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第一节中国的边疆危机一、新疆的收复(一)新疆动乱前的形势l、动乱前的体制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是伊犁将军。在一些重镇设立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都是满、蒙人担任。新疆信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统称“回部”,设立三品到七品的“伯克”分管地方事务。全部回部的伯克由总理扎萨克郡王一人、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统领之。1820—1825,发生张格尔叛乱。2、英、俄窥伺新疆3、19世纪60—70年代的大动乱(二)阿古柏入据新疆1、浩罕汗国阿尔克孜族(一说是布鲁特族)头目思的克与回族头目金相印派人到浩罕国,迎回张格尔的儿子布素鲁克。浩罕国就封布素鲁克喀什噶尔汗,派阿古柏1865年护送他回新疆。2、阿古柏政权“哲德沙尔”国(七城汗国)。英国支持,赠送武器等等。1874年,英国同阿古柏签订了条约予以承认。俄国在1866-1868年与阿古柏签订了协定。阿古柏接受土耳其苏丹的封号。(三)、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中国不可能兼顾海防和塞防,新疆是“数千里旷地”,丢了不伤中国元气(没有赋税)。左宗棠认为,塞防紧于海防。新疆一失,内外蒙古、陕甘、山西就会危险。保住新疆,各国在东南反而不敢轻举妄动。(四)收复新疆1、进军新疆的困难英、俄不愿意看到中国收复新疆。清军转战数千里,兵少不够用,兵多负担不起。用兵难,后勤更难。1876年4月,左宗棠移驻肃州(酒泉),任命青年将领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处,率兵入疆。2、左宗棠的战略“缓进速战”,“先北后南”。3、收复新疆1876年,刘锦棠率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北疆。1877年4月进军南疆,1878年初,清军收复和田,全新疆收复。1884年,新疆建省,刘锦棠任巡抚。4、对左宗棠的评价杨昌浚诗:“大将筹边去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手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秦翰才著《左文襄公在西北》,1984年重版二、收回伊犁地区的谈判(一)、崇厚误国1879年,在克里木半岛的里瓦基亚签订《交收伊犁条约》。(二)、曾纪泽赴俄谈判(三)沙俄的进一步侵略根据《伊犁条约》签订的5个条约,割让7万平方公里,俄国违约又占据萨勒阔雷岭2万多平方公里。三、台湾危机(一)美国对台湾的觊觎(二)日本侵台事件1、导火线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1871年12月,琉球船民54人被当地少数民族所杀。1872年,日本改琉球国为藩。2、日本出兵台湾1873年中日交涉。日本代表柳原前光。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台湾土民有两种,已服王化者为熟民,设州县官管理,未服王化者为“生番”,姑且置之于化外,又说“生番之横暴未加制伏,乃我政教未及所致”。1874年4月,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总督”,大隈重信为“台湾蕃地事务局长官”出兵入侵台湾东部。3、中日关于台湾事件的谈判1874年中日《台事专条》(中日《北京专约》)。四、英、俄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窥伺(一)、马嘉理事件(1875)(二)、中英烟台条约1、关于滇案,A,派使节道歉,兵部侍郎郭嵩焘后使英,此使团建立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B,赔款20万两;C,惩办凶手;英人可以入滇,派驻领事。2、优待公使。3、通商事务:A,租界免厘金,增开口岸: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中英烟台条约》以外,还有《入藏探路专条》。(三)、英国、俄国对西藏的侵略第二节中法战争主要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中法越南交涉档》廖宗麟《中法战争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一、法国早期在越南的侵略活动(一)法国的野心(二)越南逐步被法国的控制1862年,《第一次西贡条约》,1874年,法国和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70年代,开始侵略北圻。