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1-疾病概论(IntroductiontoDisease)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基本知识1.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2.疾病的定义: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①病因;②自稳调节紊乱;③出现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判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1)一个疾病可包含几个病理过程,故病理过程是疾病的组成成分。(2)一个病理过程可由不同原因引起,而疾病由特定原因引起。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基本知识1.病因(致病因素)的定义: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2.疾病发生的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一些对疾病发生、发展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被称为该种疾病发生的条件。3.遗传易患性(geneticprediposition):某些家族人员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例如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基本理论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1)发生率:常见。(2)包括: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3)致病特点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2)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3)两者都可发生改变,条件对其致病有很大影响。2.物理性因素(1)包括:机械力、温度、辐射、气压改变等。(2)致病特点1)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2)一般只起始作用,并无持续作用。3)大都无明显的器官选择性。3.化学性因素(1)包括:药物、强酸强碱、毒物。(2)致病特点1)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病理生理学笔记-2-2)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3)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4)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4.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包括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各种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5.遗传性因素:遗传物质改变。6.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factor):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7.免疫性因素(immunefactor)(1)变态反应: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的刺激常发生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生理功能的障碍(2)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个体能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并引起自身组织损害。(3)免疫缺陷病:共同特点是容易发生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细胞免疫缺陷的另一后果是容易发生恶性肿瘤。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忧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和强烈的精神创伤在某些疾病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基本技能疾病发生的条件1.外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2.机体内部因素(1)免疫防御机能状态。(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3)年龄和性别。(4)遗传易患性等。3.条件作用方式(1)抑制疾病发生发展。(2)促进疾病发生(诱因)★综合评判1.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不同。2.原因和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是以具体的疾病和病例为讨论前提。3.多数疾病而言,一类疾病只能由某一类致病因子所引起,一种疾病只能由一种致病隐私所引起。但也应注意,同一类疾病也可由不同类的致病因子所引起。例如,恶性肿瘤就可由许多致病因子引起。★实际应用1.某种基因突变可引起血友病(hemophilia)等。2.孕妇如患风疹,则风疹病毒可能损害胎儿而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第三节发病学(pathogenesis)★基本知识1.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全过程中一般规律与共同机制的科学。2.基因病: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3.单基因病: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基因病。病理生理学笔记-3-4.多基因病: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其表型性状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基本理论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病因通过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组织器官功能改变而致病,称为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1)定义:病因引起体液质和量的变化、体液调节障碍,最后造成内环境紊乱而致病,称为体液机制。(2)体液性因子的种类1)全身性体液因子:组胺、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补体。2)局部性体液因子:内皮素、神经肽。3)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3)体液性因子的作用方式1)内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2)旁分泌:对邻近组织或细胞起作用。3)自分泌:对分泌细胞自身起作用。3.细胞机制(1)定义: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自稳调节紊乱,称细胞机制。(2)细胞受损方式1)细胞完整性被破坏。2)细胞膜功能障碍:钠泵、钙泵障碍造成细胞内外离子失衡。3)细胞器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产生受阻。4.分子机制(1)广义的分子病理学概念:研究所有疾病的分子机制。(2)狭义的分子病理学(分子医学)概念: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蛋白质和酶受损所致的疾病。(3)分子病:由DNA的遗传性变异所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4)分子病的分类1)酶缺陷所致疾病:例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突变引起肝脏糖原贮积。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疾病:镰刀细胞性贫血3)受体病:遗传性受体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重症肌无力)。4)膜转运障碍所致疾病:胱氨酸尿症。★基本技能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1)分析许多疾病中因果转化的连锁反应,可看出其中两类变化:一是原始病因引起的,以及在以后连锁反应中继发出现的损害性变化;二则是对抗这些损害的各种反映,包括各种生理性防御适应性反应、应激反应和代偿作用(形态、机能、代谢代偿)。(2)损害和抗损害反应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复杂关系是推动很多疾病不断发展演变,推动因果连锁反应不断向前推移的基本动力。病理生理学笔记-4-(3)两者之间无严格界限,可互相转化。