的重点在于把握叙事的节奏和对比中展现的人物性格。《古代诗歌五首》除了要把握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节奏外,更要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如《饮酒》之悠然,《春望》之沉痛,《雁门太守行》之悲壮,《赤壁》之慨叹,《渔家傲》之豪迈,都应该在反复诵读中加以体会,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语速传达出来。关于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参阅张必锟《学文言非诵读不可》等文章。3要重视古今的沟通。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正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本单元的课文来说,应该适时地让学生明确,这些诗文中传达出的精神,并不只属于过去某一个时代,在今天仍有其价值和意义,比如大丈夫精神,比如愚公移山的精神,比如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学到的是死去的、僵化的“老古董”,而是鲜活的、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这是就思想内容来说的。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同样要注意勾连古今。过去我们太强调“古今异义”,这是出于引起学生重视和应付考试的考虑,事实上古今汉语的共通之处也有不少。比如许多文言词八上第六单元简介43 语,其意义依然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可以提示学生做一些联想、整理和积累,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成语的学习都有好处,如“亚夫乃传言开壁门”的“壁”(作壁上观)、“将军亚夫持兵揖曰”的“兵”(兵不血刃、短兵相接)等等。4鼓励、倡导课外阅读。本套教材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在文言文部分体现得不太明显。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本单元就有这样一个契机。过去有学者选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孟子》《史记》《梦溪笔谈》《聊斋志异》。本单元恰好涉及其中的两部。《孟子》中有大量的“金句”,读来朗朗上口,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等,所在章节的内容也有助于课内学习内容的理解;《史记》中则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读来引人入胜,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乐毅、廉颇、田单、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等,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将领,个性鲜明,写法各异,都可以拿来与周亚夫的故事做比较阅读。两书可能有部分内容或字句不好理解,但只要选好注本,阅读得法,完全可以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