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植物保护通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二、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ⅱ.品质下降。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问题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pathogen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这种现象(过程)称之为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人为的概念,植物被有机物侵染后,被侵染的植物向着不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称之为病害,而被侵染的植物向着有利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就不叫病害。如一些观赏植物受病毒侵染之后,叶片非常鲜明的颜色或形成花叶。二、植物病害的形成ⅰ.病原:引起植物诸多发病的起主导和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它决定着植物病害的性质。ⅱ.病因:引起植病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气候、土壤等)ⅲ.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生物因素:真菌、细菌、病毒等。ⅳ.寄生物:自己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需要从其它活生物取得营养的生物。ⅴ.寄主:被寄生物寄生的生物。植物在生长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无论是植物需要的或不需要的,只要其作用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了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植物就会偏离健康状态,被称之为损害。﹡病害的三角关系与四角关系⑴.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不一定引起病害的发生,因为还需要有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这种需要有病原生物、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三角关系。⑵.当三角关系还有人的介入时我们称为病害的四角关系。病害三角和四角关系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和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害三角或四角的分析。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对植物的影响ⅰ.症状定义症状:植物发病后外观表现出来的反常状态,它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是植物在发病部位表现出的特征,病征是病原物在发病部位表现出的特征。⑴.病状的分类:a.变色:植物整株或整个叶片或叶片部分失去正常的颜色。表现为褪绿(叶绿素减少)、黄化、白化明脉(叶脉成半透明状)等。其主要特点是发病部位的细胞和组织不死亡。b.坏死:发病部位的组织和细胞死亡,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叶枯、茎枯、穗枯、疮痂、溃疡等,叶斑死亡部分可脱落形成穿孔。c.腐烂:植物组织细胞被分解和破坏。植株各部位可发生腐烂,一般幼嫩多汁的组织更易发生。腐烂分为干腐和湿腐、软腐,湿腐是细胞消解快,腐烂组织中水分不能及时失去;软腐主要是中胶层先被破坏,细胞游离,以后在发生细胞消解。腐烂与坏死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而坏死一般不发生细胞和组织的消解,仍保持原有的轮廓。d.萎蔫:植株在吸水小于失水的情况下发生的缺水调萎症状。引起萎蔫的因素很多,茎基坏死、腐烂,根的腐烂及生理活动受到抑制。e.畸形:细胞组织生长受到过度的促进或抑制形成的非正常状态,种类多,常见的有肿瘤,皱缩、卷叶、丛枝、矮化、器官组织的代替,有玉米丝黑穗、小麦星黑穗、散黑穗和麦曲等。⑵.病征类型:a.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征b.病毒引起的病害无病症,有的在细胞内形成内含体。c.细菌病害为从病组织内溢出的菌脓,失水后形成菌胶珠或菌膜。d.真菌病害:①颜色和形状各异的霉状物②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粉状物③颗粒状物④索状物e.线虫病害。f.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为明显可见的寄生性植物。⑶.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的作用及意义症状的作用:特定的植物病害有其各自特有的症状特点,因而识别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病情发展、判断植物抗病性强弱和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据。但是症状诊断不是诊断植病的唯一依据,另还需要一些其它诊断——病原诊断,传染性实验等,特别是对疑难和新病害,还需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诊断试验。﹡柯赫氏法则即病原物的致病性实验,其程序为:a.有机体(可能的病原物)必须经常与特定的病害相联系。b.这个有机体必须被分离下来进行纯培养,并确定其特殊性质。c.用有机体的纯培养对健康植株接种,再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必须产生病害,其症状与原来的自然病株相同。d.从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上,能再观察和分离到原来的有机体,这样就证明了该有机体是病原物以及它的致病性。完成致病性实验后,鉴定病原物的分类地位及学名。四、两类不同性质的病害植物病害根据其导致病害的病原不同分为两类:ⅰ.非传染性病害:由病因(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温度、湿度、营养元素、气候等)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有的称之为生理性病害ⅱ.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物(生物因素,真菌、线虫、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所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环境条件左右着病害的发生及程度。ⅲ.二者的关系和区别一类病害的发生常常为另一类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如红苕软腐病菌的侵入造成一般红苕在9℃时开始形成冻害。其主要区别是:无病征,受病组织在器官上表现的部位和受病器官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一定规律,病变过程大多发生在症状表现之前,因而发病后症状一般变化不大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植物病原物必须具有寄生性和致病性,这里讨论寄生性ⅰ.寄生和寄生性的概念寄生:异养生物的营养方式,它自己不能营养自己,只能通过在活体生物(寄主)上获得养料来营养自己。寄生性:寄生物对寄主的养料依赖程度的大小或获得寄主养料的能力大小。