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电子邮件系统文献综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7计算机作者:夏明健指导老师:万佩真电子邮件系统简述:从人类社会生产开始,信息交流就一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从最早的口耳相传到现代的邮政系统和电话电报,随着技术进步,人类信息交流的手段也一直在不断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将他们应用到信息交流中,以建立更加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手段,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电子邮件技术正式伴随这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电子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在互联网上,它是应用最广的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则是具有处理电子邮件功能的系统。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免费地,非常快的(几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同时,用户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这是任何传统的方式也无法相比的。电子邮件系统发展简史:简史:让我们来看看早起的电子邮件系统。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其实最早的电子邮件系统早在网络形成就已经出现了。1961年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在7094大型机系统上开发出了一套兼容时分共享系统(CTSS)。这一允许许多用户同事鞥路和使用主机的新能力,使用户可以用新的方法来共享信息。当CTSS系统的用户需要向其它用户传递信息时,他们会在一个通用的目录下以“TOTOM”之类的文件名简历一个檔,查看或者打印其中的内容。在这种简单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基础上,出现里第一个“邮件”工具,通过这个工具,2CTSS系统的管理员可以向用户发送信息,例如同志某个用户他丢失的文件已经通过备份找回。这是通过在目录用户中创建特定的檔来实现的。这以后,CTSS系统上也出现了用于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邮件工具。在其它的多用户系统上,也陆续开发和使用了类似的邮件软件。这些软件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在用户目录下设置一个特殊的目录,一个用户给另一个用户发信时,就在收信者的牡蛎下建立一个新的檔,并在其中保存新建的内容。当收信者稍后登陆的主机上时,检查该目录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新的邮件,并可以打开和查看邮件内容。电子邮件系统的作用:作为企业单位,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方便管理,可以随时开启或关闭公司职员的E-mail信箱,给每个有必要的员工分配有自己网络通讯标识(域名)的Email地址,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形象宣传力度;另一方面Email作为工作的工具或手段能为企业快速、高效的进行信息或数据的交换。使用邮箱系统后,所有的信箱都是name@企业域名这种形式,从而可以树立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单位已开始注意用E-mail来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总的来说,对于企业单位,电子邮件系统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两个:一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二可以宣传企业品牌形象。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过程:1)电子邮件系统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通常Internet上的个人用户不能直接接收电子邮件,而是通过申请ISP主机的一个电子信箱,由ISP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一旦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到来,ISP主机就将邮件移到用户的电子信箱内,并通知用户有新邮件。因此,当发送一条电子邮件给一另一个客户时,电子邮件首先从用户计算机发送到ISP主机,再到Internet,再到收件人的ISP主机,最后到收件人的个人计算机。ISP主机起着“邮局”的作用,管理着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每个用户的电子信箱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申请的账号名。每个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都要占用ISP主机3一定容量的硬盘空间,由于这一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用户要定期查收和阅读电子信箱中的邮件,以便腾出空间来接收新的邮件。2)在发件服务器将邮件发送给收件人邮箱所在服务器这一步中,发见服务器会通过SMTP协议将邮件提交给收件服务器。根据SMTP协议的规定,如果发件服务器无法直接连接收件服务器,可以请求其它的邮件服务器帮助进行转发。如果转发的邮件服务器也无法连接到收件服务器,也可以有其它服务器进一步转发,以此类推,知道邮件最终到达邮件服务器,或者由于转发时间过长或转发次数过多,系统自动判定收件服务器不可能抵达为止。这种转发的方法固然增加了邮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对网络故障的容错能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许多邮件服务器对转发邮件的来源不加限制,任何服务器都可以通过他来转发邮件,即所谓的开放式转发。由于在邮件头中只记录了域名信息,而没有IP地址信息,因此通过转发之后无法得知邮件初始发出的IP地址。很多垃圾邮件制造者就利用这一点结合伪造域名信息来隐藏自己的实际发信地址。3)邮件到达收件服务器后,收件服务器会按照系统和用户设置的规则对邮件进行处理。例如,安装了反垃圾邮件系统的服务器首先会对邮件进行反垃圾邮件检查,通过检查的正常邮件才会被保存到用户邮箱中,再如,有些开通了短信通知的服务器会在保存邮件的同时,向用户手机发送邮件到达短信;还有,263等web邮箱会按照用户设置的过滤规则对邮件进行相应处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对邮件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处理步骤也被增加到这一环节中,并且绝大多数的反垃圾邮件技术都是在这一环节中应用的。