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27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归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层层分封;集体耕种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田里不鬻。——《礼记·王制》3.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原因:鲁国“初税亩”(前6世纪初期):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秦商鞅变法(前4世纪中期):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②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③各国的税制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封建土地制度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感悟历史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明神宗实录》(万历)材料二: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材料三: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只1.5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思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封建王朝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原因:土地私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解析]c图中的“鱼鳞图册”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越细致严密,故图册成为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从重商到抑商商周:战国:鼓励商业抑商政策出台•原因:•措施:•目的:•演变:•评价:在当时合理一面为主商业危害农业和统治劝农贱商护农、便税、固权商鞅首倡,历朝沿袭评价: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强化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抑制社会经济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维护封建政治稳定。1.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2.明清:弊大于利经营利润劳动工资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①自由的劳动力②雇佣③被雇佣④手工工场⑤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农民贫困自给自足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自己消费,购买田产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②“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闭关锁国”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三、“海禁”与“闭关锁国”2.原因(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4.影响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结果:(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三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知识结构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