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9%)第一节、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2、《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4、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5、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6、柏拉图:提出“寓学习于游戏”7、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8、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9、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1、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12、、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13、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5、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16、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17、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8、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9、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20、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2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22、凯洛夫: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23、马卡连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教育诗》2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5、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概述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4、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起决定性作用。6、教育的文化的影响: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教育选择--提升文化;教育创造--更新文化7、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可以培养各种类型人”28、教育(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4)有助于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9、我国近代学制:1902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中央政府制定的全国性学制,未实施1904癸卯学制,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但不允许男女同校,体现中体西用思想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允许男女同校,学堂改为学校1922壬戌学制,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六三三学制10、义务教育:概念:指国家采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障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11、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连续观察,做出准确详尽记录(2)调查法:问卷、访谈方式,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普遍、抽样、个案调查(3)历史法:研究过去,认识规律,指导今天(4)实验法:人为影响研究对象,探讨因果关系(5)行动研究法:教师的反思性探索、研究与活动一体化第二章中学课程(14%)第一节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1、学科中心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赫尔巴特、斯宾塞为代表2、活动中心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社会活动为中心,杜威为代表3、社会中心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儿童、社会、学科特征5、课程类型: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易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学科知识缺乏联系性。(高中为主)综合课程:又称统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相邻学科内容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为主)活动课程:也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是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课程。优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缺点是儿童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小学)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地正式课程,公开性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连带学习:杜威提出;附属学习:克伯屈提出,有意无意的熏陶6、课程内容主要表现: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个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教育文件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学科内容及其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的材料。编写方式有: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螺旋式上升:课题内容重复出现,逐级深化;直线式:课题内容不重复37、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建立在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评价原理”与“课程原理”的基础上。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从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CIPP模式:背景评估、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英文缩写。8、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9、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第一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第二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创建富有个性化的学校文化。10、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兼顾各学科与各年级教材的衔接11、课程实施: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1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三章中学教学(18%)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特殊认识过程说:苏联,凯洛夫。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发展说: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发展的过程。实践说:把教学过程看成实践活动,可以从实践的高度认识教学活动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教学任务:形式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忽视学科内容;实质教育: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学生智力的特别训练首要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或智能)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5、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几点: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重点突出;⑥组织严密;⑦气氛热烈评价:测验法质量指标: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者可靠性;效度,测验的正确性44、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清晰表象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巩固性原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差别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学科知识与德育方面教育相结合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思想理念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等获取知识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独立作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6、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法:学生主动参与,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7、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的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学科限制,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的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系统的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请教师辅导,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检查。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特朗普:灵活的课程表,大班、小班、个别结合起来,课时20分钟8、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