但最终目标是中国。法国驻海防领事土尔克:“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企图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最先在中国腹地出现的人。”(一)、黑旗军入越南原由吴凌云、吴亚终父子领导,刘永福是这支队伍的一个头领。入越后驻扎老街(保胜)。1、河内之捷1873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近郊击毙安邺。越南封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2、纸桥大捷1883年5月击毙李维业(毙32,伤52),越南升刘永福为三宣正提督。20世纪初年,越南革命家潘佩珠说:“想起当年法寇进攻河内,如果没有刘永福的军队,那么我们就找不到一滴血染红敌军的尸体了。”1962年越南历史学家陈辉燎说:当法国侵略者侵占越南北方的时候,如果不算以后的文绅起义,只看最初的战事,那么,著名的战绩都是属于黑旗军的。(一)、中法交涉黑旗军问题、法越条约1880年起,驻英、法、俄公使曾纪泽一再向法国抗议,声明不承认法国同越南签定的条约。1882年,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谈判。1883年6月,法国驻日本公使脱利古同李鸿章谈判。(二)、清朝的军事准备曾国荃说,如果带兵同法国人打仗,只有16个字:“先去先败,后去后败,同去同败,不去不败。”(异辞录》卷2)1、支持刘永福通过云贵总督岑毓英,吏部主事唐景崧。1884年破格授予刘永福官衔:“着以记名提督简放”。2、出兵中越边境1882年云南布政使唐炯(后为滇抚)、黑旗军驻扎滇越边境的山西,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后为桂抚)驻扎桂越边境的北宁。但所有入越军队均接到谕旨,“不得衅自我开”。四、战争进程(一)、第一阶段(1883年12月一1884年5月)1、山西、北宁之败1883年12月,法将孤拔率6000人进攻山西。1884年3月,法军进攻防守北宁一线的清军(前线主帅徐延旭、赵沃、黄桂兰)2、甲申政潮越南前线的失败,引起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在1884年4月全部被撤换。史称“甲申政潮”。左庶子盛昱上折弹劾军机大臣。任命了礼亲王世铎为首的军机处。会同醇亲王奕譞相办。孙毓汶。3、中法简明条约(1884年5月)李鸿章,法国海军军官福禄诺中校(二)、第二阶段(1884年6月-1885年3月)1、战事再起1884年6月,谅山以南的北黎(中国称观音桥)。2、台湾战事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3、马江之战(1884年8月)会办海疆大臣张佩纶、船政大臣何如璋、闽督何璟、闽抚张兆栋、福州将军穆善图。张佩纶:“炮台苦卑,船局苦敝,枪炮苦杂,子药苦少,而十羊九牧,朝令暮更,尤其锢弊”。参战的法舰ll艘共15000多吨,都是铁甲舰。福建水师有船舰十来艘,几乎都是自制的木质铁皮舰,总吨位不到一万。福建水师阵亡800多人;而法国阵亡6人、伤27人。4、镇海之战(1885年3月)5、镇南关之战和临洮大捷西线滇军和黑旗军,滇督岑毓英;东线桂军,桂抚潘鼎新。法军于2月13日占领谅山,23日占领镇南关,后撤离。冯子材:A、变消极防御为准备进攻。B、整顿军队,提高士气,维持纪律。C、在镇南关修筑工事D、部署兵力。王德榜、王孝祺、苏元春、陈嘉等将领。在镇南关战区清军集结了近4万人。3月23日,尼格里率领法军分三路来犯。法方的记载:3月24曰法军阵亡70余人,受伤188人,两天战斗共伤亡两三百人。在临洮,中国军队也大败法军。茹费理内阁倒台。五、中法议和――中国不败而败(一)、巴黎谈判海关总税务司驻伦敦办事处的苏格兰人金登干在巴黎同茹费理谈判。镇南关、谅山的胜利后,李鸿章认为,“藉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二)、中法新约(1885年6月)李鸿章,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A、中国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中法勘定中越边界。B、开放滇、桂、粤中越边界通商。C、日后中国修建铁路,与法国商办等。孙中山:“余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立民国之志。”