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绪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调查事故预防灾难事件与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经济与安全文化参考文献:1、《安全科学原理》,金龙哲、宋存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安全管理学》,吴穹、许开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73、《安全管理学》,徐江,吴穹,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3绪论学科体系基本概念和术语学科体系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工程学安全应用技术安全价值观、辩证关系等安全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各分支安全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服务于安全的工程技术措施安全科学的学科层次基本概念和术语管理安全可承安全水平风险危害事故职业病风险评价危害辨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系统安全•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健康•安全信息•安全收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OSHMS)管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科学和艺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安全的不同理解a)零事故(或严重事故征候),这是旅行大众普遍持有的一种观点;b)免于危险或风险,即免于引起或可能引起伤害的因素;c)员工对待不安全行为或状况的态度(反映企业的“安全”文化);d)航空业固有风险的“可接受”程度;e)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f)事故损失(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的损害)的控制。安全的概念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安全逐渐被认为是对风险的管理。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在任何系统中都必须设定和测量绩效成果,以便确定系统是否依照预期运转,确定是否可能需要采取行动以提高绩效水平达到这些预期。---控制引入可接受的安全水平这一概念是为了适应对于现行的基于遵守规章和绩效考核的方法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补充的需求。在实践中,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概念以安全绩效指标和安全绩效目标两种计量标准/尺度来表示,通过各种安全要求来实施。安全绩效指标、安全绩效目标和安全要求安全绩效指标是一种对某一航空组织或航空业部门的安全绩效进行计量的标准。安全绩效目标视何种安全绩效水平对具体经营人/服务提供者适宜和现实而定。安全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并和国家的安全方案相一致的。安全要求是为实现安全绩效指标和安全绩效目标所必需的。安全要求包括运营程序、技术、系统和方案,对此可规定可靠性、可获得性、性能和/或精确度的计量标准。安全要求的一个例子是在今后的12个月内要在国内的三个最繁忙的机场配置关键设备的可用性达到98%的雷达系统。安全绩效指标、安全绩效目标和安全要求(续)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是首要的概念;安全绩效指标是用来确定是否已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的计量标准/尺度;安全绩效目标是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相关的量化的目标;安全要求是实现安全目标的工具或手段。概念和术语(续)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危害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事故造成主观上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已外发生的事件,其发生的后果可能分为: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共五大类。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尽管极少发生重大航空灾难,但是较小的灾难性事故和各种各样的事故征候却较经常发生。这些较小的安全事件也许正是安全隐患的苗头。忽视这些潜在的安全危险,可能为更严重事故数量的增加创造条件。事故(和事故征候)造成经济损失。尽管购买“保险”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分摊事故的成本,但是事故会带来负面的商业影响。保险可承保特定的风险,但是还存在很多未保险的成本。另外,还有一些不那么有形的(但同样重要的)成本,例如旅行大众信任度的损失。了解一起事故耗费的总成本,对理解安全经济至关重要。航空运输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使民众对出行安全感到放心。因此,安全管理是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整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激励原理系统原理由若干相互作用又依赖相互的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基本思想:整体性、综合性主要分析:系统要素、结构、功能、集合、联系、历史。三个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整体规划明确分工有效综合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反馈原理现代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灵敏正确有力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事故统计分析,安全考核评价就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封闭原理弹性原理管理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弹性:可以伸缩进退之意。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复杂多变决定了管理必须要有弹性。整体弹性和局部弹性提倡积极反对消极人本原理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能级原理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不同层次有规律组合而成。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人才配备必须和能级相匹配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潜力得到发挥以实现理想和抱负尊重需求自尊、自爱、自豪感、被尊重、地位、权力、名誉、社会认可社会需求(归属需求)归属、社会接受、友谊、忠诚、爱情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就业、保障保险、财产安全生理需求生存、生理、衣食住行管理者对不同层次需求的激励措施第一级:生理需求,如提高工资、奖金、改善工作条件、定期医疗检查、娱乐等。第二级:安全需求,如享有优先股权、保险、职业稳定、口头承诺和书面承诺与晋升等。第三级:社会(归属)需求,如被邀请到特殊场合、有机会加入特殊任务小组、有机会成为委员会委员、成为俱乐部组织成员、工作轮换等。第四级:尊重(自尊)需求,如奖励表扬、授予称号、公开场合露面、为管理委员会服务等。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带薪休假、领导项目任务小组、受教育的机会、承担教学任务、承担指导任务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赫兹伯格修正了传统的满意和不满意的观点,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凡是能够防止员工不满意的因素就是保健因素,只有那些给员工带来满意的因素才是激励因素。也因此被成为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保健因素(Hygienefactors):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会是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这些因素即使得到满足也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只会使员工没有不满意;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不满意。包括工资、生活、工作条件,与上级、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十项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Motivationfactor):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满足,则会是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但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得到满足,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意,只是没有满意而已。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认可和赞赏、挑战性、责任感、发展和成长等六项因素,这类因素多与工作本身有关。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不是所有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周围环境有关,因此二者类似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管理的意义:管理者应该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意;同时为员工创造机会提供激励因素。这样的管理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其他激励原理双因素理论X、Y、Z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事故频发倾向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轮系统安全理论下周暂停一次课程向后顺延.事故致因理论-概述基本概念危险:一种(或一组)潜在的条件(或状态),当它受到激发变为现实状态(显现),从而导致事故,造成损失和伤害。危险性: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程度的函数。事故:意外变故或灾祸。一种动态过程,它是与危险的激化并以一系列事件按一定的罗辑顺序流经系统而造成伤害和损失。危害:危险与不良环境条件的统称。不良环境条件即可能导致职业病的物理化学有害因素(毒尘、噪声)等职业危害。事故的范畴和特征范畴伤亡事故无伤害事故特征因果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事故致因理论的演变和分类单因素理论具有事故倾向的素质论心理动力理论“社会-环境”模型多因素理论流行病学分析法分析事故:个体、环境、媒介(病毒细菌)事故致因的系统理论70年代以来目前还不成熟理论发展趋势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并提出响应的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建立安全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一、事故频发倾向1919年由英国M.Greenwood提出,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事故措施人员选择。即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人事调整。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整岗位或解雇。二、因果连锁论1931年由美国W.H.Heinrich提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事故因果连锁Reason奶酪模型事故金字塔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形成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不安全行为和状态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态度技术、知识不足身体不适不良的工作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设计、制造缺陷使用、维修保养不善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工程技术方面改进说服教育人事调整惩戒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知识和技术。Enforcement—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由Gibson和Haddon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预防事故思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约束、限制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事故预防措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屏障。四、轨迹交叉理论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预防事故措施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严格操作规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