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引言制造业是贵州工业的主体,其中的原材料、烟酒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机械、冶金、化工、烟酒、食品及制药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军工基地,构成了全省工业发展的基础,为贵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贵州的工业体系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已达到63.74%;制造业企业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63.1%,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2.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贵州传统制造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差,总体经济效益低,已成为制约贵州省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已成为促进和加快制造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紧迫任务。信息化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加快推进贵州制造业信息化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推进贵州省工业化进程,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一、“十五”时期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五”以来,贵州省积极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方针,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2002年贵州省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区”,贵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按照《贵州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结合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与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信息产业厅、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共同成立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十五”期间,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139家,其中重点示范企业37家;实施信息化项目176项,总投资53855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拨款7788万元,企业贷款4486万元,企业自筹41581万元;制造企业依托信息化促进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60多项,新产品产值160多亿元。2.三大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为支撑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协调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创新体系;以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为骨干的应用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重点的应用服务推广体系等支撑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三大体系。截止2005年,全省已建立7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培训基地和4个培训中心;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三大支撑体系的建立,有效增强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十五”期间,贵州共承担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航空制造典型企业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系统开发与应用”、“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面向机电行业的ASP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等10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国家财政1094万元资助,开展了制造业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模式与发展策略、基于PDM/ERP的系统集成技术、网络化制造模式及发展策略、ASP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五”时期,贵州省围绕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开发的科技攻关,共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8项,大大提升了贵州省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十五”期间,先后成功开发出新型高级教练机、通用无人机、大型飞机结构件、铝工业成套装备、自走式采棉机、大容量CO2超临界萃取设备、重型(出口)散热器、大型双光子医用加速器、大型现代物流成套技术装备、高速液压挖掘机、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等一批高新技术装备和60余种新产品。4.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根据企业应用需求,围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各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示范企业共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966期,培训56361人次。为使示范企业在应用中取得实效,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积极引导开展各种相关的应用学术交流和研讨,发表专题应用论文300多篇,采取组织企业到省外考察学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贵州讲课,组织省内外产学研部门开展应用学术交流等活动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初步缓解了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状况,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人才保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期间,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企业应用技术落差较大,需进一步提高中小地方企业应用水平地方企业与军工企业相比,在应用上仍存在较大的技术落差。全省大多数地方中小型企业对4CP技术的集成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企业还局限于单元技术的应用,普及应用率较低。通过强化中小企业应用,以信息化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2.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还需要提高部分制造企业虽然投入大量信息化建设资金,却不能有效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提高生产效率,达不到精益生产或精细化管理、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信息化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还未全面显现出来。3.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由于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尤为不足,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手段,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难于控制,因此很难形成竞争优势或产业优势。4.人才缺乏状况依然严峻现有信息化人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企业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专业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应用技术人才短缺仍是制约贵州省制造业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二、贵州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十一五”时期是贵州省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将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着力提高新兴支柱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加快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做出贡献。围绕这一目标,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单元技术应用向应用集成方向发展围绕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将逐步实现4CP集成、CAE多物理场耦合等,使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并且企业信息系统将逐步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进行集成。(二)数字制造技术迅速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制造技术将由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体系发展,包括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业务应用同技术体系分离等等。其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我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三)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受到同等重视企业信息系统中流转的数据不仅有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同时还有大量的国家机密、军事秘密。保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不仅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伴随着各种信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数据的不断积累,企业将会在强调和发展信息应用和共享的同时,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制定信息保密、系统安全、数据备份等措施,并辅之各种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形成对计算机系统、数据和信息的立体保护,从而保证重要秘密不被窃取。(四)4CP技术应用需求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4CP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十一五”时期已经建立4CP系统的制造企业,很多都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自身系统和提高应用水平;还未建立4CP系统的制造企业,也将会积极建立这一系统。(五)电子商务在制造企业中进一步普及电子商务将企业的业务数据数字化,并将数字信息的使用和计算机的业务处理同Internet进行集成,成为一种全新的业务操作模式。在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制造中,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共同构成了制造的增值链,对降低成本、加快流通、提高效率和增加商业机会大有益处。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指导生产、费用支付等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因此,电子商务将成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六)信息化公共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可以解决企业在创新、管理、生产等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需求问题,尤其可以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有需求但无能力的服务问题,同时还可以在制造企业之间、制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制造企业获取更多商机、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需求,从总体上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七)依托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信息系统应提供支持灵活的、完整的、并且与企业信息系统本身一体化的应用工具,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全面性、可控性和准确性,企业快速反应市场的敏捷性、生产成本的可控性对企业争取主动,占领更大的市场至关重要。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提高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已被国际国内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缩短企业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减少企业平均年度库存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比例,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促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战略部署,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把发展信息技术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和加快转化为重点,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二)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的原则立足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加强和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优势原材料、烟酒、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继续推进信息化示范。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原则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和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重点,以培育“数字化企业”,推行“数字化制造”,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创新开发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效促进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3.强化应用的原则坚持深化应用、信息共享、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先进与实用兼顾、实施与效益并重的方针,注重投资效益,以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原则在信息化实施中,选择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推动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优化,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以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三)发展目标按照贵州省“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的思路,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逐步带动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增强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0年,新培育30家重点应用示范企业,使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中小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企业70%以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或管理;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总人数达到3万人次以上;新建一批公共技术应用服务平台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