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张铭钟zmz@xust.edu.cn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第十三章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二节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从小学到高中都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根本要求。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而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美)华生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背景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一)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1.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多元价值观和交往与合作能力2.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知识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学生应具有创新品质(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会认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4.可持续发展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可持续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是思考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前景的时代,它赋予人以深刻的人文关怀,要求克服一切短视的、功利的观点,着眼于社会和人的长远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改革中小学课程教学的需要1.课程教学目标单一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而忽视了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书本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远离生活本身3.学习方式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未发挥出来,缺乏实践活动,教材是唯一的资源。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国际比较(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1.美国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曾发表了《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1998年美国教育改革中心又发表了题为《国家仍然在危急中》的宣言,有37位著名教育家共同签署了这一宣言。该宣言内容包括三部分:一、当前的危机;二、对危机的反思;三、解决危机的策略。该宣言提出,面向21世纪,美国中小学需进行十项突破性的改革。(1)美国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学术标准和(自愿的)基于标准的评定。强化国家评定管理委员会是最佳方式。(2)每个美国儿童有权上他自己选择的公立学校。废除根据家庭居往地进行学校派位的做法。(3)每个州都需要有力的《特许学校法》。授予各个学校真正的自由和弹性。(4)更多的学校选择必须伴随有更多值得的选择。要扩大对优异学校的供给。也应利用私人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创新。(5)学校必须避免使用已被证明不起作用的教学方法。必须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他们的家长不希望他们学习的课程。(6)每个儿童有权接受熟悉课程内容的教师的教育。任何地方都不聘用在严格的课程内容测验中不及格的教师,以及没有能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7)向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但未经师范培训的人敞开课堂的大门。教育学院必须结束垄断地位,参与竞争。(8)好教师高薪,不合格者无薪。现在不能笼统地说教师的待遇太低,而是好教师的待遇太低。(9)教室是传授与学习学术知识与技能的圣殿。要把一切可能的资源----时间、人、金钱,集中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10)家长的关心。如果他们能为孩子阅读、与孩子交谈、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那么学校就做得更好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①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②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简称PDL)。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③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participatinglearning)。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2.英国、法国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informed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等。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3.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接连发表了四个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在第四次报告(即终结报告)中明确指出:“本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铲除迄今我国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端--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确立个人尊严、个性尊重、自由和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我们必须对照‘重视个性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整个教育领域”,同时在新教学大纲中把原有的“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日本人”改为“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具有主体意识的日本人”。此外,他们在研究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时认为,基于《教育基本法》的精神,21世纪的教育目标,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1)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宽广胸怀指德、智、体协调发展过程中追求真、善、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指艺术、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能力。(2)培养自主、自律精神。自主、自律精神具体是说,在形成稳定的自我性格时,要具有自主地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尽职尽责、严于律己、积极主动等精神;在确立自主、自律精神的同时,要培养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3)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要在和平、国际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生存下去,培养深刻理解多种异国文化,具有国际性人际交流的能力;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应当首先培养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课程中一直有一类课程:“特别活动”,它包括校传统活动、学生活动和班级指导活动三个方面。由于“特别活动”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社会性需要。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的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4韩国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时,也突出强调了自由、自主、自律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要求,且使这些目标成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例如,韩国第五次课程改革的指导原则是:教育的宗旨是每个公民都能完善其个性,增强其独立性,并使他们都成为优秀公民,能够为民主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为人类共同繁荣作出贡献……同时,他们提出了全人观念,其内涵是:(1)健康的人(包括强健的体魄、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趣,丰富的情感);(2)独立的人(包括自信、自主决策能力、进取开拓精神、强烈的民族意识);(3)创造的人(包括基本学习技能、科学研究的能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性向);(4)道德的人(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人类的认同感、优秀公民的意识、关心他人的精神)。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埃利雅德博士在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认为,一个人要想在90年代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或称国际护照),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至于第三张通行证目标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他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见而不总是依赖着他人。5.我国台湾省我国台湾省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为“综合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②乡土艺术活动。③辅导活动课程。④团体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所履行的职权不同。1.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多门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2.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3.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