4)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来,邮件的整个投递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客户端和服务器,以及多个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协作,最终才能完成整个邮件的投递。特别是在服务器之间的投递环节中,可能会涉及多个服务期间的投递过程。电子邮件系统的需求分析:1)方便性。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像使用留言电话一样,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处理记录下来的请求,通过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传送文本信息、图像文件、报表和计算机程序。2)广域性。电子邮件系统具有开放性,许多非互联网络上的用户可以通过网关(Gateway)与互联网络上的用户交换电子邮件。43)快捷性。电子邮件在传递过程中,若某个通信站点发现用户给出的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有错误而无法继续传递时,电子邮件会迅速地将原信件逐站退回,并通知不能送达的原因。当信件送到目的地的计算机后,该计算机的电子邮件系统就立即将它放人收信人的电子信箱中,等候用户自行读取。用户只要随时以计算机联机方式打开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便可以查阅自己的邮件。4)透明性。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为用户传递电子邮件,通过在互联网络的一些通信节点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的软件,使这些计算机充当“邮局”的角色。当用户希望通过互联网络给某人发送信件时,首先要与为自己提供电子邮件的计算机联机,然后把要发送的信件与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发给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会自动地把用户的信件通过网络一站一站地送到目的地,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5)廉价性。互联网络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公司可以将不同详细程度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放在网络站点上,这时顾客不仅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得这些信息,而且在网上存储、发送信息的费用都低于印刷、邮寄或电话的费用。在公司与顾客“一对一”关系的电子邮件服务中,费用低廉,从而节约大量费用。6)全天候。对顾客而言,电子邮件的优点之一是没有任何时间上的限制。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内,任何时间都可发送电子邮件。比如,当顾客发生问题时,他们随时都可以把发生的问题发送给公司,而公司有关负责人可以在他方便的时候,查阅这些信件,决定哪些信件必须首先处理,哪些可以稍后处理,哪些应该转发给其它部门去承办。而以前没有电子邮件时,顾客的产品本身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问题,需要等到公司人员上班时,才能给公司打电话。而且什么时候打电话也很讲究,打早了,公司负责人还没有上班,打晚了公司负责人又可能出去开会了。电子邮件的全天候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种状况,大大改善了公司与顾客的关系,改善了公司对顾客的服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结构:一个邮件系统是由实现各种功能的服务器组成的功能集合。电子邮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用户代理UA和邮件传输代理MDA。用户代理UA又称人机界面,它是用户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台和工具,用于编辑、生成、5发送、阅读和管理电子邮件。用户对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是通过用户代理程序完成的。邮件传输代理MDA又称邮件服务器,主要负责邮件传送,将邮件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作用相当于邮局。邮件传输代理程序具有发送、接收和存储转发邮件的功能。实现基于Web技术的邮件服务平台至少需要有以下几种服务器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邮件服务器。这是电子邮件系统不可缺少的。该服务器是实现邮件发送、接收、储存、转发的不要条件。但是该服务器无法提供友好的访问接口。用户虽然也可以直接访问邮件服务器,但要实现各种功能就需要记住大量复杂的命令。所以友好的邮件系统还需要由Web服务器来提供用户访问接口。Web服务器。该服务器为用户提供邮件系统的访问接口,用户在远程计算机通过浏览器访问邮件系统,通过Web服务所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功能。DNS服务器。在电子邮件系统中还需要一种很重要的服务这就是DNS域名解析服务。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域名解析服务并不是为用户访问提供域名解析,而是为邮件服务器与邮件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提供正确的域名解析。将以上3种服务器联系起来就可以构建一个最基本的电子邮件系统。参考文献[1]Andrew/Tanenbaum/S.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ErichGamma.设计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余雪莉.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杨文龙,古天龙.软件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EricJ.Braude.面向物件的软件工程:英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李刚.Struts2.1权威指南——基于WebWork核心的MVC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孙鑫.Struts2深入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黄志球,李清等.数据库应用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