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略论气血关系在妇科中的应用血之与气,异名同类都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和清气,肾中精气。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历史沿革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调经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薛氏医案》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运行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证治准绳》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医学真传》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张氏医通》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血证论》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已”(《不居集》)。气血关系主要区别属性:气属阳,血属阴。功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相互联系生理: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病理:气病与血病可以相互转化。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概述《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又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见人体的构成和生命活动的维持离不开气血,疾病的发生也与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故气血失调是妇科的主要病机,根据气血理论调理气血成为妇科的主要治法。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月经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注:月经相关的症状包括月经期、量的异常,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等病症。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赖气的统摄、运行及调节,气血的充足、协调是月经正常的基础,月经主要以气血变化为表征,气血又与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呈现一系列的症候群,因此,就医者主诉与症状相关的月经病病机多以气血失调为轴心,并且与症候病机有一定的共通性。妊娠病、产后病、乳病、情志病基本病机之一是气血失调。《中医妇科临床研究》气能生血血液的组成—营气能化生血液生理血液的生成过程—依赖气化气化过程饮食物气化食物残渣水谷精微津液糟粕气血津液汗尿血液化生示意图饮食水谷水谷精微脾胃之气营气津液肾精肝心脉血清气肺气肾气中焦受气取汁髓心气气能生血生理:气旺则化生血液功能强盛。病理: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减退。治疗:血虚配合补气药提高疗效。方药:当归补血汤等气能生血补益肾气的大菟丝子饮可使多向性造血干细胞、粒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的数量皆有明显的增加,证实了“血之源头在乎肾”的理论的正确。实验研究的结果还表明,补气药和补肾药配伍确有提高机体细胞活动的协同作用。说明了益气生血理论的机理所在。《中医通讯研究》报道:补气固经丸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能时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证实补气生血的机制;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病案患者,女,52岁,三个月前开始觉双手发热,从指间至指颈,一个月后,双手烧灼如火灸,难以忍受,冷水浸泡,烧灼感仍无减缓,服药多剂无效。患者面色红赤,唇色涂红,心悸,睡眠不宁,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紫暗,无苔,脉洪大,按之稍弱。辨为阴虚火旺,瘀热内阻。处方:太子参30克、女贞子25克、旱莲草25克、栀子12克、胡连4克、首乌30克、牡蛎25克、莲子心6克、浮小麦30克、菖蒲6克、泡参25克。病案服药三剂,未见寸效,心烦反增,坐卧不宁,口苦舌燥,双手烧灼更剧。详审其脉,洪大而重按力弱,指甲无华,精神欠佳,虽睡眠不佳,但睡意频频,诊断为血虚气浮之热,改甘温除热法。处方:黄芪25克、当归10克。服之仍无效。加重剂量试服,黄芪120克、当归25克。药后烧灼感明显减轻,洪大脉也见收。上方加党参、枸杞、桂枝、桂圆等品,仿归脾之意服用10余剂,症状俱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外浮之阳气若不及时挽回恐有散亡之虞。重用黄芪补气固表,以急固行将散亡之阳气,并且有生血之功。要点补气生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甘温除热。药量的重要性。从细微的症状来协助诊断。气能摄血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依赖气统摄血液的功能。生理:气能固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病理:气虚统血失职,导致出血症治疗:补气摄血归脾汤、补中益气汤、补气固经丸等气能摄血北京东直门医院曾用党参黄芪治疗一组气虚血溢的血液病患者,在口服参芪膏两周后,用血栓弹力图观察血凝机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参芪膏有明显的摄血止血的功效。有一例张姓女,年龄48岁,患崩漏已两年,时崩时漏,偶或间断3-5天,继而又发作,经量较多,色淡红或有小血块,小腹坠胀,头晕腰酸,神疲乏力,短气懒言,面无华色,有时浮肿,脘痞腹胀,矢气频作,大便稀溏,据述每次出血成崩时,则大便溏泄增多,出血量少,持续不断时,大便或软或正常,结婚24年,生一胎,流产5次,上节育环后2年,因出血过多而取环,历经中西医治疗,西药用激素时能控制出血,停药后崩漏又作,稍劳累则出血增多,中药已用过九炭十灰,归脾补中益气等,效果多不满意。