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仁”与“礼”;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言论被弟子编撰成《论语》春秋战国(先秦)孟子:继承和发展;“仁政”;“民贵君轻”是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吸收各家精华;丰富完善;“天行有常”;人道有为;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秦朝:“焚书坑儒”;低潮。儒家汉代:汉武帝;“大一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地位;太学。“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开创理学(新儒学)“二程”:最高范畴“天理”宋明南宋朱熹: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四书》;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陆九渊:陆王心学;开创心学;“心即理也”;人生日常悟理明代王守仁: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灵明”;“致良知”。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批判式继承。一百家争鸣■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从奴隶社会转型到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重大变革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要原因)形成原因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要求改革奴隶制度;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民间”。形成意义: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核心);(“礼”指等级制度)】;政治思想②推行“德治”;③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教育思想②主张“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都有受教育的机会);③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去世后,其言论被弟子编撰成《论语》一书。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做“六经”。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思想:①提倡“仁政”学说;②“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完善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政治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②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③礼法并施。2■老庄之学■1.道家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事的方法。2.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3.庄子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这就叫“齐物”,从而逍遥自得。4.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法家思想■1.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3.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外儒内法”)。■墨家的主张■1.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2.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利益】。以此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2.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二汉代儒学■“焚书坑儒”批判■①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1.焚书坑儒的消极影响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③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2.直接作用: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加强君权的需要;(以思想的大一统②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巩固政治的大一统)③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①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影响②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③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正统)地位。3■太学的出现■①对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1.影响②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③对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④对政坛:“太学清议”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2.汉武帝时代,除了(中央)建立太学以外,还令(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特点: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①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3.影响②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③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④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三宋明理学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南宋)(新儒学)心学开创者:陆九渊(南宋)集大成者:王守仁(明)■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2.背景:三教合一3.作用: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2.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4■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的核心思想;②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道德伦理、等级秩序;2.主张(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③格物致知;④存天理、灭人欲。2.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3.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统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2.陆九渊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心是万物的本原)。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是他安身立命的准则。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4.王守仁认为“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积极:崇尚道德,注重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5.理学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背景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④外部:西方文化传入。■李贽的反正统意识■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1.李贽的主张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5■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明清三先生/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2.黄宗羲代表作:《明夷待访录》①批判君主专制;3.黄宗羲的主张②提出君民平等的思想;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4.作用: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2.顾炎武的主张:①经世致用(学的东西要为社会服务);②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③提出“众治”的主张;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2.著作:《船山遗书》3.王夫之的主张:①“循天下之公”;②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著作:《潜书》2.唐甄的主张:①对专治君主的大胆批判;②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局限: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6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纸的发明■1.东汉末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2.西汉早期可能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在西汉时期并行使用。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造纸,之后传入欧洲。4.影响: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2.北宋海上航行时如果是阴天则依靠“指南针”(北宋《萍洲可谈》、南宋《梦梁录》都有记载)。3.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4.影响中国: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世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与炼丹制药有关。2.最早记录: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3.应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4.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5.影响: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的进步■①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1.印刷术(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的进步②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历程③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2.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3.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7■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为何在明清时期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答:①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②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缺乏创新力③文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④对外:闭关锁国,阻碍思想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出神入鬼”的书法艺术■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特点: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①殷商时代:甲骨文(最早的、成熟的文字)、金文;②秦代: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3.发展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③汉代: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感情(变化丰富,奔放跃动);④晋代: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4.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历代②东晋:王羲之,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书法家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颜筋柳骨);及其怀素、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颠张狂素);成就④北宋:“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