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技术方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技术方法研究摘要:土地利用规划基数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的重要基础,构建基数转换技术体系为规范基数转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得出规划基数转换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地类码调整,坐标系转换,土地利用变化回溯三个方面;围绕规划基数转换关键问题提出了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整理相结合的思路;设计了规划基数转换技术流程;以技术流程为框架,将各项转换进行了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为科学、规范化地开展规划基数转换工作提供借鉴,促进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基数;坐标系转换;分类体系转换;土地利用变化回溯F301.23Abstract:Thelanduseplanningbaseisscientificandreasonableprogrammingimportantfoundation,constructingbaseforthepurposeofregulatingtheconversiontechnologysystembaseconversiontoprovidethetheorybasis.Thispaperanalysisthekeyplanningmainlyincludingbaseconversiontokindofcodeadjustment,coordinatesystemtransformation,thelandusechangebackthreeaspects;Aroundthebaseofkeyproblemsconversionplanningthefield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consolidationintheindustrywiththecombinationoftrainofthought;Thedesignoftheplanningandbaseconversiontechnologyprocess;Tothetechnologyprocessforframeworkwillbevariousconversionorganicallycombinedandcomprehensiveintegration.Forscience,standardizationtodeveloptheplanningbasetoprovidereferenceforthetransformation,andpromoteanewroundoflanduseplanningoftherevisionofthesmoothdevelopment.Keywords:Landuseplanning、Planningbase、Coordinateconversion、Classificationsystemconversion、Thelandusechangeback2002年以来,针对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一些关键问题,国内众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出谋献策,结合我国各省份、各县市自身特点,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途管制等诸多方面取得非常有价值的成果。新一轮规划至今已跨越8个年度,期间我国在2005年前后开展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2008年前后开展了第二次土地大调查(以下简称“二调”),而且每年都开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以下简称“变更调查”),使得专家学者在不同时间对规划研究时所采用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存在差异,致使研究成果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而且正是由于规划基数的难以确定,导致规划研究大多只是对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形似空中楼阁,很难有效地转化为规划工作的推动力。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基数的科学准确性已经成为制约规划研究和规划落实的“瓶颈”,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文本第一部分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探讨规划基数转换的原则和思路,第三部分构建规划基数转换技术路线。1.规划基数转换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具有数据源丰富、时间跨度大、调查手段多样的特点,那么,必然要对各种数据源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进行逐一衔接,对时间跨度内所发生的用地变更进行逐宗清查,对不同调查技术进行逐项统一。因此,规划基数转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转换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基数分类》(以下简称“基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以下简称“过渡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下简称“现状分类”)。过渡分类是现行使用的土地调查分类,现状分类是二调使用的分类体系[1],基数分类是规划所使用的分类体系。将过渡分类与基数分类、现状分类与基数分类进行衔接,使相对独立分类体系得到统一,这是落实规划指标的重要基础。1.2.地理空间坐标系转换目前,我国土地调查中所使用的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以下简称“54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以下简称“80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等。湖北省变更调查采用54坐标系,二调采用80坐标系。80坐标系相比54坐标系具有椭球体精确度更高、高程异常更小、平差精度更高、误差累计更少等优点[2],有必要将54坐标系向80坐标系转换,这是绘制规划图件的重要基础。1.3.土地利用变化回溯通过二调全面清查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我国很多县市在2008前后完成二调工作,获取了一套调查技术最先进、管理方法最科学、覆盖范围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但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与二调成果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需要逐宗清查,按照农转用批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文件以及查处的违法用地情况,将二调成果回溯到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这是规划基数确定的重要基础,是规划基数转换工作的核心。2.规划基数转换原则和思路2.1.规划基数转换的原则(1)用途管制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遵循并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依事实核定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依法合规、严格核定,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3)衔接可行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要充分利用变更调查、二调、“四查清、四对照”等调查研究成果,与土地现状分类有效衔接,满足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4)综合平衡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面积不改变的原则,转换前后的土地总面积应保持一致。2.2.规划基数转换的思路2.2.1制作工作底图(1)收集基础资料。收集二次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卫星遥感影像图,以及2006-2008年农用地转用台帐、用地批文、违法用地等资料。(2)坐标系转换。根据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进行坐标系转换(即由54坐标系转换为80坐标系)。(3)地类编码的转换。规划基数分类为三大类,其中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其中下含十一个二级类。将变更调查成果的过渡分类编码和二调成果的现状分类编码分别向规划基数分类编码转换。根据分类体系的定义转换过程中将地类一一对应,对需要细分和归并的地类进行相应处理,重点在于将现状城市范围内的用地细分转化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等。(4)形成工作底图。将坐标转换和地类编码转换后的变更调查图和二调图进行叠加,得到同一空间位置两次调查地类编码不同的图斑。对这些图斑进一步分析:查询面积小于400m2的图斑(即小于上图面积的图斑)进行归并;修正因两次调查定位不一致造成的坐标差异产生的图斑;余下图斑即为本次基数转换需重点调查的图斑。以二次调查成果图为底图,将需重点调查的图斑用不同颜色标示在图件上,制作规划基数调查工作底图。2.2.2外业核实利用形成的工作底图,制作外业调查图斑记载表,进行实地踏勘核实并对各类调查情况进行图上标注和表格记录。重点调查以下几个方面:(1)变化地类调查。重点调查2006-2008年已批准农转用地块、2006-2008年批而未用地块、2006-2008年农民建房情况、2006-2008年违法建设情况、2006-2008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情况等。(2)地类转化调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和规划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对需要细分和归并的地类进行调查和确认,并进行记录和标注。(3)建设用地内部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现状建设用地内部属于农用地、未利用地的部分调整为建设用地类型;二是将现状划为城市用地类型的其他类型建设用地,按2005年实际情况调整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或交通用地等。(4)与实际情况不符图斑的调查。在上述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错误调绘图斑进行记录,并进行修正。2.2.3内业整理(1)将外业调查的记录进行汇总和统计。结合收集的用地审批资料、违法用地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验收资料对外业调查结果进行核实及确认。对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进行复查。(2)将现状土地利用数据调整为规划基数。根据外业调查资料,将2006-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个人建房用地、违法建设用地等调整为2005年现状用地,并纳入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从已验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用地范围内调出耕地至其他地类;将建设用的内部可打开地类从建设用地调整为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等。(3)数据汇总。将上述调整完成的图件进行数据汇总和量算,并将图件进行接边[3],得出规划基数的初步成果。(4)检查确认。结合市级规划中的各项规划基数指标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划基数指标的地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3.规划基数转换的技术路线运用外业实地调查和内业技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以二调成果和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结合农转用台帐、建设用地批文、DOM影像图等资料对图形、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制作完成规划基数调查工作底图、规划基数调查分类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标示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2005年)及相关表格等成果。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4.小结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基数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分析,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转换、地理空间坐标转换和土地利用变化回溯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遵循用途管制、依事实核定、衔接可行、综合平衡的原则,探讨规划基数转换的技术思路,通过该技术思路将基数转换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合理地组织,进而,将技术思路细化和流程化,构建土地利用规划技术转换技术流程。希冀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规划基数转换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O小苏,高延利,朱留华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87-88.党亚民,成英燕,孙毅等.图件更新北京54和西安80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6,3(5):20-22.周勇,陈年山等.农用地分等空间数据库中图形接边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42-46.苏远志、男、1974-12、汉、广西临桂县、研究生、助理工程师、桂林市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土地规划与利用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