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眼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猫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清东西其原因在于猫眼的视网膜上具有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圆锥细胞能感受白昼普通光的光强和颜色,圆柱细胞能感受夜间的光觉。一般只能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鸟、鸡等,它们的视网膜中常常只有圆锥细胞;而另一些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其视网膜上只有圆柱细胞。此外,猫眼还有一个特点,在它感受弱光时,瞳孔能够随着光的不同强度而自动调整。所以,在中午阳光很强时,你会看到猫眯着它的双眼,瞳孔已缩小成直线般的细缝,保证只让少量的光线进入瞳孔内。而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晚上,瞳孔又能放大呈圆形,以便保证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各种物体。〈1〉蜗牛眼睛对色彩的反应:让蜗牛禁食,禁食间制作红、橙、黄、绿、蓝、紫六种纸板,在纸板前放蜗牛喜欢吃的小白菜,把禁食的蜗牛放在前十五公分处,用小白菜汁来诱导蜗牛前进。结果:在紫色的蜗牛数量最多,然后依次是紫、蓝、绿、黄、橙、红,,可见蜗牛不仅能分辨颜色且喜欢蓝、紫等寒色系。蜗牛的眼睛〈2〉蜗牛眼睛被切除后会再生吗?准备六只蜗牛,其中二只的眼睛用剪刀切除,另外四只中,二只的右眼切除,剩的二只的切除左眼,再分别观察它们行进和眼睛再生的情形。结果:双眼切除的行进时歪歪扭扭,方向不定且速度慢。切除右眼的行进时会偏左。切除左眼的行进时会偏右。可见眼睛切除后,行进时会有不平衡的现象。约在三天后,视触角的顶端出现小黑点;十一天后长出了白色的小肉团。因此可以证实蜗牛的眼睛有再生能力!乌贼的眼睛有哪些不同?我们知道人眼睛是很难在水底下看清楚的,因为水跟眼睛的折光度相差不大,光在水下很难在我们眼底聚焦,我们也就看不到清晰的图像。水生生物都面临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其实大部分水生生物在水里都是看不清物体的。但是乌贼可以在水底看的清清楚楚,那么问题就来了,乌贼是通过什么方法看清楚的呢?看看乌贼迷离的眼神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眼睛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外界的光不能很好的通过镜头聚光,所以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要想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必须让来自不同方向的光进行不同角度的折射,也就是说镜头的各个部位对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这对大多说球形眼球的生物来说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乌贼可以通过变换镜头的形状来实现这一功能。乌贼眼睛里有一种叫做S型晶体,S型晶体就像有粘性的补丁一样可以粘在眼睛表面,并且可以粘住其他S型晶体,当晶体浓度太高时,小块的晶体就会试图挣脱从而使表面晶体浓度降低,晶体的浓度一直会调整直到眼睛表面形状合适。这就像给乌贼用S型晶体配一副眼镜,而且是形状和度数随意变化的眼镜。这样也就允许外界的光从不同角度经过不同折射率的镜头进行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这也就是为什么乌贼可以在水下能看清楚的原因。是不是只有乌贼有这么先进的眼睛呀,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些鱼类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乌贼的好朋友章鱼是没有这一功能的,它只能看到模糊的图像喽。猴子眼睛里怎么没有眼白?其实,在灵长类动物中,除了人类的眼睛黑白分明外,其他动物的眼睛都和猴子、黑猩猩一样看不到眼白部分。当然,它们并非没有眼白,只是眼白呈茶褐色,很难与眼黑区分开来罢了。