第三节甲午中日战争主要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有续辑)。中、日文献极多,难以列举。主要成果:戚其章的著作。新近的成果: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姜鸣著《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增订版一、战前中、日、朝关系(一)、中朝关系朝鲜国王虽受中国册封,“然而内政及和战问题,悉听其自为,中国向不干预。”1882年5月朝鲜政府照会美国,说明“朝鲜素为中国属邦,而内治外交向来均由大朝鲜国君主自主。”(二)、日本的征韩论吉田松荫、福泽谕吉。日本明治天皇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大陆政策”。“征韩论”。1876年的《江华条约》。(三)、壬午兵变和甲申事变(1882、1884)朝鲜国王李熙。生父大院君李昰(shi)应,闵妃(李熙的妻子)。张謇建议把把朝鲜变为郡县。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开化党”金玉均等人。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四)、金玉钧事件(五)、东学党起义和中日出兵(1894)“尽灭权贵”、“驱逐倭夷”。“大陆浪人”的玄洋社组织“天佑侠团”制造混乱。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率兵1500人赴朝鲜。日本派一个混成旅团7000人入朝。日军已经进入汉城,清军驻扎在汉城以南的牙山。二、战前的外交(一)、中日关于撤兵的谈判日本向中国提出“共同改革朝鲜内政”。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认为,“中国的要求仅在于维持现状”,而日本“作战唯一合理的原因就是中国拒绝同它合作,以各种改革强加于朝鲜政府”。(二)列强调停幻想的破灭俄国,英国1894年7月16日同英国签订了《英日通商航海条约》,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免除最大的后顾之忧。课本引用了日本外务大臣的话:“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清国大军远为有利。”德国、法国、美国都有自己的算盘,但都不帮助中国。三、战争爆发(一)战前两军情况1、陆军中国:陆军100多万,除去八旗、绿营,可用于作战的防军大约有30多万人。日本:常备7个师团7万5千多人,在战争中,经过动员达到24万人,17万4千人直接参战。2、海军中国:大小军舰78艘,共约8万吨,但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均为旧舰、小舰,参战的北洋舰队只有43艘约4万吨。日本:课本称有7万2千吨,据外山三郎的《日本海军史》是6万多吨。(二)日本不宣而战1、丰岛海战7月17日,英日条约签订的次日,日本决定向中国开战,接着,以武力威迫朝鲜组织傀儡政府,废除同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朝鲜“委托”日本驱逐中国军队。中国被迫派出援军,由卫汝贵、左宝贵等率领驻扎平壤。在汉城的叶志超一军,驻扎在汉城以南的牙山,为了增援叶志超部,中国租用英国轮船爱仁、飞鲸、高升三船共载2500人增援,由济远、威远、广乙三舰护航。7月24日,爱仁、飞鲸两舰的援军先后登陆,两船返航烟台。25日,济远、广乙与日舰吉野、秋津洲、浪速在丰岛海面相遇,日舰开炮,战争爆发。中国两舰共3300吨,日本三舰共11000吨,中舰炮32门,日舰炮84门,而且日舰炮多重炮、速射炮。2.朝鲜的陆战7月25日,日军进攻牙山一带的中国军队。9月15日,日军进攻平壤,清军共1万5千人,进攻的日军约1万6千人,双方人数相当。但清军装备、素质远不如日军。马士评论说:“中国将帅只有左宝贵个人表现了一点勇气,却没有人表现了一点将才”。四、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从大约12:50打到17:40,共约5小时。(一)、双方实力对比据台湾海军专家林濂藩中将的《中日甲午海战百年祭》(中国社科,1994)中国北洋舰队参战的共12艘主战军舰,加上辅助舰只共约3万5千吨。日本参战军舰10艘共4万吨。平均航速:中国:15.5海里日本:16.4海里(主力第一游击队19.4海里)3英寸以上大炮:中国:68日本:1086英寸以上重炮:中国:40日本34其中大速射炮:中国:2日本66(二)、战事经过(三)、双方损失中国沉没5舰,包括2900吨的经远,2300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