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熹平石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刻于东汉熹平年间,共刻《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七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刻儒家经本。熹平石经反映了汉代儒家地位的独尊以及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盛行,那么,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汉代得以独尊并盛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3课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邬德发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央软弱无力,王国势力日益膨胀2、汉武帝即位之初:④经济发展,国力日盛①王国问题尚未解决②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可能性必要性欲变“无为”为“有为”,加强中央集权③匈奴威胁仍未解除“无为”“有为”结果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骨干汉代新儒学的创立者,其著作大多遗失,现存《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举贤良对策》。以及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骨干董仲舒取《公羊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故称“春秋大一统”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骨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②为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了关键性作用骨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2、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骨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2、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思想上: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新儒学吸收了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1)措施:骨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无为”“有为”二、过程: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道儒法阴阳2、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①思想上: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措施:②政治上:让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上以五经为教科书,设博士教授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垄断教育,儒学处于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骨干汉代授业图△巩固练习: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新儒学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D汉武帝对先秦儒学的不满B3、汉代的新儒学被赋予的新含义是()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C1、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统治思想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法家的法治思想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无为而治”D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它各个学派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D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6、汉武帝的措施中,对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的是()①举贤良对策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举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讲授儒家经典④坚决反击匈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C7、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理论基础的主要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A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C△作业:《优化设计》第3课“同步测控”(B层次班级只做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