科学家们研究后认为,这些人类的近亲是为了伪装和隐蔽视线,才让自己的眼睛带上一副“大墨镜”的。在捕猎过程中,如果捕猎者明显暴露出自己的视线,就会引起猎物警觉,失去狩猎的大好机会;而对猎物来说,看不分明的视线则有可能让敌人产生“对方或许已有警觉”的错觉,从而使自己逃过一劫。那么,人类的眼白为什么会呈白色呢?科学家认为,当人类的先祖从树上走到地上之后,由于学会了使用火和各式工具,被其他动物猎捕的危险大大减少,而且共同狩猎、觅食、劳作时也需要更有效地沟通意见,所以眼白部分便渐渐进化成白色,使得视线变得更加明白易懂。换句话说,人类之所以可以进行独特的挤眉弄眼、秋波流转等视线沟通,都是因为有了眼白的缘故。猫头鹰眼睛的8条小知识你一定不了解猫头鹰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的样子,和猫咪真像,可惜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不能当萌萌的宠物来养。这是只网络红极一时的小猫头鹰,因为天生生理缺陷,它看不到任何东西,但眼睛里面仿佛有整个宇宙。被迷住了吗?关于猫头鹰的眼睛,有很多小知识你一定不了解。1翻开耳朵可以看到“眼球”只要把它们的耳孔稍微拨开,就可以看到“眼球”内侧了,神奇吧?别急,这里又引出好几个问题。先来说,为啥“眼球”要打引号呢?2猫头鹰没有眼球猫头鹰的眼内呈圆柱状,而非球状。由于有坚硬的巩膜环支撑,所以眼睛并不能向不同方向转动,只能依靠转动整个头部,灵活的颈部可旋转高达270度,震惊了吗?3不太能分辨颜色猫头鹰没有视锥细胞,只有视杆细胞,是不能辨色的。同样的原因也导致其眼内呈圆柱状,不能呈球状。温血动物的辨色能力是由视锥细胞决定的,视锥细胞有三种,分别辨别红、黄、蓝三原色。缺乏其中的一种就不能分辨相应的颜色。夜行性动物一般只有视杆细胞。4不对称的头骨造成耳孔内可以看到“眼球”下面来揭晓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为啥能够从耳孔看到“眼球”的内侧呢?这是由于猫头鹰的头骨并不对称,耳孔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布和形状均不对称,这有利于他们在黑暗中准确定位声音的来源。从开洞洞的那一侧观察,就可以看到猫头鹰的眼睛啦。5对弱光敏感这点很多人都知道。猫头鹰的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中辨别明暗的细胞非常丰富,因此对弱光也有很好的敏感性,因此它们善于夜行。鸟类学家认为,棕色猫头鹰在低光照水平下,比人类灵敏100倍。不过嘛,我们晚上还是会比一些小猫头鹰看得更清楚。6大部分猫头鹰都是远视眼猫头鹰是远视的鸟类,它们对旁边的物体没法聚焦,太近的东西看不清啦。7猫头鹰可以分辨距离猫头鹰不同于其他鸟类,它们双目向前,视区重叠,可因此分辨距离。8猫头鹰有三层眼睑猫头鹰眼中有3层眼睑,上眼睑用来眨眼,会于眨眼时放下,下眼睑用来睡觉,会于睡觉时盖上,而中眼睑是一线状组织,叫做瞬膜,会于眼面上下移动清洁眼面,保护眼球。在飞行时,瞬膜可以防止风沙对眼睛的伤害。鱼眼没有眼睑,所以它们在睡觉的时候也都睁着眼睛。即使死了以后,也不会闭眼。金鱼的眼睛鱼的眼睛和视觉鱼虽然属于低等脊椎动物,但眼睛的结构却与人眼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眼的水晶体是扁圆形,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而鱼眼的水晶体却是圆球形,只能看见较近的物像。所有的鱼都是近视眼,它们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物体。不过,鱼虽然近视,但反应却很灵敏。钓鱼的人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当他走到河边,还未来得及放下鱼钩时,鱼却早已察觉,迅速逃避了。原来,鱼在水中虽然看得不远,但却能够通过光线的折射,在水中看到陆地上的物体。由于折射作用,鱼会感觉到陆地上的物体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要近得多,位置也比较高,所以人还没靠近水边,它却感到人已出现在它的头顶上了。因此,有经验的钓鱼者通常都是蹲在岸边,使人体与水平面保持最小的角度,这样鱼就看不到人了。