同时心烦寐差,烘热出汗,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腻,我们予以加减补气固经汤,再入炮姜5克,鹿含草30克,莲之心5克,煨木香9克,前后服药15剂出血净后再予本方药加减一月得愈。加减补气固经汤党参15-30克、黄芪10-15克、炒白术12克、茯苓10克、砂仁(后下)5克、炒川断、杜仲各10克、炒五灵脂、蒲黄各9克、血余炭10克、炙甘草5克。出血时期服用,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功用:补气健脾,摄血固经适应症:治疗脾气虚的出血病证,月经量多、崩漏、月经先期,伴见神疲乏力,腹胀矢气,大便偏溏,短气懒言,经行色淡,无血块,脉象细弱,舌质淡红,苔白腻。加减补气固经汤夏老化裁于《妇科玉尺》的补气固经丸。人参、炙草、茯苓、白术、黄耆、砂仁。四君子汤加黄芪——补气以固经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剖宫产等手术后体质虚弱,出血少量不净者,本方药应为首选。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行乃血流”,“运血者即是气”。心气推动生理:血液运行依赖肺气宣发布散肝气疏泄条达气能行血病理: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瘀血随气升:面红目赤头痛吐血气机逆乱血随气陷:脘腹坠胀下血崩漏气能行血治疗:气虚血行无力—补气气滞血瘀—行气血行失常血随气逆—降气血随气陷—益气升阳方药: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等北京东直门医院对200余例各类气虚患者分别观察其左心室功能、血液流变、血小板功能等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气虚证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瘀改变。说明气为血之帅,当气虚时帅血运行无力,可致不同程度的血瘀。上海华山医院应用STI及漂流导管证实了具有补气作用的党参黄芪注射液可有明显的补益心气,增强其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使心搏量、心排量及排血比分在用药后明显增加,说明益气可以强心,帅血运行。北京东直门医院证实党参黄芪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电镜下结果还表明参芪对气虚血瘀的冠心病患者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对血小板粘附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气为血帅,益气有抗凝活血之功效。新加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桃仁10克、红花9克、炒当归10克、赤芍9克、川芎6克、熟地10克、川牛膝9克、炒枳壳9克、桔梗6克、柴胡5克、甘草3克、五灵脂10克、益母草15克;经前或经期服用,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功效:活血祛瘀,调气止血适应症:妇人血瘀诸证,如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症等。其他如胸痛、头痛、痛如针刺等。新加血府逐瘀汤此方药中的理气是采用升降方法,用柴胡、桔梗之升,枳壳、牛膝之降,欲降先升,升轻降重,有助于逐瘀下行,也体现了“气为血之帅”的理论。化裁于血府逐瘀汤。原书指证: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呃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慌,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病案据曹述文在《湖南中医杂志》1987,(6):15中报道,一妇人妊娠2月后,见有阴道流血,少腹坠痛且胀,经妇科检查,诊断为早孕,子宫肌瘤(良性),始用消炎西药及补肾安胎中药,漏红仍不止,医投血府逐瘀汤加黄芪30g,服药10剂后漏红缓解,再进补肾安胎药15剂以巩固疗效。血能养气生理:血不断给脏腑经络之气提供营气等营养。病理:血虚则气虚治疗:补气兼补血,提高疗效。方药:归脾汤、八珍汤等。血能载气生理:血盛则能载气,气依附血而运行。“守气者即是血”“载血者,气也”由于气的活力很强,若不依附于血,则漂浮无根,涣散不收。故《血证论》说:“守气者,血也,载气者,血也。”古人有“气得血而静谧”的说法,说明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血能载气血虚→气虚病理:血脱→气随血脱妇女崩中,或产后大出血等血瘀→气滞治疗:益气固脱,止血补血《医宗金鉴》:“有形之血难以骤生,无形之气首当急固。“《温病条辩》:“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血能载气方药:独参汤妇女崩中,或产后大出血等治疗过程中,“留的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多用补气填阴,常先大补元气,以期气充血固。病案王某某,女47初潮17岁,结婚19岁,未孕产,月经初颇正常,月经周期30天,经期6—7天,1957年3月起,月经周期30—40天,量多有血块,5月起经常出血,量不甚多,7月30日大出血,刮宫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刮宫后停经3个多月,11月又出血,经内分泌治疗,12月23日经来,31日量突加多,1958年1月14日又大出血,呈休克现象,入院,大量求偶素治疗后血稍止,以后继用求偶素及黄体酮治疗,虽无大出血,但仍持续出血,经久不止。3月22日时由中医治疗,时病者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常多虚汗,心悸,失眠,其脉沉细而弦,舌质淡红,认为病由阴虚肾亏,血亏气弱致。病案治法:育阴补肾,固经补血,兼以益气安神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炭18克山萸肉6克山药9克乌贼骨24克朱茯神9克枸杞子9克白芍9克黄芪12克归身炭9克生枣仁6克炒枣仁6克陈阿胶9克烊化棕榈炭15克七付水煎服(选自《武汉新医药杂志》)谢谢!20101282史琳茜20101283聂秀明20101284岳小敏20101285王会会20101032杜丽丽20091054胡继红