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上海卷)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中()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答案】D【解析】区域①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质壁分离时随着水分的失去,区域①扩大;区域②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大液泡,质壁分离时随着水分的失去,区域②变小,颜色变深。本题实验是质壁分离后用清水引流,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故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2.(2015·广东卷)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A.0、2、3、4、5、6B.0、4、5、6、7、8C.0、6、7、8、9、10D.0、3、6、9、12、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的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当秋水仙素的浓度为6g/L时,效果最好,当秋水仙素的浓度为4g/L和8g/L时效果次之,故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应设计在4g/L~8g/L,B项正确。3.(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解析】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的观察,D正确。4.(2015·福建卷)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期。(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答案】(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中(2)减少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降低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解析】(1)制片过程中根尖应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解离;细胞图像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2)由表中数据可知,对照组(可可碱浓度为0mmol·L-1)和可可碱浓度为1.0mmol·L-1的实验组,其分裂期细胞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69%和0.24%,即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本讲主要涉及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器材、注意事项等内容,重点考查对教材中实验的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此类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可碱浓度为0mmol·L-1、0.1mmol·L-1、0.5mmol·L-1、1.0mmol·L-1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1.5%、68.1%、18.6%、2.3%,可见,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假设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原因是可可碱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为了验证该假设,可以用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如果可可碱浓度越高,赤霉素的含量越少,说明该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技巧点拨】本题最后一问要求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在写之前应当根据题干信息提取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可可碱的浓度,因变量是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设计时不必写出详细操作步骤,只需写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实验方案即可。(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2)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高倍镜使用“四字诀”——找: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目标→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反光镜或光圈,使物象清晰。(3)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所以一般不用植物细胞观察线粒体。(4)观察类实验的目的就是观察出现一定的颜色或状态,所以选材很关键,例如选紫色的洋葱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选取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选取含脂肪多的花生种子观察脂肪颗粒等。(5)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应注意: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因为该部位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选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c.观察植物细胞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因为细胞无色,便于观察。例1(2015·长沙二月调考)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实验材料、所用试剂及实验结果做了如下的归类,其中正确的是()A.③④⑥⑦B.④⑤C.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①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所用染色剂为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故①错误;②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②错误;③黑藻叶片用来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故③错误;④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选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实验结果是细胞核染成绿色,细胞质染成红色,故④正确;⑤花生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用来观察脂肪,用染色剂苏丹Ⅳ(或苏丹Ⅲ),脂肪被染成红色(或橘黄色),故⑤正确;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实验材料的液泡本身就是紫色,不需要染色剂染色,故⑥错误;⑦菠菜叶片用来观察叶绿体,要求材料是活的,而且材料本身有色素,显绿色,不需要染色剂,故⑦错误;所以只有B项正确。变式1(2015·成都调考)观察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D.丁同学: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答案】B【解析】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A项错误;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因失水液泡变小且颜色逐渐变深,光镜下不可看到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C项错误;苏丹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项错误。(1)鉴定脂肪时,如用花生种子切片,需用显微镜观察;若在组织样液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不需用显微镜。(2)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两个过程,不可混淆。先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最后用纸层析法来分离色素;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画滤液细线一定要均匀、直、细,每次待干后重复若干次;分离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定实验,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B项错误;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项正确;苏丹III可以用来鉴定脂肪,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D项错误。例2(2015·山东滕州高三期末调考)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实验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答案】C变式2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为葡萄糖、2为淀粉酶、3为淀粉、4为稀蛋清B.1为淀粉、2为淀粉酶、3为葡萄糖、4为稀蛋清C.1为葡萄糖、2为稀蛋清、3为淀粉、4为淀粉酶D.1为淀粉、2为稀蛋清、3为淀粉酶、4为葡萄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组织中几种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的基础实验。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还原糖。据题表可推测,1号样品为淀粉,2号样品为淀粉酶,3号样品为葡萄糖,4号样品为稀蛋清。例3(2015·郑州三月质检)下列在统计时结果误差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答案】C【解析】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抽样检测法调查的都是种群的密度,而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前三者完全不同,C项正确。(1)调查数据的处理常用统计法。(2)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内容,如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选择容易辨别个体的双子叶植物,遗传病的调查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等。(3)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成败。如标志重捕法要求标志物不能太明显,不能对调查对象生存产生不利和有利的影响等;样方法要求样方的选择严格按取样法取样,不能带个人的好恶,且样方足够大等;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要求不能限定特定人群,且被调查人群足够大等。变式3(2015·云南部分名校联考)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B【解析】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随机调查,A项正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选取同样大小的样方,B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在取样前要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项正确;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固定,D项正确。(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需用高倍显微镜,且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方法是抽样检测法。(2)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特别注意,底物和酶均应事先达到同一设定温度后再混合,混合后仍应在同一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pH。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各种变量,用淀粉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斐林试剂检验(应该用碘液),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的反映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温度不仅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还会直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例4(2015·重庆四月模拟)下列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和观测指标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不同的蔗糖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