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4)一、学科概况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学科。2011年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本学科注重古典文献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强化文献整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文献学与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密切结合,达到培养能够胜任阐释、弘扬古代传统文化专门人才。本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术研究成果较为丰厚,在国内外文献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占用比较重要的学术地位。二、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文献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较为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独立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古典文献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的文化、出版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三、研究方向A、古代中原文献整理与研究B、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C、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前三个学期进行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至少要修满35学分。后三个学期进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撰写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本学科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要求研究生在一年半的学习时间内修完规定的课程。六、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本学科的研究生,要求在学习期间,适当安排一定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由导师或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评定成绩,获得相应学分。研究生在校就读期间,可以通过必要的访学,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独立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求学生在就读期间,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七、学位论文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报告要求包括论文选题缘由、选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框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材料的准备情况等具体内容。学生的开题报告,经小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在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学生提交的中期检查表,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学生能够在文艺学研究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研究方法上,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在第三学年结束之前,提交不少于三万字的,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学术兴趣与培养方案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各个研究方向在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同一学科学术研究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按照一人为主、共同努力的培养原则培养合格人才。在教学与研究生自主学术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以课程教学为主,以课外研究为辅,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与对学术规范的掌握运用。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组织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九、考核必修课均为考试课,选修课灵活安排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A.古代中原文献整理与研究B.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C.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学制:三年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09_000003英语21655511_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_090001文学研究专题5433至少修6学分09_090002语言学研究专题543309_090003研究方法专题5433专业主干课09_090405中国古代文化史3622至少修6学分12_090702校勘学362212_090703版本学3622090704中国古典文献学史362212_090705目录学与《四库全书总目》研究3622选修课09_090313古代汉语修辞362209_090411唐宋文学史料学3622至少选修12学分09_090415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362212_090707唐前文学史料学362212_090706《文选》研究362212_090709元明清文学史料学362212_090711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362212_090712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362212_090713中原文献整理与研究3622教学实践09_0990013622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编号:090001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十、鲁迅研究专题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十三、海派文学专题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主要参考书目: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3、《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4、《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5、《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6、《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孟繁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8、《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语言学研究专题课程编号:090002课程名称:语言学研究专题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要求:通过对语言学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的重点介绍,使学生了解语言研究的发展现状。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术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科研选题及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最新动态;二是介绍我国传统哲学和文论中的语言观;三是结合具体文本,介绍修辞学、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如罗兰·巴尔特等的符号学,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理论、超语言学理论,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修辞批评,福柯的话语理论等都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以了解。参考书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3、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5、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郭国良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7、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8、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弗莱《神力的语言》吴持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於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1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3、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1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6、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研究方法专题课程编号:090003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专题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2教学要求人文科学由于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归宿点和价值取向,它要认识和理解的是人的情感,心态,信仰,理想,意义,文化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人学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式进行认识。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研究方法的更新远大于价值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新方法的建立。本课程的主要宗旨即是使文学院研究生了解现代研究方法,建立自身的哲学观念,以及具体层次上的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思想和角度,使学生具有现代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具体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释学、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二是介绍目前前沿性的研究趋势和途径,如后现代的身体文化、数字化等方法。三是结合后现代社会状况和学科研究状况,学会应用其中一种或者数种方法,进而建立自身的方法体系。参考书目:1、《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2、《后现代理论》,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3、《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霍夫曼著,三联书店,1987年11月4、《阐释学与文学》,霍伊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5、《符号·神话·文化》,卡西尔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7、《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8、《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06年4月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编号:090701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史课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要求:本课程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相关问题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本课程拟以儒、佛、道典籍的阅读为突破口,在锻炼学生阅读元典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传统文化素养,开阔研究视野,夯实专业功底,为以后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参考书目: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北大出版社1991年;4.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6.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课程名称:校勘学课程编号:090702课程名称:校勘学课时:36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第1学期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校勘的概念、校勘的作用、古典文献错误的类型、校勘的资料、校勘的基本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古代校勘史、校勘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等相关内容,为古典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校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掌握基本的校勘技能为重而不以唯课本知识为重,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