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上课第三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能教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为长进。——朱熹案例赏析--刘德武“认识厘米”片段一:在尺上4到几是1厘米?不许说5。师:1厘米有多长?看投影(投影出示一把尺子,在“0”和“1”之间有一条红色的线段)。在尺子上0到1就是1厘米。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对着你的尺子看一看。生:0到1就是1厘米。师:是不是在尺上只有从0到1才是1厘米?生:1到2也是1厘米。师:这是以1为起点的。以2为起点呢?生:2到3是1厘米。……师:谁说说在尺子上4到几是1厘米?生:4到5是1厘米。师: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如果不许说5,还可以怎么说?(生愣住了,课堂出现了短时沉寂)生:4到3是1厘米。师:谁完整说一遍?生:4到5是1厘米,4到3也是1厘米。师:说得好,这个“也是”说得好。在思维盲点处追问,让学生知其一亦知其二片段二:从0到5是几厘米?(看直尺已经量出来的刻度,从0到5是几厘米?)生1:是6厘米。生2:不对,是5厘米。(生争论不休,一时间场面似乎有些乱)师:我们不能只嚷嚷着,应该说说理由。你的理由是什么?生2:因为从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2到3还是1厘米,3到4是1厘米,4到5是1厘米,所以0到5是5厘米。针对学生认识的模糊处,老师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课件:学生说0到1是1厘米,课件上尺子上的1厘米就离开原位,往上弹跳后再下降恢复至原位,其他也类似。这样动态的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得出正确结论以后,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光看数字不够,还要具体地数一数。”学生的思维盲点:0到5,有6个数,所以0到5,有6厘米。在思维盲点处追问,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片段三:破尺子还能用吗?(生会用尺量实物、线段长度之后)师:有一个同学家里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这个不幸的事就是他家里失火了,把尺子这段给烧了。(师拿出打火机,把一把尺子的末端一段当场烧了。生笑。)师:这把尺子还可以量长度吗?生:可以,0起点没有被烧。师:看这个长度是多少?(师生操作,读数,从零刻度开始对齐量)师:我告诉大家,另一个同学家里发生了更不幸的事,家里也失火了。(生又笑)(师拿打火机把尺子的零刻度这段当场给烧了)师:现在这个尺子没了0刻度,还可以量吗?(有人说不能量了,有人说还可以量)生:可以量。可以把3当0起点,一样量啊。(后来学生一步一步换算,3当0,4当1,5当2……并说出了铅笔的长度)在思维盲点处追问,让学生换个视角还能思考一、提问技能的概念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二、课堂提问的目的1.活跃气氛、激发动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避免学生听课疲劳、注意力分散,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启迪思维,落实目标。提问能揭露矛盾,引起认知冲突,教师如果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不断揭示矛盾——分析研究矛盾——进而解决矛盾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性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课堂实录核心环节1课前,老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提出诸如“什么是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核心环节2师:同学们,质数和合数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我们研究数总有一个方向,比如看2的倍数,我们先看个位数的特征;比如我们看5的倍数,我们找个位数的特征,对吧?3的倍数,看各个数位数字和的特征。那研究质数和合数从哪来下手呢?师:老师要你们做一件事,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质数和合数要从它的因数领域下手,所以你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1到20这总共20个数的因数写出来,然后我们再来研究。好,老师强调一下格式,上面有20个数,打开练习本,为了省时间,我们统一下,1的因数有哪些,把它写在小括号里,2的因数有哪些,全部写在小括号里。这件事我要求独立完成,不可以有声音吵闹……看谁写得又快又对。……核心环节3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做完第一件事了,为什么要你们做这件事呢?老师有过交代,是因为研究质数和合数,之所以我们研究它,是因为它们跟因数的个数有关系。现在,把我们的焦点聚集在因数的个数上。我们来观察,看谁最先发现,1到20这些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分类,你心里会想说把它分成多少类。生:三类,三类。师:先想一下,不急着回答。生:两类,两类。师:好,你们先观察,说说你们的理由,……(何必一语道破玄机。)如何改进?1.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给出一些数要求学生写出它们的因数;2.设计一些思考性更强的活动,比如,用数量不等的小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给你的小正方形数量不同,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也不同?可以怎样分类?(时间要给充足,放开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归结:引导学生学习和概括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师生共同参与)。3.反馈信息,实现调控。课堂提问的目的还在于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进程,以便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提高。4.巩固知识,强化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强化来自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教师恰当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并建构认知结构,强化综合应用能力。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与强化,其表现为:(1)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揭示内容的重点,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2)针对易混淆或似是而非之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明辨是非;(3)分析应用型的提问可促使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4)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介入与追问,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5.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认真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地学习新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三、课堂提问的类型(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1.