一般来说,鱼类的视野比人的要广阔得多,所以不用转身就能看见前后和上面的物体,例如淡水鲑在垂直面上的视野为150度,水平面上的视野为160~170度,而人眼分别为134度和154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照相机上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也被称为鱼眼镜头。鱼眼有大有小,形状各异,这与它们日常所接触光线的强弱有关系。通常生活在水上层活动的鱼大都有一双正常的眼,而生活在浑浊的水底或者常常钻入泥里的鱼,如泥鳅、黄鳝等,视觉就不太重要了,所以眼睛变得很小。生活在水深500米以下的鱼类,由于那里的光线极弱,所以它们的眼睛很大,否则会看不到东西。例如生活在我国南海的大眼鲷,眼睛竟占头的长度的1/2,可以算是头眼比例的冠军了。但是,栖息在水深2000米左右的深海鱼,情况却完全相反,由于那里根本就没有光线,眼睛再大也不管用,所以它们的眼睛就变得非常小,甚至完全退化了。每个小格子都是一个眼睛,那个叫做复眼~家蝇的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神经感受集光器传入的光点而感觉到光的刺激,而后造成“点的影像”,许多小眼的点的影像相互作用就组成“镶嵌的影像”。如果把昆虫的一只复眼纵向剖开,在放大镜或显微镜小观察,多棱的小眼聚集在一起,很象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昆虫与人类一样,可以分辨不同的颜色,但与人类感受的波长不同。昆虫能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为240(紫外光)~700(黄、橙色)毫微米。蜜蜂不能区分橙红色与绿色;荨麻蛱蝶看不见绿色和黄绿色。一般昆虫不能感受红色。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在晚上为了适应环境,看清周围的捕捉对象,螳螂的每一个单眼就要进入更多的光线,就像人的眼睛一样,瞳孔就会放大,这样,螳螂的每一个单眼就变成黑色的,整个复眼看起来也就成为黑色的了,白天时,为了光线少进入,瞳孔就会缩小,黑色的瞳孔也变小,单眼就不再变黑了,所以白天螳螂的眼睛就变成灰绿色的了。螳螂的眼睛会变色螃蟹的眼睛能伸能缩鸟类眼睛,你了解多少鸟眼的大小鸵鸟眼睛沿其主视轴约为50厘米,几乎是正常人眼睛长度的2倍鸟类的眼睛,其所占颅腔的比例大大超过其他脊椎动物。有许多鸟类的眼睛看起来很小,这是由于只有一小部分角膜暴露在外所造成的假象。例如,一些鸟类的眼睛实际上与人类的眼睛一样大,但是其暴露在外的表面仅相当于一枚一分硬币。日本歌鸲就体积而说,鸟类的眼睛通常占其颅腔的一半或更多。而人类的眼睛所占的比例不足5%。眼睛处于两侧的鸟类,其眼睛大得几乎触及颅骨中线。如果人类也有这样一对眼睛,按比例来算的话,差不多有网球那么大了。鸵鸟眼睛沿其主视轴约为50厘米,几乎是正常人眼睛长度的2倍。眼睛的颜色人类的眼睛色彩由虹膜颜色决定。常见人类眼球虹膜有五种颜色:蓝色、褐色、棕色、绿色、灰色、黄色。与人类相比,鸟类的眼睛色彩更鲜明,更多样!既有常见的褐色虹膜,又有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等,如:日本歌鸲——褐色长尾阔嘴鸟——绿及灰色灰背岸八哥——黄色林八哥——橘黄长尾鹦鹉——黄绿鸟类眼睛与迁徙的关系很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每年的春秋两季,大量的鸟类在地球上不断迁徙,它们迁徙的路程短则数百公里,长则数万公里,在这么长距离的迁徙过程中,它们是怎么来判断方向的呢?在这个过程中,眼睛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灰鹤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定向方式都和眼睛有关系。鸟类可以感受线性偏振光的偏振面。理论上,偏振光可用来测定太阳的位置,因此,偏振光可为鸟类在没有太阳的时候提供导航信息。另外,鸟类对月球也有明显的趋光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夜间迁徙的鸟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可以根据路标,如主要的湖泊,进行定向。白天在海上飞行的灰鹤把海波作为稳定的路标。这些不同的定向方式,都需要有一双敏锐捕捉光以及陆地信息的眼睛,正是由于它们具备了这么先进的眼睛,才能自由地生活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上。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