ⅱ.寄生物的类型(异养生物)异养生物根据其获得营养的方式分为:⑴.专性寄生物⑵.兼性腐生物⑶.兼性寄生物⑷.专性腐生物活体营养生物与死体营养生物ⅲ.寄生性的专化寄生物对寄主范围,寄主的部位,以及寄主的生长发育时期的选择性称之寄生专化性,一般是指对寄主范围的选择性。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ⅰ.真菌的一般性状及与植物农业生产病害的关系与动植物的区别:真菌具有真核的细胞生物,异养性的,营养体是菌丝体,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无器官和组织的分化,繁殖方式是孢子繁殖。ⅱ.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是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结构⑴.形态结构菌丝体:无形管状,丝状交错形成,一般无色素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为无隔多核菌丝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是有横隔膜的⑵.定殖部位a.寄主体外寄生——外寄生,如小麦白粉病b.寄主体内寄生——内寄生⑶.营养方式小分子物质一般是以渗透方式吸收养料;大分子物质先分成各种酶将其降解后方能吸收⑷.生长方式菌丝以顶端生长方式进行分枝生长。⑸.营养体的变态结构及组织体无隔菌丝未发现形成组织和组织体疏丝组织——菌丝平行排列或纠集在一起形成的,能见到菌丝长形细胞的组织拟薄壁组织——菌丝细胞纠集在一起紧密排列,近圆形或多角形,似植物的薄壁组织,常具有色素,有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作用。a.组织体:由两种菌丝组织一起形成的一种结构。⑴.菌核⑵.菌索⑶.子座b.营养体的变态: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⑴.吸器⑵.附着枝⑶.菌环和菌网⑷.假根⑸厚亘孢子ⅲ.真菌的繁殖⒈无性繁殖: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产生的孢子。主要的无性孢子:⑴.菌丝断裂产生节孢子⑵.营养细胞的裂殖和芽殖⑶.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内⑷.孢囊孢子-孢子囊内⑸.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器中;分生孢子盘上;⒉有性繁殖:两个具有亲和性的性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孢子称有性孢子,其繁殖方式称有性繁殖。a.有性繁殖方式质配孢子(N+N)核配孢子(2N)减数分裂孢子﹝N﹞b.有性孢子类型:⑴.卵孢子⑵.接合孢子⑶.子囊孢子-子囊中⑷.担孢子-担子上(担子裸生;担子果c.有性孢子的作用:有性孢子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产生,而且一般只产生一次,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和基因重组,往往是病害的侵染源,也是引起植物抗病性丧失的原因之一。ⅳ.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就是真菌从中孢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到再产生同种孢子所经历的过程,它是真菌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任务完成。真菌生活史从生长发育看分为: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从核配来看包括:单倍体阶段;双核阶段;双倍体阶段ⅴ.真菌的分类真菌按其新的分类系统,它从植物界中能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真菌界(菌物界),真菌界的分类按其生活史中营养体的结构和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类型划分:真菌界粘菌门:营养体的原生质团真菌界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命名同其它生物一样,用拉丁文采用双名法:属名+种名+定名人ⅵ.真菌的主要类群⑴.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典型的是无隔菌丝,少数为单细胞,无性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卵孢子。再进化上是最低级的真菌,有两栖性,主要引起种子,地下器官和茎基腐烂,引起地上部斑点,其病征多在受病部位产生大量白色棉絮状物。下面介绍几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①.绵霉菌和腐霉菌类绵霉和腐霉是鞭毛进化上较低等的,游动孢子囊无特殊分化,直接着生在菌丝的顶端或中间,都是非专性寄生菌,且寄生性弱。②.疫霉菌类此类低等的与绵霉和腐霉相似,但分化高等的孢囊产生在特殊分化的孢囊梗上,成熟后脱落,孢囊呈柠檬型,有乳突,藏卵器内有一个卵球。致病疫霉(phytaphthora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③.霜霉、白锈菌类是鞭毛菌中最高等的类群,几乎完全过渡到陆生,危害地上部,属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生,吸器进入细胞吸收营养。孢子囊产生在完全特化的孢囊梗上,一般无形,成熟后脱落,在低温高湿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再低温高湿时萌发产生芽管,孢囊梗气孔中出,藏卵器内一个卵球,一般引起褪色叶斑或刺激寄主发生畸形,其中寄生霜霉(P.parasitica)是最常见的种,可以危害许多十字花科植物。白锈菌类孢囊梗粗短,不分枝成棒状,孢子囊圆形再寄主表皮下串生,如油菜白锈(Albugo.candida)⑵.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无隔菌丝无性产生孢囊孢子有性产生结合孢子大多为腐生菌,少数是寄生性很弱的非专性寄生菌,重要的植病原菌是引起薯类和水果软腐的匍枝根霉(R.stolomifer)。⑶.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可形成菌组织,能形成子座、菌核等。无性产生分生孢子;有性产生子囊孢子,大多是腐生,有部分为害植物,可分为5类:a.半子囊菌:子囊裸生,无子囊果,子囊壁早期消解。b.不整囊菌: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在壳内散生。c.核菌:子囊果为子囊壳,少数为闭囊壳,子囊束生在子囊基部,子囊壁不消解。包括白粉菌和球壳菌。d.盘菌:子囊果为子囊盘。e.腔菌:子囊果为子囊腔,子囊双壁。⑷.担子菌亚门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类,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其双核时期很长,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有性产生担孢子,是一类外生孢子,与农作物病害有关的有两类:a.外担菌类b.锈菌是专性寄生菌,其专化性很强,孢子有多型,典型的能产生5类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①.性孢子:产生于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侵染寄主形成的性子器中,N②.锈孢子:由性孢子与授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产生,N+N③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