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提升工程2.0三年规划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中学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根据专家指导点评意见,结合本校实情,制定我校有效的实施方案。二、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教学硬件环境: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教师每人一台办公电脑。平台环境:学校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拥有教研平台、资源平台。网络环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53名教师,平均年龄较大,25-40岁之间14人,40-50之间有21人,其余为50岁以上。年轻教师基本可以使用课件及相关视频等上课,可以独立制作课件;中年教师基本上可以使用课件,不能独立制作课件,能在网上下载课件,并做简单修改;老年教师处于有课件可以使,但不会制作和修改课件,也不会在网上下载,只能由年轻教师帮助制作和下载课件。整体来说:优势(S):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硬件环境条件比较好;大半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劣势(W):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信息化环境比较薄弱,可以尝试从改善课堂教学的理念加以引导。机会(0):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教师会有抵触情绪;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风险(T):教师不配合,可能会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停滞;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三、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愿景我校基本是定位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向混合学习环境过渡,还未开展有关课堂大数据的分析与诊断,鉴于本校实际,确定我校的发展愿景为:(一)绩效目标(一年)了解信息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网上的25学时及校本的25学时学习内容,并全部通过信息提升工程2.0考核。掌握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处理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一门学科软件。初步尝试用集体教向集体学的转变。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完善已有的校园平台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修改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使其更适合信息技术2.0时代。力争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加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尝试开展创客、STEAM教学等新型教学形式。(二)愿景(三年)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师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力争实现由集体教转变为集体学,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四、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1.教师的不配合。强化理论学习,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2.0时代的意义。不是试行,是必行,是顺应时代,顺应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根不上时代潮流的教师必将淘汰,不学不行。与学校相应考核制度挂沟,从行政上强制教师学习。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的问题。展开多层次的培训,按学科、年龄等不同维度划分层次。并开展“兰青工程”,由年青教师与年老教师结对子,以青代老,共同提升。3.硬件建设(1)学校网络由百兆光纤,升级到千兆光纤。(2)将微机室内计划机进行全面更换。(2)音、体、美功能室安装一体机。五、培训机制(一)制度修改与完善1.明确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2.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反馈指导”。3.加强制度建设,修改相关制度,形成评价标准。(二)激励措施。1.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全员参与。2.利用考评促进实效。3.加大教科研活动开展。4.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六、研修活动项目及预期成果(一)研修活动项目完善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且形成制度;开展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突破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开展创客教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二)预期成果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小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七、研修内容结合区研修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我校确立研修内容为:1.A1技术支持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2.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学法指导)3.A6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学法指导)4.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学情分析)5.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6.B5学习小组组织管理。(学法指导)7.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学业评价)8.B10档案袋评价。(学业评价)八、研修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修(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共划分为六个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专科、艺术组)。以组为单位在上面8个选题中任选三个进行研修,要求体现出层次,在四个不同维度中任选三个且不相同维度的内容进行研修。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一)网络研修(25学时)1.九月初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网的网络学习,并开展相关校本培训。(搜索引擎、视频下载、图片处理、视频编辑、录屏、针对所选能力点的专项培训)2.按研修网时间结点要求上传成果或作业。(二)校本线下学习(25学时)校本线下学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化教学研磨课,二是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1.信息化教学研磨课。(1)结合学校青兰工程,开始师傅指导徒弟授课活动。(保证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两名教师进行授课)(2)结合教研组活动,开始集体备课活动,指导教师授课。(3)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如教案,二次备课教案,师徒指导记录,教研组教研记录等。2.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1)进行青兰工程教学竞赛。(2)利用录播室资源平台进行网络评课。(3)同学科现场参与评课。(4)现在听评课的需要上交评课记录。九、培训条件(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赵静(校长)副组长:吕沿路(教导主任)、贾子恒(教导主任)成员:胡阿男(语文教研组长)、李桂娟(数学教研组长)、宫雯雯(英语教研组长)、石程(专科教研组长)、钱程程(理化教研组长)、吴宇航(艺术教研组长)、金长善(信息技术支持)。(二)学习保障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由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或微术群交流讨论或寻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解决。(三)制度保障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中学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