回忆提问。一般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材料。回答这类提问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可以给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表现的机会。2.理解提问。理解提问用来检查最近课堂上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讲解之后。所提的问题,学生不是在课本中能够直接找到,而是需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分析、推理、归纳、综合,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例如: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情况吗?平行四边形是梯形的特殊情况吗?又如: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吗?3.运用提问。这类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或进一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见解。各种概念外延的界定,各种定理、法则的运用,各种专门方法的实施都属于运用型问题。不同于理解性问题,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信息外化,通过信息反馈和知识运用巩固所学内容。1.估一估,哪杯饮料多一些?2、算一算,你的估计准不准?为什么不准?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略)。200.96>197.82>196.25,所以第一杯里的饮料最多。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我们可以知道,在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高只算了1次,而半径连乘了2次,所以杯子的底面直径大更占优势。3.如果不用算,你能很快算出哪杯饮料多一些吗?64π63π62.5π体验“式的优越性”4.分析提问。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案例: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复习铺垫:出示两道算式:402÷2,750÷5师:判断一下,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师:为什么商的中间或末尾要商零?生1:因为402的中间有0,所以商0.生2:不对,那是因为0÷2=0,所以商的中间商0.生3:我说第2题,因为被除数750的末尾是0,把0落下后,0÷5=0,所以要商0生4:我认为是被除数的中间有0,所以商0;被除数的末尾也有0,所以也商0.师:从这两道题来看,似乎是这样。如果做一下改动呢,还会这么认为吗?探究新知师:(把402÷2的被除数中间的0挖去,画上方框)如果被除数的中间不是0,还可以商0吗?师:小组讨论一下,方框内是几的时候,可以商0?……师:(指板书)被除数的中间不是0,而是1,为什么也能商0?生5:因为“1÷2”不能商1,就要商0.生6:我发现只要这一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就要商0.生7: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商0。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咱们为这三位同学鼓掌!……师:(把750÷5的末尾的0擦去,画上方框)方框内是几时,也可以商0?生:方框内是1、2、3、4的时候,可以商0.师:还有谁有更精彩的发现?生:方框里的数只要比除数小,就商0.……5.综合提问。综合型提问就是引导学生对一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某一节的具体内容通过回忆、分析、对比、取舍,从而抽象出正确而简明的结论。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需要迅速检索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最后综合得出新的结论。例如:“2、4、6、9、10这几个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为什么?”学生可以从能否被2整除,是否有1和本身以外的约数等为分类依据,找出多种与众不同的数。6.评价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认知结构中各类模式的分析、对照和比较,进行独立思考,方可作出解释和回答。它包括对概念、方法和技能、原理的评价等,还可以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评价各种观点、思想方法等。因此,对这类提问的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提出了评价的标准。例如:对学生作业、板演和回答问题中出现的巧妙地或繁乱错误的答案,让学生评价:好,好在何处?巧,巧在哪里?错,错在什么地方?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高一级的掌握。评价提问包括,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正误与优劣,提出新解法(证法)等。(二)根据提问技巧分类1.诱导提问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定向思维,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或是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并提问思考:①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④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⑤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怎样计算?这样在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处,设计提问,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出新知识。2.疏导提问这类型的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案例:“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段核心环节1引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梯形的面积。师: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梯形的面积,同学们想把它转化成哪种图形?生1:我想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来研究。生2:我想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生3:我想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试一试。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转化?生1:割补法。生2:拼合法。师: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探究思路试一试。核心环节2师:同学们研究出来了吗?各组代表来说一说。生1:我们组用两个同样的梯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生2:我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