2.因果交替(1)因果交替:致病的原因(病因学原因,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原因(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一些新的变化。(2)因果交替的发展方向1)恶性循环(viciouscycle):使疾病不断恶化。2)良性循环(benigncycle):促进机体康复。3.局部与整体(1)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2)在病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可发生因果转化。★实际应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直接损坏神经系统。2.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导致内脏功能障碍。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基本知识疾病的转归:多数疾病在经历一定时间或若干阶段后,终将趋于结束。★基本技能疾病发展过程常可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1)潜伏期: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2)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一段时间。(3)症状明显期:出现该病特征性表现。(4)转归期:疾病的转归(prognosis),即疾病的结束。★综合评判疾病的转归形式1.康复(rehabilitation)(1)完全康复(痊愈):指致病因素以及疾病时,发生的各种损害性变化完全消除或得到控制,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形态结构破坏得到充分修复,一切症状体征均先后消失。(2)不完全康复:指损害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体内仍存在着某些病理变化,只是通过代偿反应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2.死亡(death)(1)旧的死亡概念分三期:①濒死期;②临床死亡期;③生物学死亡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基本知识1.细胞内液的定义:分布于细胞内的液体,其容量与成分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2.细胞外液的定义:分布于细胞外的液体,由组织间液和血浆组成。是沟通组织和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媒介。3.体液的容量和分布: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60%,其中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其中血浆占体重5%)病理生理学笔记-5-4.体液的电解质成分: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主要是Na+、K+、Ca2+,阴离子只要是Cl-、HCO3-、HPO42-;细胞内液中阳离子主要是Na+、K+、Ca2+,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5.渗透压的正常值: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高于此为高渗,低于此为低渗。6.水通道蛋白意义: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道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7.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1)低钠血症:含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2)高纳血症:含低容量性高纳血症、高容量性高纳血症、等容量性高纳血症。(3)正常血纳性水过多,水肿。8.水肿的定义: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为积液。★基本理论1.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调节机制:其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实现的。当水分不足或渗透压增高时,刺激下丘脑的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和口渴中枢,引起饮水,同时抑制醛固酮分泌。分之则相反。2.水肿的发生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毛细血管液体静压声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纳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基本技能1.机体排出水分的四个途径:消化道(粪)、皮肤(汗)、肺(呼吸蒸发)、肾(尿)。2.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根据蛋白含量不同可分为漏出液与渗出液。(2)水肿的器官及组织分布特点:不同类型水肿表现形式不同。★综合评判1.水的生理作用(1)促进物质代谢。(2)调节体温。(3)润滑作用。(4)是组织器官的成分。2.无机电解质的主要功能(1)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2)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形成。(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3.心房钠肽的功能(1)减少肾素分泌(2)抑制醛固酮分泌。(3)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反应。(4)拮抗醛固酮的滞纳作用。4.低纳血症的三种情况比较病理生理学笔记-6-(1)低容量年个低纳血症(低渗性脱水)1)概念:失纳多于失水,血清纳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细胞外液含量减少。2)原因与机制:肾内、肾外丢失大量液体或液体聚集在“第三间隙”3)对机体的影响:易休克;无口渴感;明显失水体征;经肾失纳者,尿纳增多,肾外因素所致者,尿纳减少。(2)高容量性低纳血症(水中毒)1)概念:水摄入过多,潴留体内,血清纳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纳总量正常或增多。2)原因与机制:急性肾功能不全且输液不当。3)对机体的影响: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尿量增加,尿比重下降。(3)等容量性低纳血症1)概念:血清纳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一般不伴有血容量的明显改变。2)原因与机制:血管升压素(ADH)分泌异常综合症3)对机体的影响: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神经中枢系统功能障碍。5.高纳血症三种情况的比较(1)低容量性高纳血症(高渗性脱水)1)概念:失水多与失纳,血清纳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2)原因与机制:饮水不足,失水过多。3)对机体的影响:口渴;尿少而相对密度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高容量性高纳血症1)概念:血容量与血纳均增高。2)原因与机制: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3)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脱水;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等容量性高纳血症1)概念:血纳增高,血容量无明显变化。2)原因与机制:下丘脑病变引起的原发性高纳血症。3)对机体的影响: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实际应用1.常见的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影响:炎性水肿具有稀释毒素,运输抗体等作用。(2)不利影响:细胞营养障碍;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第二节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基本知识1.泵-漏机制:指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泵”指纳-钾泵,即纳-钾-ATP酶,它将钾逆浓度差摄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顺利通过各种钾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外液。※泵,如同水泵,要耗能做功,因而逆浓度差;漏,如水从高处漏下,因而顺浓度差。2.血清颊的正常值:3.5~5.0mmol/L;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